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国》到《大观》——我们的编辑理念(高全喜)

栏目:新书快递
发布时间:2010-04-04 08:00:00
标签:
高全喜

作者简介:高全喜,男,西历一九六二年生,河北唐山人。中国社科院哲学博士(师从贺麟先生)。曾任教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领域为西方政治哲学、法哲学和宪政理论。著有:《理心之间——朱熹和陆九渊的理学》,《法律秩序与自由正义——哈耶克的法律与宪政思想》,《休谟的政治哲学》,《论相互承认的法权——精神现象学研究两篇》。主编有:《大国》暨《大观》辑刊,《政治与法律思想论丛》,《国是文从》等。 

 

 
中国,古称华夏,《尚书正义》有云,“冕服采章曰华,大国曰夏”,华夏自是大国无疑。然《尚书》复云,“华夏蛮貊,罔不率俾”,可知华夏并未并揽天下,反倒是天下内涵中华。《礼记》有云,“天下有王,分地建国,置都立邑”,“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古代的天下秩序,便正是中华秩序的外化规定。
 
古代世界交通不便,虽不至“一沙一世界”,然“一个文明一世界”却是常态。中华秩序的内生与外化,便构成了所谓世界的全部。古典时代,中国看周边,考古今,五服之分,华夷之辨,宇宙洪荒,天理流行,世界跟从着中华的脉搏呼吸。华夏是个“大国”:冕服采章,文学气度;但又不是大“国”:中华所统摄之“家-国-天下”的伦理宇宙结构下,无有堪与中华并立者,“国”不过是“天下之王”“分地”而成,中华流风所被,“惟德动天,无远弗届”。
 
“无远弗届”毕竟还是有界,此界便是自然地理所限。中华-天下东极大海,西抵绝域,北略大漠,南迄莽瘴,立基于大地,穷极于八荒,煌煌千载,德盛教尊。未料千载之下,困窘于西方一隅、隔绝于华夏天朝的欧罗巴洲却倏然崛起。作为中华之界的大海,在彼时的欧人眼中实乃天下通途。有此等大道,中华所谓“天圆地方”之地,转换为欧人眼中的“地球”。“一个文明一世界”的孤寂被打破,文明与文明的碰撞,带来了多重世界的融合,华夏在西方的挤压之下,开始了从“大国”向大“国”的艰难转型。
 
此一转型,首在转变视界,这却恰是最为艰难的。中国人从无认识他人的训练,历史长河中,他人永远是被定义的对象,而非自我认知的坐标,所以,中国人也并不真的知道自己是谁。这里没有历史,历史早在布化与归化陈陈相因的循环中终结。中国人也做过认识周边世界的尝试,比如魏源,比如梁启超,比如顾维钧。所有努力,或不被重视,化作国朝上下共识,或被一次次激烈革命打断,半途而废。中国人始终建立不起对周边世界的常识性认识结构,最终也不能完成自我定位,因此付出的代价,庶几无可计算矣。
 
现代性的强大冲力毕竟打破了古典性的持守。近乎百年之前,中华帝国惨然退场,中“国”问世。几经跌宕,中“国”渐已成为国人认识世界与自我的前提。再历一个甲子的试验,半个甲子的改革,中“国”又勃兴起来,一时之间,“大国崛起”的议论不绝于耳。
 
在对“大国崛起”的思考当中,我们于2004年创办了《大国》丛刊。该丛刊甫一推出,便获得业内的重视与坊间的认可。出版了四期之后,《大国》却又暂时停下脚步,未有继续。概因初期多有声气相求之士聚于一堂思考大国问题;当今思想界却是一片嘈杂狂妄之音,“中国崛起”的虚假亢奋遮蔽了思考的眼睛,扭曲了我们的方向。当代知识人长期昧于小圈子利益,坐井观天,画地为牢,长于“主义”之斗,短于建设性竞争。《大国》停下脚步,不是对此失望,而是意图在沉潜之中,寻找真正的突破。
 
沉潜五载,我们将步向调整为对于大格局的思考。概因一个民族的命脉,很大程度系于知识人的全部积累。建立周边世界的常识性认识结构,构铸我们的宪政体制,参与全球格局体系的塑造,缺少不了知识人的精密且具宏观视野的基础工作。大的格局视野是中华真正复兴的心理基础,再造大格局之使命,端在我辈知识人!是故,《大国》改版为《大观》,重新问世。《大观》承续《大国》的基本栏目格局,但是额外加上了一个“世界观察”栏目。我们会配合《大观》的出版,每季召开一次精干的学术会议,从世界大格局到关于中国周边的常识性认识结构,从世界的视界到我们自己的视界,围绕一个主题会生发出多方位的高强度思考,其成果凝结为“世界观察”栏目中的论文,冀望此中的思考能够成为国人观念突破的助力。
 
孟子有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已故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1931年在清华的就职演说中仿说道:“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我们今天亦可再次仿说:“所谓大国者,非谓有大GDP之谓也,有大观之谓也。”惟愿《大观》能对中国的大观有所助益。
 
 

附录一:《大观》前三期目录

 
主    编   高全喜
编    委   谈火生  施  展  王  利  泮伟江  李  筠  昝  涛
海外编委   翟小波  刘  晗
主    办   上海世界观察研究院
出    版   法律出版社
 
《大观》第一期目录
 
一、世界观察:科耶夫与现代世界秩序
 
邱立波:会议主持者言
刘小枫:科耶夫与毛泽东—— 一种研读科耶夫《法国国是纲要》的尝试
高全喜:黑格尔、科耶夫与现代世界秩序
邱立波: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李永晶:“帝国论”视域中的中国现代化——以科耶夫的“拉丁帝国”论为中心
王  利:世界历史与文明帝国:论科耶夫的意图
施  展:法国国家国家战略原则演变历程简述
高全喜:现代政治、民族国家与帝国叙事——“科耶夫与现代世界秩序”南通会议发凡
邱立波:会议主题相关论著举要
 
二、专题论文
 
张  安:塑造国家权力,奠定帝国基石——1800年至1900年的美国国家战略研究
周桂银、苏黎:体系变革与战略选择: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收缩战略的缔造与实践
杜正艾:北极熊的性格——俄罗斯外交传统研究 
于海峰:丘吉尔大战略领导艺术研究——理性、暴力与激情的矛盾与统一 
屈从文:国际政治学中的西方中心主义:反思与超越——从主权国家体系观念在中国的“普世性”历史建构谈起 
 
三、宏文与解读
 
(德)兰克(吴征宇译):论列强(1833)
时殷弘:《论列强》和兰克的国际体系观——回顾和展望
 
四、翰墨短简
 
崇 明:政治经济学的民族与政治
昝  涛:伊朗的动荡与伊斯兰革命理念 
 
 
《大观》第二期目录
 
一、世界观察:气候外交与新帝国主义
 
王  利:会议主持者言
唐颖侠:气候变化的国际法律机制 
谢怀筑:碳金融:理论、制度与实践
王  利:碳空间与新帝国 
吴  强:欧洲的环境政治:环境运动和协商政治
刘  晗:科技、法治与民主——气候变化与美国法政文化
王  利:碳时代的世界秩序——“气候外交与新帝国主义”北京会议发凡
谈火生:会议主题相关论著举要
 
二、专题论文 
 
李育民:从“暂事羁縻”到“考究条约”——清政府应对和接受条约关系的考察 
任智勇:近代海关制度建设
徐  爽:他们从西方带回了什么——1905-1906年清廷五大臣出洋考政始末
牛仲君:外争国权:论北洋时期的多边外交
泮伟江:挑战与应对:在全球化语境中思考中国国家建设问题
 
三、旧籍新识
 
(美)约翰·伊肯伯里(柳思思、肖洋译):中国的崛起与西方的未来 
刘  晗  编译:中国崛起重构世界格局?——伊肯贝里教授的文章的在西方的背景与反响的综述 
 
四、翰墨短简 
 
泮伟江:过一种正义的生活乃是人类最深的本性——柏拉图和他的教育理想国 
李  筠:圣奥古斯丁眼中的国家
周林刚:马基雅维里的梦 
明  辉:《联邦党人文集》与美国宪政
 
《大观》第三期目录
 
一、世界观察:非西方国家的现代叙事——俄罗斯
 
施  展:会议主持者言
李  筠:政治文化视野中的俄罗斯弥赛亚意识
冯绍雷:俄罗斯的欧亚空间
张  健:“苦难的俄罗斯”:一个失败国家?
张  昕:自然资源、地缘政治经济学与亚欧主义
刘小枫:民族国家抱负与普济主义异象——白银时代文人的国家意识初窥
泮伟江:世界结构中的自我定位之痛——试析俄罗斯的转型困境
金  雁:揭示“俄罗斯性格”的谜底
杨  成:外交传统与后冷战时期俄罗斯对外政策的逻辑
施  展:欧亚?帝国?欧亚合众国!——“非西方国家的现代叙事:俄罗斯”包头会议发凡
施  展:会议主题相关论著举要
 
二、专题论文
 
吴重礼:美国“分立性政府”与“一致性政府”体制运作之比较与评析
沈有忠:德国威玛宪法的设计与实践
萧子音:1970年代英国地方民主改革
 
三、宏文与解读
 
(德)路德维希·德约:欧洲体系的消逝
吴征宇:均势与霸权:路德维希•德约的国际关系思想
 
四、翰墨短简
 
李  筠:阿奎那与“亚里士多德革命”
 
 

附录二:《大国》四期目录

 
主    编   高全喜
编    辑   吕本富  高超群  周子衡  程亚文
策    划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
出    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大国》第一期目录
 
 
一、论  文
 
张文木:世界地缘政治体系中的中国国家利益安全
王  建:虚拟资本主义时代与新帝国主义战争
吕本富:和平崛起中的中美关系——对米尔斯海默“猜想”的理性解答
任东来:大国崛起的制度框架和思想传统——以美国为例
吴稼祥:民主进程中的中国崛起
郭树勇:大国和平崛起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
周子衡: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战略与东亚经济一体化
高全喜:对民族主义的一种自由主义考察
 
二、笔  谈
 
关于“和平崛起:可能、挑战及其选择”主题笔会(部分内容):
李  强:和平崛起与中国发展战略的选择
吴稼祥:关于中国和平崛起的三个理论问题和三个发展阶段
王义桅:中国和平崛起的三重解读
王博永:关于和平崛起的几点看法
朱  锋:和平崛起:创造理论还是发现理论?
高全喜:超越战争与和平:一种政治哲学的思考
陈  明:大国的文化之维
高  粱:产业发展和升级:我国经济步入大国的一个基本问题
 
三、评  论
 
张千帆:大国的福与祸——关于国家制度安排的随想
刘海波:政体科学与大国
程亚文:文明形态、外部环境与“中国崛起”命题
秋  风:原则性外交与策略性外交
 
四、旧文新识
 
1.储安平:政治上的英人与法人
2.王  焱:储安平视野中的英法政治文化
 
五、书 评
 
高超群:历史及战争
梦  洲:种族•民族••中国现代性缺失
翟小波:飘飘宪政香
 
《大国》第二期目录
 
 
一、论 文
 
高全喜:论国家利益——一种基于中国政治社会的理论考察
杨光斌:以制度为中心的历史发展观——现代化研究的新视野
霍伟岸:《联邦党人文集》与审议性民主——兼论中国问题
林国荣:海战启示录
丁  新:和平保国与武力崛起的对决——甲午战争时期中日国家安全战略比较
 
二、他山之石
 
吕  芳:资源禀赋、阶级结构与阿根廷的衰落——对“阿根廷之谜”的一种政治解读
昝  涛:保守主义与战后日本的国家战略概论——以吉田路线为主
 
三、专题论述
 
程亚文:节制与主动——世界战略格局演变中的台湾问题与中国的选择
李学尧、冯建鹏:在法科生和台独分子之间——对民进党高层的一种法社会学考察
 
四、旧文新识
 
(法)迈斯特尔:论宪政的生成原理(节选)
冯克利:路径依赖说的古典资源——迈斯特尔及其反革命政治学
 
五、读书札记
 
秋  风:政教分离之后——阿克顿汉译著作阅读札记
杨  广:历史·理论·战略——读《大国的兴衰》
戴嘉琦:读书札记:施利芬计划
 
《大国》第三期目录
 
一、论  文
 
李  强:超越大众民义与权威主义——共和政体对中国民主转型的启迪
吴稼祥:论“现实的自由主义”
田德文:论中欧伙伴关系中的观念因素
李开盛:崛起中的不安全:新兴大国的困境及应付
聂  露:试论美国对华决策模式:以1995年李*登访美为例
 
二、专题报告
 
张 安: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国家战略:历史演进与理论构建
何中顺:经济外交与中国的选择
 
三、会议摘要
 
政治、法律以及两种资源、一个原理——《政治与法律思想论丛》座谈会摘要
 
四、评  论
 
郑秉文:中国正在“拉美化”吗?——我对“拉美化”的看法
任东来:美国的强国之路和大国之道
储昭根:什么是单边主义?
 
五、旧文新识
 
梁启超:政治学大家伯伦知理之学说
吴小龙:梁启超的“国家主义”
 
六、读书札记
 
李公明:现代性理论中的极权主义问题——读吉登斯《民族-国家与暴力》札记
喻常森:东盟安全共同体构想与现实挑战——《建构安全共同体:东盟与地区秩序》介评
 
 
《大国》第四期目录
 
一、论 文
 
秦  晖:权力、责任与宪政:中西历史中关于自由放任与国家管制的两种论争
王思睿:最后的大国:中国新千年大国之道
刘培峰:社团立法:公民权利和国家秩序
张德荣:从“数目字管理”看执政能力与中国的进步
管清友:中国的农地制度:收益和成本
陆符嘉:腐败是什么?——关于腐败行为的理论研究及其对中国之适用
 
二、专题报告
 
张文木:印度的国家发展及其潜力评估——与中国比较(上)
冯兴元  中国农村內生金融发展与创新研究报告
 
三、会议摘要
 
大国之道与中国问题——《大国》丛刊学术座谈会摘要
 
四 、旧文新识
 
(土耳其)阿克储拉: 三种政策
昝  涛:奥斯曼帝国的衰败与土耳其民族主义的产生
 
五、评论与札记
 
毛寿龙、王巧玲:水资源利用的制度基础
姜春良:21世纪的中国石油安全战略析论
查君红:中国的战略利益——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判定之比较
屈从文:美国崛起与扩张的产物——珀金斯《门罗主义史》述评
 
 
【作者授权儒家中国网站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