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荣】精神人文主义:意义及其扩展

就精神人文主义的扩展这一角度而言,重要的是引入“事”的视域。精神人文主义的追求与现实之“事”的展开过程,具有内在的相关性。以“事”观之既可以视为精神人文主义意义扩展的前提,也为精神人文主义更深层面的展开提供了可能的空间。

【杨国荣】中国思想中的泰州学派

泰州学派的思想,包括对个体意愿的重视和关切,以及其中展现的对人的自由的向往,对人的创造性的肯定,更广义上对平民化的追求以及其中蕴含的平等意识,等等,依然呈现多方面的意义,这些观念在经过转换之后,可以成为建构当代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重要理论资源。

杨国荣 著《哲学:思向何方》出版

本书以哲学的理论和哲学的历史为考察对象,其具体内容涉及对哲学自身的本源性追问、伦理问题的考察、中国哲学以及中西哲学关系的反思、儒学的再思考。哲学对自身的追问不仅围绕何为哲学、哲学何为等问题展开,而且体现于对哲学自身走向的思考。由哲学理论和伦理问题转向哲学的历史,便涉及如何理解中国哲学的问题。宽泛而言,理解中国···

【杨国荣】荀子论修身和成人

从孔子开始,儒学便十分注重修身,而修身过程又与“学”紧密联系在一起。作为儒学中的重要人物,荀子也延续了将修身与“学”相联系的传统。

【杨国荣】论伦理共识

伦理共识不仅关乎如何可能,而且涉及何以必要。从观念层面看,达到伦理共识或价值共识,首先与避免道德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相联系;就实践层面而言,伦理共识则从一个方面为社会秩序的建立提供了担保。达到上述意义的伦理共识,既以认识人自身为形上前提,也关乎价值态度、理性沟通以及现实的社会条件。

【杨国荣】略说浙学

事实上,作为主流中的支脉,“浙学”每每通过挑战主流思想的方式,显示自身的学术品格:王充挑战当时主流的经学,事功学派挑战主流的儒学,王阳明挑战正统的理学,章学诚挑战主流的乾嘉学派,等等。直到近现代,马一浮的思想也蕴含着对西学思潮的某种挑战。可以看到,以有别于主流的独特方式延续中国文化和中国思想,构成了浙学的个性特···

【杨国荣】心学视域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的命运已经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经济的发展、普遍的安全到生态的维护,等等,人类在各方面都成为休戚与共的共同体。这种共同体既不同于个体性的存在,也不限于特定的地域、民族、国家;既非源于血缘的自然共同体,也非仅仅以利益关切为中心的利益共同体:它表现为基于经济、政治、生态等纽带而形成的一种相···

【杨国荣】何为理学——宋明理学内在的哲学取向

“新儒学”(Neo-Confucianism)、道学、理学构成了理学的不同之名。以“新儒学”指称理学,体现了理学与传统儒学之间的历史传承关系,用“道学”概括理学,表明了理学以“性与天道”为对象,理学之名折射了理学从普遍之理和殊理的统一中来把握世界和人自身的趋向。

【杨国荣】心物、知行之辨:以“事”为视域

“心”生成于“事”,“物”敞开于“事”。由“事”而显的意义则在进入人之“心”的同时,又现实化为意义世界,后者既是不同于本然存在的人化之“物”,又呈现为有别于思辨构造的现实之“物”,“心”与“物”基于“事”而达到现实的统一。离“事”言“心”、离“事”言“物”,逻辑地引向“心”与“物”的分离;扬弃这种分离,则需要引入“事”的视域。基于“事”的心物互动···

【杨国荣】学以成人,成己亦成物

我的治学之路始于华东师范大学。从1978年入学到1988年师从冯契先生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我在华东师大度过了10年求学时光后,留校任教至今。回忆当时的学习场景,与冯先生的接触并不频繁,于我影响至深的,还是他的学术著作。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