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举办“传礼乐薪火、育当代君子”礼乐文化教育课程实践研讨会

栏目:新闻快讯
发布时间:2016-11-11 14:03:22
标签:

原标题:传礼乐薪火,育当代君子——海淀区礼乐文化教育课程实践研讨会

来源:腾讯儒学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十月初十一日丙申

           耶稣2016年11月10日

 

 

   

 

百名学生诵读团集体展示

 

腾讯儒学北京讯 (安易)2016年11月10日,花园村二小举办“传礼乐薪火育当代君子”海淀区礼乐文化教育课程实践研讨会。此次活动由清华大学中国礼学研究中心提供学术支持,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花园村二小承办。本次活动也是海淀区“传统文化进入国民教育体系政策措施研究”课题研究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天的活动由两个部分构成,上午进行礼乐课程实践探索,探讨礼乐文化教育进入基础教育体系的有效途径。下午举办区政府“海淀区传统文化进入国民教育体系政策措施研究”课题的第一次专家座谈会,由清华大学中国礼学研究中心主任彭林教授做《礼乐教育与修身》的报告,并与到场海淀区政府调研室兰喜阳主任,海淀校长交流研讨。

 

   


课堂教学展示

 

“礼乐”是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观念,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内容。《论语》有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礼乐文化教育能够涵养学生高尚的品格,塑造孩子优雅的言行。面对未来的挑战,我们的教育需要聚焦学生的核心素养。礼乐教育关注学生的人格、道德、规则教育,能够很好地助力学生的成长,培养仁爱孝悌之心、和谐相处之道,关注孩子友好交往能力的发展和文明习惯的养成。

 

鉴于此,海淀区教科院、敬德书院联合清华大学中国礼学研究中心,成功举办了三期礼乐文化教育系列培训班。本着聚焦课程、推动实践的原则,通过礼乐文化经典解析、专题研讨等形式,阐释礼乐文化精髓以及不同场景下的礼乐要求,并辅以礼乐文化进课堂的教学策略构建、课堂观摩等内容,培养了一批知行合一、谦逊儒雅的礼乐师资队伍。并在专家的指导下,组织专门的团队研发了适宜在中小学推行的礼乐文化教育教材,推动礼乐进课堂的教学实践。目前该套系列教材正在进行北京市地方教材目录申报工作,通过审核后,将作为地方教材,在海淀区被广大中小学使用。

 

  

 

民乐团展演

 

此次研讨会是海淀区前期探索的一次全面展示。一种教育理念能否真正落地的核心问题是课程化。花园村二小是海淀区的素质教育优质校,在礼乐教育课程实践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学校展示了长期以来扎实推进礼乐文化教育的丰硕成果。花二小学子谦恭儒雅的言谈中和彬彬彬有礼的举止,展现了礼乐教化的无穷魅力。在上午礼乐课程实践研讨会中,花园村二小礼乐课题组的六位老师分别从个人礼仪,交往礼仪,节日礼仪三个方面展示了六节示范课,将传统礼乐精华与现代社会紧密结合,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之后通过《诗经》不同篇章的歌咏与古代常见四种礼仪结合的展示,体现了礼乐兼修,君子之德的气韵。此外,学校通过国学礼仪剧展示,让学生体验古代人的礼乐规范,亲身感受礼乐文化,实现从复原到现代传承的转变。

 

学校礼乐课程实践成果展示之后,海淀教科院的杨柳博士做了题为《礼乐修身明德笃行》的主旨发言,从开展礼乐教育的现实意义与主要原则,海淀礼乐教育实践探索三个方面,介绍了海淀的礼乐教育开展情况。杨柳博士指出,海淀礼乐课程的研发具有丰富地方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大意义;是涵养学生品德,规范学生言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也是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抓手。杨柳博士进一步指出,海淀区礼乐文化教育实践探索本着,立足当下,注重礼乐思想的现代传承的根本原则,聚焦学生的核心素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与社会交往能力。杨博士还提到,目前海淀区主要从师资培训,研发礼乐教材,课程的实施路径三个方面,探索礼乐课程实践。区教科院,敬德书院与清华大学中国礼学研究中心合作,共举办了三期骨干教师礼乐文明教育培训班,共计112学时,参训教师126人。培训内容包括,礼乐文化核心概念、坐立、饮食、起居等不同场景下的礼乐要求。围绕个人礼仪、家庭礼仪、公共礼仪展开。教育学生敦行五伦,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德与君子之风。培训成果包括3本文集,共计55万字。18节礼乐文明教育实践示范课,培训结束后,多所学校开展了实践探索。

 

   

 

礼仪活动展示

 

据悉,目前海淀区正在从以下两个方面,积极探索多样的礼乐文化教育的实施路径。

 

①针对不同学段的教育内容探索

 

不同学段的孩子由于其自身的接受能力不同,礼乐文化的教育内容应该有所差别。南宋朱熹认为古代少年为学之方,立教,明伦,敬身三点最为要紧。“立教”关乎国家、社会、家庭教学理念与制度的建立,“明伦”为教学之核心内容,“敬身”则为修己之本。三者鼎立,所以化民成俗。按照这样的逻辑,再结合现代社会的实际情况,目前海淀小学阶段的礼乐文化教育重在修持践行,以仪容仪表,坐立行走、进退周旋的基本规范为中心,让孩子们懂得扫洒应对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中学教育偏重家礼,重在家庭居处之礼,贯穿追念先祖、孝敬父母、和睦兄弟的理念与规范。明人伦之常,养孝悌仁爱之心。如果能够做到“敬身”与“明伦”,则可进言“立教之道”;所以中学教育在家礼篇之后,注重学生的社会责任,注重培养公德、惜物、环保意识,以培养具有君子品格的现代公民。

 

这种循序渐进的教育内容安排也体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理念。修习容礼而后身正,践行家礼而后家齐、贯彻公共礼仪规范而后兼济天下,实现平天下的理想。

 

②多元的课型探索

 

海淀区引导学校积极整合各种课程资源,逐步建立起多方面立体化地实践礼乐文化教育的方式方法,让学生能够以各种方式得到礼乐文化的浸润。

 

一是经典研读与实践类课程。这类课程由学校行政牵头保障实施,一般能够进入课表,课时也比较有保证。这类课程多围绕经典文本展开,进行详细的阐发与礼仪实践。红英小学的《小学传统礼仪教育》,21世纪国际学校的九年一贯制《礼仪》课程等都是这类课程的代表。

 

二是学科渗透类课程。在语文、历史、思品等学科中融入礼乐文化,是在还不能保证课时的现实情况下,开展礼乐教育的有效手段。交大附中本部利用思品课前5分钟开展礼仪规范的讲解与练习,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永丰中心小学则把礼乐的核心思想融入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极大地改变了课堂面貌。

 

三是通过大队活动和社团开展礼乐文化体验。多所学校通过大队活动和开设国学礼仪剧社团的形式推进礼乐教育的实施。海淀实验二小通过大队活动开展了入学礼为主题的礼乐教育。

 

通过礼乐文化教育,一大批海淀的干部教师成长为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和高尚师德的仁爱之师。在仁爱之师的培育下,经典精神真正沉淀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弥漫在德行之中,他们敬德修业,徙义迁善,综合素养明显提升。

 

责任编辑:柳君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