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海军】我们的文明,以及我们该如何思想?

栏目:散思随札
发布时间:2016-11-02 18:57:38
标签:
曾海军

作者简介:曾海军,男,西元一九七六年生,湖南平江人,中山大学哲学博士。现任四川大学哲学系教授,四川大学哲学系《切磋集》系列书系主编,著有《神明易道:〈周易•系辞〉解释史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年)《诸子时代的秩序追寻——晚周哲学论集》(巴蜀书社2017年)。

我们的文明,以及我们该如何思想?

作者:曾海军

来源:“钦明书院”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十月初三日戊子

          耶稣2016年11月2日

 

 


  


在一次学术会议上,有一位台湾学者发完言之后,同仁丁纪兄问我说,你对这位台湾学者的观感如何?我说,有一个方面的印象,跟我们以往留有对台湾学者的形象相吻合。比如,他在言行举止之间乃至服饰外貌上的儒雅之风,或者是说他身上体现的那种气象,从整体来讲这是大陆学者所不能及的。但是,通过观察现在这位台湾学者的表现,反而生出另一种更为强烈的感觉,即突然感觉到似乎也不能把这方面的意义看得太重。这就好比在台湾的民间社会里,中华文化的传统一定保存得比大陆好,民间百姓可能显得更富有传统情怀。但这其实是有历史原因的,并不意味着是今天的台湾人所具有的自觉追求,对于他们而言恰恰是一种现成的享有。同样地,台湾学者在这方面的优势,是他们的某种传统未曾断裂,很自然地就这么延续下来了,他们往往显得会比大陆学者更儒雅,但这种意义有可能也被他们自己高估了。

 

这位台湾学者涉猎很广,懂得很多,思想很丰富,视野很开阔,这些思想上的品格他都具有。他在演讲当中把诸多的思想流派并列,说孔子、说老子、说庄子、说佛陀,等等,在演讲过程中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加上他具有很强的演讲能力,于是显得很能吸引人。然而,他的问题也在于此。他的演讲给了我一种强烈的感觉,就是中华文明在他这里,成为他的思想能力所处理的一种对象。整个文明经过他思想过后,仿佛化成他的一道道思想大餐;或者说,经过他的思想能力处理之后,沦为他奉给听众的一道道思想大餐。他以自身的思想能力来全盘宰割中华文明,经过他思想之后成为他所占有的思想成果。他在演讲过程中对这些思想成果的表达,变成了他可以用来表现自己的一种方式。也就是说,中华文明经由他思想之后,他将其变成他所占有的思想成果,这就是最大的问题。总之,他的演讲给我的感觉就是,他不是在守护一种文明,而是将这种文明化为他可以占有的思想成果,并以此滔滔不绝地表现自己。他传达给听众的其实不是文明,而是他自己的思想魅力。

 

  


与此相反,凭着我所接触到的很有限的一些大陆学者的印象,我感觉到大陆学者还是有极不一样的地方。总体而言,大陆学者有一种共同的意识,就是面对这个文明,我们的思想任务只是在做一种守护的工作。大概是由于经历过传统的全面断裂,大陆学者主要致力于如何才能重新传承一些东西,恢复一些东西,甚至是如何一点一点地重新表达一些东西。像那种把文明的内容当作是自己的思想成果来恣意表现,这只是某些学术明星的风格,真正严肃的学者不会这样做。至于一上来就喜欢讲三教九流、样样都不落下的做法也不是没有,那是学术做差了才搞成这个样子。当然,我完全没有替大陆学者骄傲的意思。我个人以为,就目前来看,大陆学者跟台湾学者比,在很多方面尚有大的差距,恐怕还缺乏骄傲的资本。

 

我的这种感觉是否准确,由于当时与丁纪兄说得仓促,也没来得及进一步交流。我事后又不断地回到这上面仔细思考,希望能表达得更深入一些。但发现所获甚少,唯一还想补充的是,在大陆学者这里,确实就连一点点儒雅的影子都没保住,很多人西装革履的还在忙着学绅士风度呢。可能也正是由于几乎没有什么传统标志能确保自己为儒家学者,大陆学者才更致力于思考一种整全文明的传承与塑造。儒者的形象大概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学人,凭靠我们的文明来思想,并通过思想来重新表达、重新树立起来。台湾学者先天就延续了某种儒雅的传统,但若是以此来确保自身的儒者身份,而将思想当作是自个儿的事,那问题就大了。因此从长远来讲,中华文明的希望必不在台湾而在大陆,这也是可以料定的事。

 

责任编辑: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