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儒学论坛——利马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圣马丁大学举办

栏目:新闻快讯
发布时间:2016-12-12 17:07:22
标签:

国际儒学论坛——利马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圣马丁大学举办

作者:辛犁华

来源:国际儒学联合会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十一月十四日庚午

          耶稣2016年12月12日

 

 

 

(国际儒学网讯12月10日至12日,由国际儒学联合会、秘鲁圣马丁大学、秘鲁中华通惠总局联合主办的“国际儒学论坛——利马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圣马丁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秘鲁、阿根廷、墨西哥、智利、古巴、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西班牙、葡萄牙、法国等12个国家的4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中华文明与拉丁美洲文明对话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秘鲁社会各界人士250多人参加了会议。

 

  


在开幕式上,秘鲁前总统阿兰·加西亚、国际儒学联合会会长滕文生、中国驻秘鲁大使贾桂德、圣马丁大学校长安东尼奥·陈、中华通惠总局荣誉主席萧孝权等分别致辞。  

 

  


滕文生会长在致辞中,重点对中拉文明交流的历史、中拉文明为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和中拉人民的共同命运与使命、中华文明所蕴含的可供当今国家和全球治理借鉴的思想智慧共四个问题,进行了创造性地深入阐发。关于中拉文明交流的历史,他认为可以划分为16世纪中期以前、16世纪中期到19世纪初期、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1949年以来,共四个不断深化的阶段。在此基础上,他引用三句中国古语即“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对中拉文明源远流长的交流史进行了凝练概括。

 

关于中拉文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及中拉人民面临的共同历史命运和使命,滕文生会长指出,古代的中华文明和以玛雅、阿兹特克、印加文明为代表的拉美文明,同古代的两河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希腊—罗马文明一起,构成了古代世界几大著名的文明形态,共同对人类文明的产生、发展和进步作出了伟大贡献。从16世纪以后,欧洲和西方的资本主义列强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展开了持续几百年的武装侵略和殖民掠夺。从此中国同拉美国家以及所有受到列强侵略的国家的人民,空前广泛地站在同一政治战线上,共同的历史遭遇和历史命运将彼此紧密联系在一起。从中国与拉美国家来说,这个共同的历史命运主要体现为以下五点:第一,中国和拉美国家在遭受列强侵略后,都沦为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或附属国,丧失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第二,面对列强的劫掠与蹂躏,中拉人民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反抗斗争;第三,在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中拉人民相互同情、相互声援、相互支持,共同为反对殖民主义而谱写出了壮丽的史诗;第四,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人民和拉美国家人民终于获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今天,维护世界的和平与正义,是中拉人民及所有发展中国家人民现在和未来共同的国际政治使命;第五,中拉人民从反侵略斗争中,深刻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道理。

 

关于中华文明中蕴含的可以为国家和全球治理提供借鉴的思想智慧,滕会长指出,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加强和改善全球治理,使之有利于所有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已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呼声和当今时代的发展潮流。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发挥各种历史文明和现实文明所积累的思想智慧,在加强和改善当今国家和全球治理中的指导、启示与借鉴作用。他重点提到了六条:和而不同、有容乃大,独立自主、自强不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舟共济、和平共处,天人合一、俭约自守。

 

阿兰·加西亚前总统在致辞中,主要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西方发展道路和模式不应该成为唯一的标准,中国取得的成就表明,中国已经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的发展道路和模式,其成功经验是值得世界其他国家借鉴的。中国之所以成功,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和其中蕴含的跨越时空的思想智慧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这些思想智慧,许多是西方文化所不具备的。他具体举了几个例子:比如,中华文化崇尚自然主义,而西方文化崇尚物质主义;中华文化讲究和谐、包容、平衡,倡导人们做事要有度,遵循辩证法,而西方文化强调不同和对立,往往是非此即彼;中华文化在个人和集体关系上,更强调集体的重要性,而西方文化则更强调个人的重要性,受个人主义、自私主义影响很深;中华文化强调家庭关系的伦理有序,特别是强调儿女晚辈对父母长辈的孝和感恩,而西方文化在此方面则要弱不少;中华文化强调现世状态,注重实际,脚踏实地,而西方文化则过分依赖“上帝主义”,事事问上帝;中华文化很早就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任人唯贤的考试制度,而西方形成这样的考试和选人用人制度则较晚。加西亚指出,我们不能再迷信那些西方道路至高无上、完美无瑕的论调,是时候关注、研究中华文化并从中取得借鉴和智慧了,虽然我们已经在“西方中心主义”的道路上走了很久,但现在做出改变仍为时不晚。

 

  


贾桂德大使在致辞中指出,这次论坛的举办,旨在贯彻和落实习近平主席关于加强中国与拉美人文交流,对加强中华文明与拉丁美洲文明的对话,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史,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之一,历史上曾创造出无数灿烂文化,是世界上唯一延续数千年文明而不曾中断的国家。秘鲁是世界文明古国、印加文明发源地。拉美除了拥有博大精深的印加文明外,还有灿烂夺目的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以及遍布拉美和加勒比的无数历史瑰宝,拉美文明同样是人类文明史上璀璨明珠。早在400多年前,中国与拉美特别是秘鲁就跨越浩瀚太平洋,开始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多年来,生活的拉美的华侨华人同拉美人民一道,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目前仅秘鲁就有250万有中国血统的华裔,中国饮食、中国风俗、中国文化逐渐也成为拉美“文化大熔炉”的一部分。新中国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中国与包括秘鲁在内的拉美国家关系日益密切,政治互信不断加强,经贸联系日益频繁,人文交流持续密切,国际事务合作程度日益加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相继出访拉美,将中拉关系推向新的高度。刚刚过去的11月,习主席成功访问厄瓜多尔、秘鲁和智利,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继续稳步推进。中国和拉美国家有着相似的历史遭遇、共同的发展诉求和历史使命,完全能够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彼此关系,通过坦诚对话、扩大共识,把握中拉关系大方向,推动中拉关系持续健康发展。他还指出,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正处于新旧增长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国际贸易和投资低迷,保护主义抬头,新兴市场经济体发展面临更多挑战。中国与拉美都面临对内调整经济结构、对外推动国际秩序继续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这样的共同历史使命。中拉双方应抓住当前历史机遇,深化全方位合作,共同打造中拉命运共同体。其中,人文交流应成为中拉合作的“奠基石”和“突破口”。习主席多次强调,“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中拉关系的稳固与发展有赖于双方政治家、学者、企业家、媒体、人民之间的互知、互识、互学、互鉴。此次研讨会正是开展这方面工作的有益尝试。


   

 

安东尼·陈校长在致辞中,结合当前中秘、中拉关系磅礴发展的形势,阐述了这次论坛召开的积极意义,同时介绍了圣马丁大学在开展中华文化研究和中拉文化交流方面的情况和工作方向。

 

 

萧孝权主席在致辞中,回顾了中华通惠总局的历史及其在推动中秘、中拉友好关系方面所开展的工作和发挥的作用,介绍了华人华侨在秘鲁和拉美地区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华人华侨传承和传播中华文化,并推动中华文化与当地文化相融合的情况。

 

会议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徐世澄、阿根廷罗萨里奥国立大学教授Eduardo Daniel Oviedo、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张西平、智利圣地亚哥大学教授Constanza Jorquera-Mery、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厄瓜多尔国家研究学院教授Milton Alfredo Reyes Herrera、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王萍、霍普金斯大学国际高级研究院Benjamin Creutzfeldt、天津南开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教授韩琦、墨西哥学院中国研究教授Romer Cornejo、清华大学教授方朝晖、阿根廷萨尔瓦多大学东方学院María del Valle Guerra、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曾振宇、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Joaquín Beltrán Antolín、北京对外经贸大学西语系副教授李紫莹、乌拉圭共和国大学Andrés Raggio、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教授Carmen Mendes、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拉美研究所副所长孙岩峰、葡萄牙里斯本新大学海外研究中心研究员Maria Teresa Lopes da Silva等知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从不同角度作了主旨演讲。综合来讲,学者们的演讲聚焦如下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真知灼见:

 

关于中拉文明交流的历程,学者们认为,中拉文明交流源远流长,中拉文明交流史实际上就是中拉人民的友好交往史,继续推进双方之间的文化文明交流,对深化中拉关系十分必要、意义重大。

 

关于中华文化的当代价值,学者们认为,要深刻认识这一问题,需要将它放到与西方文化和世界其他文化的比较,以及人类文明的整体进程中考察,中华文化中蕴含的开放包容、兼收并蓄、俭约自守、和而不同、注重伦理、辩证统一等思想智慧,对解决当今各国面临的一些问题和挑战,有着重要借鉴意义。

 

关于中拉关系现状及发展前景,学者们普遍认为,中拉关系目前正处于蓬勃向上、积极发展的大好时期,而文化作为促进中国和拉美之间相互了解、连接各领域交流与合作关系的重要纽带之一,更是构建中国和拉美关系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积极因素;中国的传统文化积淀深厚、当代文化生机勃勃、社会文化开放包容,而拉美国家的文化艺术资源丰富、特色鲜明,人民热情开朗、真诚友好,中国和拉美双方在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中国与拉美文化都具有积淀深厚、特色鲜明、资源丰富、开放包容的共性,同时又都正经历着当代文化迅猛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双方开展文化领域交流与合作的前景十分广阔;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各国在相互尊重和欣赏彼此文化的基础上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一定会为中国和拉美友好合作以及人类更加美好的明天做出新的贡献。

 

关于华人华侨与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学者们认为,华人华侨与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是一个相辅相成的统一体,华人华侨在积极融入当地社会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传播了中华文化,并推动了其与当地文化的融合共生;而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又让拉美当地人民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对华人华侨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并推动中拉友好交往发挥着积极作用。

 

关于加西亚的著作《儒学与全球化》一书的学术价值,学者们认为,加西亚作为一名外国前政要,能够对儒学有如此系统的认识,特别是该书通过与西方文化的若干对比,得出儒学对解决当今世界在全球化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难题有积极意义这一结论,实属难能可贵。


  


“国际儒学论坛”是国际儒学联合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步骤,也是为了讲好“两个故事”(即讲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讲好世界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故事)而采取的切实措施,已先后在新加坡、韩国、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意大利、罗马尼亚、中国等国成功举办了多届,取得了丰富的学术成果,受到了有关各方的积极评价,已经成为国际儒联的一个知名学术品牌。本次会议对于促进儒学和中华文明在拉丁美洲地区的传播,对加强中华文明与拉丁美洲文明乃至世界其他地区不同文明的交流对话和互学互鉴,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柳君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