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海军】汉初政统的延续与更法辨析

贾谊主张“改正朔,易服色”,以兴儒家礼乐的方法更秦之法,但因文帝一方面“本修黄老之言”,另一方面对方术有浓厚兴趣,更容易被阴阳家吸引,故而导致这种更法的失败。公孙臣提出“汉当土德”,几经波折之后才得以取代秦王朝的水德。这意味着儒家的“任德教”更化承秦而来的“任刑法”,最终以儒家的思想品格提升了刘汉王朝在政统上的延续与更···

【曾海军】《论语》伤痛观念的哲学阐明

恻隐之痛乃仁之为体最显豁的开端,乃至于径直地就是仁了。伤痛观念由此获得更为鲜明的哲学品格,其与仁的本体地位息息相关。既要肯定对他人生老病死怀抱的伤痛,同时也要着力加以节制,不能任由其陷溺。

【曾海军】董子哲学的超越之维——以汉初的思想纷争为线索

主父偃只是纵横家,要想获得帝王的青睐,不惜倒行逆施,企图通过“推恩令”在短时间内建立奇功,因此只计较眼前的得失,而董子“大一统”的秩序哲学早已超越一时之功效。公孙弘的功业只能在当下实现,故不惜曲学阿世,极尽所能逢迎汉武帝,董子固然期望得君行道,其哲学理论却能超越一世之功业。经师传承固然功不可没,对于经学的运用却往···

【曾海军】何以“理”解而非“道”解?

庄子一手炮制的“庖丁解牛”已经在思想史上流传了两千多年。庖丁以刀解牛,历代思想者则以思想解庖丁之解牛。

【曾海军】革命与继世:汉初皇权的正当性与稳定性分析

“太子天下本”事关权力更迭的稳定性,儒家通过完备的太子教育将传贤的理想性注入嫡长子世袭制,使得继世的权力更迭方式同样带上了正当性的内涵。“君子大居正”高于一切,而是先前的立子立嫡之法历经让国、尚贤这种儒家大义的激荡与显发,变得更加义蕴丰厚、更加正大光明。

曾海军、李秋莎 主编《古代汉语》出版暨后记

作为中国哲学专业系列教材,《古代汉语》的文选部分按照从今到古的反向顺序排列,以便更好地照顾初学者由易入难的学习过程。与此同时,由今到古的古代文选,又按“人文”“节烈”“为学”“文史”和“经传”等五个单元编排。

【曾海军】繁花似锦的癸卯年会

我没料到自己想为年会写一篇文字,年会一整天的活动结束后,并没起这种念头。外地返回的师友在第二天继续约着聚餐、喝茶和聊天,持续到第三天,吃了一下午的火锅,直到晚上吃完烧烤,我从热闹中抽身离场的刹那间,有一种非常熟悉的离别感油然而生,于是产生了这个念头。

【曾海军】我从新西兰归来

我在新西兰也就呆了两周,而回国后转眼已是小半年了,这个时候再来说“归来”,有点可笑。我其实想用“归来”指某种生活,那种以为不再有这个闲情写点闲话的生活。我有很长一段时间停止了这种写作,其中最想写的便是从新西兰探亲回来,几次动手都未能如愿。

【曾海军】人生最大的欣慰,莫过于有人因你而前行

承担全校的中华文化课程这么些年,对自己的教学效果一直心有不安。无论自己如何努力准备和投入,大多数同学在课堂上都表现得比较漠然。若按丁老师的说法,教室里坐着两三百号人,只要有那么几双眼睛盯着你,甚至还有一双眼睛因你的讲授而放出光彩,就为这几位同学讲也就值得了——就此而言,在我多年的中华文化课上,还是遇到过一些类似···

【曾海军】理学作为哲学的身份辨疑——与赵汀阳先生商榷

赵文本身也存在着“模仿复制”疑案,不免减损了质疑中国哲学身份的力量。在哲学主导之下的理学研究,正是各种思想派别或方法的演练场,虽不无启发,却往往失大于得。对哲学抱有的任何预期,都可能意味着从一开始就与经学或理学不在同一个频道上。若转换为理学何以为理学的问题,避免受任何哲学的预期形态干扰,才有可能摆脱身份的困扰。

【曾海军】恻隐之痛:一种由近及远的普遍性

由恻隐之痛阐明的一种由近及远的普遍性,实有其独特的价值与巨大的优势,我们没有理由妄自菲薄而看轻了。新冠疫情还未远去,经此一“疫”,人与人之间因病而痛的相互关怀变得如此重大,中国人面对疫情表现出强大的凝聚力量与坚定的抗疫决心,离不开传统儒家由恻隐之痛所奠定由近及远这一秩序观念的影响。

【曾海军】重估王阳明“心外无物”论的价值——读丁纪《鹅湖诗与四句教》所思所得

以“心学”著称的阳明学实则落在了“意”上。“心”的地位看似至高无上乃至无所不包,却并无对“意”的主宰作用。这就使得王阳明的“心外无物”论所表达的“心”与“物”的关系,反倒落在了“意”与“物”上。以“意”与“物”的关系而论,阳明学显然没有处理好万事万物的存在问题。心外何以无物,其用意在于为了让人明白亲不存于事亲之外,王阳明为了达到这···

【曾海军】消解了文化与欲望的基本张力——对戴震“以理杀人”批判的批判

传统儒家丰富的心性工夫论,就这样被戴震一笔勾销。在戴震思想中,欲之公、情之正、知之明,一切都来得那么自然,完全没有了那种天理与人欲之间的判分与对峙。然而,消解了文化与欲望的基本张力,这是思想的失败,也是戴震思想最为致命的缺陷。

【曾海军】关于钦明书院注册及公众号迁移的说明

列举以上事项,表明钦明书院一直在持续运行着,今后也将坚持不懈地将各项事务进行下去。殷切期望之类的话就不多说了,埋头做事就好。

【曾海军】丁老师何以叹衰

前阵子丁老师推出《甚矣吾衰也》一文,在学生中引发一片唏嘘之声。但我感觉大家光停留在题目上,并没有仔细体会丁老师何以叹衰的用心。丁老师在文中分年衰和德衰,固然不无年衰的氛围,但主旨还在以德之不衰相砥砺。

【曾海军】戴震哲学思想的重新审视——以《孟子字义疏证》中“如有物焉”为线索

根据《孟子字义疏证》所论,戴震主张的“以情絜情”,没有了格物致知,连正心诚意都付之阙如,却让情自带一种天然的“不爽失”。他以“人无有不善”反对程朱之“性无有不善”,坚持的并非性善论,而是人善论。他又反对荀子的礼义在外,将礼义收归人性,看起来是想维护孟子内在化的路线,实则将礼义世界坍陷于人心之中,而人心又陷溺于血气之中。

【曾海军】唐僧论“女人是老虎”

师徒一行取经归来之后,有一天孙悟空闲着没事,突然问唐僧说:“师父,后世学者研究俺俩的师徒关系,说师父您老人家没半点本领,凭什么做俺齐天大圣的师父呢?他们感到很困惑,便研究其中的原因。有人认为,师父您老人家虽然没有降妖伏魔的本领,但还是有很多方面令俺老孙非常佩服。

【曾海军】伍万里应该如何成长? ——观影片《长津湖》有感

还没看影片《长津湖》之前,就已经看到不少相关的评论。很多人都会说三小时太长,里面讲伍万里的成长过程显得很拖沓,完全可以多删减一些,让节奏变得更紧凑。我看过之后,不是觉得这个成长过程讲得很拖沓,而是认为没讲好。

【曾海军】“双减”之后话教养——有感于一则反咬补课老师的新闻

对于国家的“双减”政策,作为身在教育行业中的人,并不难明白,虽然会有很多阵痛,但从长远来讲,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我没有特别的关注,只是无意中看到一则新闻,令我突然有了些想法。新闻中说,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有一对双胞胎的家长,通过中间人花钱找一个物理老师补课。补完课后便反咬一口,举报物理老师违规补课,不仅要回了···

【曾海军】人伦关系才是东城最大的梦魇

冲着悬疑烧脑的准备看豆瓣高分剧《东城梦魇》,却没想到看了一部如此写实的电视剧。在一个十分普通的小镇上,住着一群十分普通的人。剧中女主的身份是一名警探,没有什么超凡的能力,反而在平庸而琐屑的生活中艰难地挣扎着。女主作为一名中年女性,上有老母亲住一起,下有一儿一女共同生活,儿子已婚育有一子。听起来是儿女双全、四世···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