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学者张岂之登上国学大典讲坛 开讲文化自信

栏目:新闻快讯
发布时间:2016-10-31 14:45:50
标签:

著名学者张岂之登上国学大典讲坛 开讲文化自信

来源:凤凰国学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九月廿九日甲申

          耶稣2016年10月29日

                                                                              

 


 

  


著名思想史家、教育家张岂之先生主讲岳麓书院讲坛

 

   

 

岳麓书院院长肖永明教授主持讲座

 

10月28日上午,年届九旬的著名思想史家、教育家张岂之先生登上岳麓书院讲坛,主讲《文化自信的历史纪实与时代意义》,“致敬国学:第二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颁奖盛典系列活动迎来了第二场重磅活动,冒着初冬细雨而来的数百名观众,现场直击了这场思想盛会。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肖永明教授担任讲座学术主持,肖永明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历史和传统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命脉,我们只有回到历史,才能找到真正的文化自信,而“回到历史,研究国学、振兴国学,引领社会风尚”,正是此次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凤凰网、凤凰卫视及敦和基金会联袂举办第二届国学大典的目的所在。

 

“文化自信建立在我国有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张岂之先生在讲座伊始,就将文化自信作为连接古今的纽带,上溯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提出“文化自信今天已经成为我们强大的理想、信念”。

 

在张岂之看来,中国“之所以应该有,也必须要有文化自信,这是对中国文明史加以研究的结果,它不仅仅是对中国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结果,而且也是对中国文明史加以审视的结果。”

 

张岂之为现场观众描述了中国古代文化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从秦始皇推行郡县制、取消封建制,彻底改变了先秦时期以血缘为中心的国家制度体系,同时推行书同文,为中华文明的传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汉武帝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国策,至此,以汉王朝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共同体才真正形成。

 

这个共同体的形成也反映了中国在当时的文化自信,这一文化共同体以儒学为主导,也包含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之学,在中国自古以来,既有国家文化的共同体,又带有文化地域特色的支脉,二者相融、相合,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

 

进入唐宋时期,佛教的本土化与道教的盛行,逼迫当时逐渐僵化的儒家学说从笺注之学走向义理之学,正是因为汲取了释道两家的营养,才有了宋代新儒家的出现,儒学由此建立了自己的本体论。

 

张岂之引证宋儒朱熹在岳麓书院期间萌生的思想理念,表示宋儒“寻找活水源头”的思维范式,对于我们今天的思想文化建设是极具启发性的,他说,用文化自信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要不断“寻找活水源头”。

 

“一带一路”战略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当下中国面临的重大理论课题,张岂之引述古代丝绸之路史实与《礼记·大同篇》,指出“儒学是最关注现实问题的,我们不能老停留在历史上的儒学,我们谈国学都是过去的事情,我们不但要考虑现实,还要考虑到未来”。在他看来,“儒学有一条根本的原则,就是经世致用,学者还要了解今天的世界以及未来的世界,来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专门研究儒学学者的责任。”

 

讲座最后,张岂之特别阐述了他对宋代大儒张载“横渠四句教”的理解,“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指出,张载的这几句话,集中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对现实的深切关照,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只有对今天的现实世界认识得越深,那么对古代就越能够加以理解,“因为我们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我们从现实出发,去研究古代,这样我们才能认识中华、古代文明的真正价值所在。”他寄寓岳麓书院与国学大典“在人才培养上,在传统文化的交流上,以及全球华人对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上,继续多做贡献”。

 

2016“致敬国学:全球华人国学大典”颁奖盛典系列活动仍在持续进行中,凤凰网将以现场直播方式,全景展现这一国学盛宴,与全球数百万网友一同“亲近国学、重建斯文”。

 

责任编辑:柳君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