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寻找、发现汤一介的价值
来源:《晶报》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十一月初七日辛酉
耶稣2016年12月5日
汤一介思想国际学术会议的召开,就是在放大一个国学大家与一个年轻城市的文化渊源,也是一个重新寻找、发现大家价值的过程。我们希望,这一切能够更多潜移默化地融入到深圳的文化气质中去。
今年是我国著名哲学家汤一介逝世两周年。12月3日至4日,由深圳大学主办、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承办的“儒学的当代理论与实践——汤一介思想国际学术会议”在蛇口举行,国内外百余名国学、哲学领域的学者与会。
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汤一介与深圳这个年轻的城市还有颇深的渊源。上世纪80年代,汤一介与夫人乐黛云共同创办了深圳大学中文系以及深大国学研究所、比较文学研究所。其中,国学研究所是国内改革开放之后第一个以“国学”命名的研究机构。深大哲学系也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以说,汤一介是深圳大学国学研究和哲学学科的重要奠基人。
昨日结束的学术会议上,学者们集中探讨了汤一介的学术思想,交流了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并就儒学的当代价值展开深度切磋。汤一介的学术成就与学术地位自然令人高山仰止,对致力于提升城市人文品质与学术高度、积极培育深圳学派的这个城市来说,他的治学精神、人格魅力以及为人为学的儒者风范,都值得更好地铭记与传承。
汤一介出生于文化世家,祖父汤霖是清光绪年间进士,父亲汤用彤则是融汇中国、西方、印度文化的学术大家。汤霖留下的家训是“事不避难,义不逃责”,这种有古士子之风的担当精神由汤用彤传给了汤一介。而取自“一介书生”的这个名字,无疑传达了汤用彤希望他读书治学,传承家风的心意。
汤一介不负这样的心意。上世纪90年代,他最早提倡“国学”;从2004年开始,他联合中、日、韩、越300多人纂辑卷帙浩繁的《儒藏》,居功至伟。他以老迈之躯,不计较个人得失,为中华文明的传诸永世而恪尽一介书生之本分,这种对文化的担当与知行合一的治学态度,令人感佩。
汤一介一生精研中国传统文化,著作等身,但他从不承认自己是“大师”,他说现在没有大师,是因为还没一个思想体系被普遍接受,还没出过一本影响世界的划时代著作。他的弟子、北大哲学系主任王博回忆说,比起大师,汤一介“更在意老师、先生这样的称呼”。“大师”帽子满天飞的当下,他这种对学人本色的坚守,更能称出一个时代的文化重量。
汤一介晚年曾经说过,“如果说我想让孩子们明白什么人生道理的话,我希望他们知道:自由的思想是最重要的。”这句话道出了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的本质特征,即必须坚持独立的人格,必须具有探索真理的勇气和信心。一个人具备起码的学术良知,具备反思与自省的学术精神,才可能获得生生不息的学术更新能力。
哲人其萎,风范长存。当文化圈、学术圈炒作之风日益成为流弊以至几成痼疾,汤一介这种对价值、理想、精神、信念的执著和坚守显得尤为可贵。他留下的不只有深广的哲学思想,也有巨大的人格魅力。汤一介思想国际学术会议的召开,就是在放大一个国学大家与一个年轻城市的文化渊源,也是一个重新寻找、发现大家价值的过程。我们希望,这一切能够更多潜移默化地融入到深圳的文化气质中去。
责任编辑:柳君
【下一篇】【伍岭】儒学深奥,但“君子之风”不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