【儒生文丛第三辑】齐义虎著《经世三论》出版暨目录、序跋

栏目:出版图书
发布时间:2016-10-21 16:15:01
标签:
齐义虎

作者简介:齐义虎,男,字宜之,居号四毋斋,西元一九七八年生于天津。先后任教于西南科技大学政治学院、乐山师范学院。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和儒家宪政问题,著有《经世三论》。



 


书名:《经世三论》

作者:齐义虎 著

丛书名称:儒生文丛(第三辑),儒家网出品,任重主编

出版单位: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9月


【内容简介】


什么是好的生活?文明与野蛮的界限在哪里?荀子真的主张君主专制吗?西方真的文明吗?欧美政治模式真的不可超越吗?……本书作者以赤诚的情怀,凭借古典智慧的启迪,以究天人、通古今的气魄和格局,带给您不一样的分析和回答。


【作者简介】


齐义虎,男,字宜之,居号四毋斋,1978年生于天津。西南科技大学政治学院教师,复旦大学政治学硕士。主要研究领域: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制度史。曾在《哲学门》《原道》《复旦政治学评论》《儒学与古典学评论》《天府新论》等书刊上发表文章十余篇。


代序:传统与现代的和解共生


齐义虎


经过3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国的改革事业逐渐跨入深水区,亟需顶层设计的战略指导。如果说邓小平时代的“不争论”是为了在实践中摸索前进,那么今天的中国已经迫切需要一场“大讨论”来总结过往的经验教训,为接下来的改革凝聚共识、指明方向。近日,王小东先生撰文称“儒家思想不能主导中国改革”,从否定的角度触及了这一话题。


在王先生看来,儒家思想之所以不能主导中国改革主要有两点理由:一是讲究尊卑长幼的儒家礼制已不合乎平等、独立、自由的现代价值观;二是在现代这个国际竞争的“大争之世”,儒家的保守性敌不过西方强国不择手段的进攻性,“可与守成”而“难与进取”。前者是对儒家之“体”——价值性的否定,后者是对儒家之“用”——有效性的否定。三言两语之间使儒家体用双废,可谓一招毙命。不过细想一下却未必如此,以上两点不仅不是儒家的致命缺点,或许恰是其克治中国乃至人类当下时弊的制胜法宝。


在中国,不论激进者还是温和者,其本质都是现代派,只不过在西方价值观的先后排序和实现手段上有所分歧罢了。作为现代派,他们共持对于传统的轻蔑立场:激进者要彻底打倒传统来为现代化开路,温和者也不过勉强承认传统曾有过一点历史进步意义罢了。


这种恃今傲古的片面性造成了现代派的思想盲区,他们只看到现代化的艳丽外表,却看不到现代性的内在危机,于是将所有问题都归结为现代化不充分的结果。其深层次的思维根源是进化论的线性历史观。从“五四”直到今天,现代派一直都在梦想着“科学万能论下的民主乌托邦”,但这其实只是遥不可及的西洋幻境,并非植根大地的中国梦。


中国的改革事业是人类现代化进程的一部分,故反思改革必须从反思现代性的人类总体高度来展开,否则便无法把握中国改革的正确方向。其实西方早已出现后现代主义,只不过他们对现代性的反思多是无力的哀叹和惆怅,缺乏积极有效的克治手段。面对现代性的迷思,前现代思想与后现代主义一样,都可以成为一种批判和矫正的力量。儒家以其几千年政教文明的深厚积淀,无疑具有担此重任的能力。


儒家思想不过日用伦常之道,但正因为其平常,才能超越时代、万古不变。故儒家思想不存在过时的问题,而是贯通古今、与时偕行。相比之下,现代普世价值好似一堆抽象空洞的华丽辞藻,悬浮于脑而未契乎心,看上去很美,实则既未“造道”遑论“有德”,不过是夸夸其谈的意识形态口号罢了。


同样,所谓国际竞争也不过是现代性极端扩张的一部分。王小东先生说“要挖掘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大争之世’的其他思想、文化资源”,说白了就是弃儒家而取法家。当年的秦国确实借助法家的改革走上了横扫六国的统一伟业。但请别忘记,大秦帝国在短短的15年后也与六国一样灰飞烟灭了。毁灭别人的力量同样能毁灭自己,古代的法家改革是这样,今天的现代化改革依旧如此。中国若欲和平崛起,需要学习的不是秦始皇而是周文王,这才是强而不霸的王者之道。


现代化本是为人服务的,现在却反过来成为一种异化人、裹挟人的力量,实在有违初衷。王先生一边主张平等、独立、自由的普世价值,一边却又偏爱法家争霸的富强之术,这二者之间的矛盾不仅凸显了其个人的思想纠结,更反映了现代性内部的悖论和困境。


是故为了矫正现代化的弊病,应对不断恶化的贫富分化、环境污染、道德沦丧、唯利是图等趋势,使人类能役物而不役于物,在现代化之外还需要传统化的同时展开。传统化与现代化好比阴阳之和合化育万物,又如车之双轮互相平衡,保证人类的发展合乎中道而不偏于两端,走出一条充满希望的新路。当然,健康的传统化只能是儒家化而非法家化。


【目录】


上篇 政理思索


从文明与野蛮谈起 /3

什么是好的生活 /9

两种政治概念 /17

荀子政治思想辩白 /29

政治美学与美学政治 /89

古今中西之政治得失 /95

自由与自知 /109

自由主义批判 /124

自由主义与国家主义 /127

一样却又不一样的死 /134


中篇 儒学致用


“一”与“多”和“言”与“意” /141

无用之用是为大用——评蒋庆先生之《儒学的时代价值》 /145

离奇的到底是谁 /152

现代化困境下的儒法调和——评熊十力先生的《韩非子评论,与友人论张江陵》 /160

再论儒家安顿女性 /167

乡贤制的定位 /172

从富人走向贵族——君子的投资之道(一) /174

赌场还是道场——君子的投资之道(二) /178


下篇 文教谏言


彼此尊重才有文明和谐 /185

关于文明宽容 /187

民间读经教育的问题与出路 /189

百姓和政府需要什么样的官 /191

祭祀与踏青偕行 /195

我无为而民自正 /198

当羸弱的心遭遇威猛的龙 /201

一次跪拜引发的口水战 /203

拆了孔庙,何以“文昌” /206

祭祀孔子,重振斯文 /208

“孔子”的位置在哪里 /210


后记 /212


【后记】


本书原名《经世四论》,分为论理、论学、论政、论教四个部分,每部分文章九篇,共计三十六篇。后由于种种原因,有所删减,又有所补充,遂改编为《经世三论》。这些文字写作时间不一,且长短不齐、风格各异,在内容上也有义理、学术、政治、教化的区别,但其背后却有着一个共同的核心,这就是经世安邦的问题。自从上初中时起,我所萦所思即在此,二十余年间之读书、学习与思考基本上都是围绕着这一主题展开的。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文字不过是以不同的形式对同一个问题持续思考的记录罢了。我不敢保证这本书能对读者有多大的启示,但它确实是我个人以公诚之心独立思考的产物。作为一名儒生,我更希望能通过这些文字与大家分享我内心的关怀和赤诚,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了我们的祖国,为了我们的时代,为了天下的苍生!


从2012到2014再到2016,四年之间换了两家出版社,经历了几次的审稿与篇目修订,这本小书终于可以付梓了,由此可见出版过程之曲折与艰难。其间我甚至想过放弃出版,感谢编辑江宜玲女士的坚持和努力付出,才让它有机会与读者见面,虽然已不是完璧,难免有点遗憾。另外还要感谢儒家网的任重兄,为本书的出版牵线搭桥、费心费力。本书下篇部分的文章基本上都是在他的关心督促下写成的。任重兄热心儒学复兴事业,以一人之力主编儒家邮报,嘉惠提携同道更是不遗余力。近年来藉助于网络,各地的儒门同道开始慢慢结识,发现有一大批像任重兄这样的人在踏踏实实地做着宣教的事业。古语云:积水成渊、积土成山。只要我们儒生在各自工作领域都行动起来,互相取长补短、分工协作,儒学复兴就大有希望!


最后还要感谢生我养我的父母。父亲和母亲都是淳朴的农民,他们自己没读过多少书,却节衣缩食供我上学。记得上高中时我一人的花销就占了家里收入的一半,可以想见他们过得是怎样的日子。但就是这样的条件下,每次我周末回家,妈妈都还要想方设法给我做些好吃的,星期天返校时给我带上香喷喷的炒菜和新烙的大饼。……如今我毕业工作了,却离他们很远,平时都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每次看着父亲那日渐苍老的脸庞和母亲那蹒跚变形的双腿,我内心都有说不出的愧疚。这本小书虽然不成样子,但我还是想把它郑重地献给他们——我深爱的爹娘!


在等待出版的过程中,2014年女儿出生了,使我享受到初为人父的幸福,但这还只是属于我个人的门内之乐。更为可喜的是,习近平主席执政以来,大刀阔斧地拨乱反正、展开各项改革,对儒家传统的温情与敬意亦表露无遗,让我们对新中国第三个三十年又充满了希望,这是我作为中国人的门外之乐。改革未止、思考不停,以经世为志的儒家将继续指点江山、与时偕行。通过我们这一代人的改革与完善,希望我们的下一代可以过上复归日用伦常的太平生活,不再栖栖遑遑劳碌奔波,不再疯疯癫癫虚无痴狂,少一点刺激与乖张,多一份从容与安详。这也是我作为一个父亲对我女儿以及天下所有孩子的深深祝愿。


齐义虎

2016年9月7日改定于绵阳四毋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