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近思录》是学习四书的阶梯
作者:朱高正
来源:“河北儒学”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十一月十六日庚午
耶稣2016年12月14日
行释菜礼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12月11日,“心斋讲堂”内座无虚席,受河北省儒教研究会直属教育机构明道书院的邀请,台湾朱高正先生莅临书院主讲《<近思录>与儒家修身》,他 从《近思录》谈起,重新探索传统文化背后的奥义,寻找那不曾褪却的文化价值。
一、《近思录》为学习四书的阶梯
四十多年前,在朱先生读高中的年代,学校每个星期都会让学生花至少两个小时读中华文化基本教材,像《论语》、《孟子》等,而且教这门课的老师讲解这些经典的水平非常高,足见当时台湾地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
朱先生讲到,高一下学期,随着对《论语》逐步了解,他渐渐对《论语》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且一发不可收拾。他开始觉得孔子的话实在是有道理。从起初的不理解到现在的全心投入,他越来越了解孔子,也越来越喜欢孔子。“有些人,不了解孔子而批判孔子,你不觉得很荒唐么?”除去兴趣,朱教授对孔子更多的是仰慕,这点从他给自己第一个儿子命名为“仰丘”就足以见得。
朱高正先生
《近思录》是依朱熹、吕祖谦二人的理学思想体系编排的著作,从宇宙生成的世界本体到孔颜乐处的圣人气象,全面阐述了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文化发展成熟的理论形态。《近思录》内容摘自《周易经传》、《论语》、《孟子》等经典著作,“近思”二字取自《论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朱熹取此书名的用意在于,把《近思录》当作学习四子著作的阶梯,四子著作又为学习《六经》的阶梯。
会讲现场
二、传统文化的意义及魅力
朱先生说,从修身、养性,乃至人际关系等,传统文化给人们提供了无数的滋养。
孔子说:“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意思是: 德行浅薄而地位高贵,智能低下而心高志大,力量微弱而身负重任,这是很危险的,这样的人鲜有成事的。这告诫我们要有自知之明,要量力而行。
静坐席末,虚心求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意为: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后引申为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朱教授在解释这句话时谈及了自己的理解:“我们要用小人来磨君子。当你身边有水准太差的小人时,先不要忙着生气,小人可以砥砺你,让你早日成圣。”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过去,要想了解自己,就去了解自己的过去,从过去中反省检讨自己,超越过去,就是创造自己。这也是传统文化教给我们的道理。
朱先生推荐大家必读以下著作:《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六祖坛经》、《近思录》、《传习录》。他说,在现代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好好把一部经典读好,不求多,不读杂,先通一经,行有余力再读其他经典,终身受用不尽。万万不可盲目追去数量,读多不一定好。脑筋不是用来记东西的,是用来理解的,勤于思考。多思考,你就会变得敏锐,敏锐到了极致,你就成了圣人。
现在人关于儒学的一个误解就是认为我们要用儒学去规范他人。“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当看到这句话时,我们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我的家人该怎么怎么样,很少能马上就想到自己。事实上,儒学是用来要求自己的,不是用来要求别人的。当你发现周围的人做得不够好时,你要反省你自己,而不是用经典去要求别人。
三、传统文化在今世的重要性
鸦片战争以来,传统文化的地位一再滑落。在救国的道路上,自强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继失败之后,国人把矛头指向了传统文化,认为就是传统文化拖了中国发展的后腿,它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绊脚石,中国要雄起,就必须摒弃传统文化。在此种思潮的影响下,传统文化渐渐失去了它在国人心目中的重要性,这也就是今天大家都不懂传统文化的原因。朱教授说:“全盘否定传统文化,就是否定你的祖先,就是否定你的根,这是很可怕的事情啊。上世纪8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亚洲四小龙’,它们都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国家,它们的发展都有儒学思想的底色。”由此可见,倡导传统文化跟实现现代化根本不相悖。
古人用几千年的时间给今人沉淀了一笔无价财富,修身,治国,平天下,处处可行。虽不说将传统文化吃遍吃透,但最起码今人要了解自己的文化,而不是去摒弃、崇洋媚外。不知之而否之,这是最大的愚钝。选择一本经典,花一生的时间将它读透,这,并不是奢侈。
会讲圆满
12月12日,朱高正先生应邀前往河北师范大学作《从康德到朱熹——向传统文化回归》报告,朱先生以自己从研究康德到研究朱子学的回归历程为主线,纵论古今中西,博学而诙谐,述说了儒家文化回归于当代社会的重要性。
12月13日,朱高正先生莅临河北地质大学春秋讲堂,就《如何重新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做主题演讲,并现场互动,精彩纷呈,掌声不断,受到师生们的热烈欢迎。
【嘉宾介绍】
朱高正先生,朱子第26代嫡孙,德国波恩大学哲学博士,国际易学联合会副会长,著名易学家,台湾著名政治人物,支持两岸统一的政治先进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特邀教授。
朱先生博览群籍,学贯中西,向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建中国文化主体意识、推动中国全方位现代化为己任。著有《周易六十四卦通解》《易经白话例题》《易传通解》《中华文化与中国未来》《朱高正讲康德》《纳约自牖》等。(摄影:沈红旗)
责任编辑:柳君
【上一篇】【于晓冰】学习儒家经典,反对校园霸凌
【下一篇】【郭齐家】大学之道的“三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