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涛 主编《礼制与边疆:〈通典〉与中国制度传统》出版暨后记

《礼制与边疆——〈通典〉与中国制度传统》以“礼制与边疆”为主题,收录《通典》及与之相关的中国古代礼制专题研究论文17篇。《通典》中《食货典》已有校笺的专著,《职官典》《刑法典》也因与其他文献差异度大而容不得学者们忽视,而《礼典》和《边防典》备受当今学者非议。

【顾涛】我们对孔子的爱与恨

我们也发现孔子所倡导的价值观,在现代中国人的身上根本挥之不去,仍然主导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甚至今天中国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在相当程度上也跟我们对孔子、对传统的态度息息相关。要让孔子“博物馆化”,有些太过一厢情愿了;中国的现代化,根还是扎在中国传统的土壤中。

【顾涛】礼法断层在近代的发生学——兼论礼与法的接轨

传统的“礼”与现代的“法”之间,经晚清修订新律引发的礼法之争,直至五四反礼教思潮前后二十余年的剧烈震荡,断裂为一道鸿沟。严复在1902至1913年间所译孟德斯鸠《法意》,提供了从观念史角度审视的一个典型标本。在孟德斯鸠“礼学四分”的类型学框架基础上,严复最终将“礼”从“法”的概念中割裂出去,形成“法制”/“礼俗”两分的理论框架,构···

【顾涛】礼与法的语源和“经礼为法”的观念形成

荀子注重"法而议",重在抉发制度损益背后之"礼义",形成儒学中重制度一派的立论根基,也构成法家与儒家的分蘖节点。以荀子为机轴的儒家法传统,内在的法理可用"经礼为法"来概况,这一观念为秦汉以来儒者所汲取,从而融入制度设计的框架结构中,成为制度变迁的法理源头。

顾涛 著《耕读经史》出版暨前言

本书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顾涛老师经学研究的随笔集,共收入与经学相关的文章18篇,分为三辑:新经学、经学时代、笃志经史,从不同的视角探讨当代经学研究的新路径与新方法。

【顾涛】封禅礼的经学意旨

从礼治模式上看,封禅成为追求治国臻于最高理想的仪式标志,是国家祭礼系统的顶点,应当处于无限延宕的状态,其背后蕴入了国家治理的最高目标。秦始皇、汉武帝将封禅强行拉回现实中去实现它,自然要遭到司马迁的斥讽。而其中蕴入封禅的私心,则逐渐使封禅礼徒有其壳,表现出“礼仪的蝉蜕化”这一制度史变迁的典型特征。

顾涛著《汉唐礼制因革谱》出版暨目录、简介

中国礼治的生命力,藴含在从《仪礼》第一座高峰到《大唐开元礼》第二座高峰这一制度的承袭流变过程中。笔者的基本思路是将此时段各类史书所载礼制史料通盘汇辑,逐条缕析,将礼制因革回填入汉唐间礼典施行的时空背景中,予以系年,编著成《汉唐礼制因革谱》。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