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安梧】敬挽方克立先生

克讓允恭 論知行 中體西用須乘馬;立國安邦 迴天地 古往今來有新儒。

【林安梧】大白其情、敬畏生命:「新冠病毒肆虐」的哲学省思

天下苍生能回到本位,病毒也回到本位,都能「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天地自然的共同体、血缘人伦共同体、政治社会共同体、文化教养共同体,人们在「天地亲君师」的四个共同体的场域结构之中,大白其情,敬畏以之,也就能安身立命。

【林安梧】走向生活世界的儒学

读《论语》一定要回到我们的生活世界里去。在现代的社会中,信息是堆积的、知识是构造的、智慧则是生命的生长。《论语》重要的不是概念的定义,而是当下亲切地要我们自己去体认。

【林安梧】“存有三态论”:生命儒学的哲学建构

“生命”概念可以说是儒学最核心的内容,这无疑是大家所认定的。中国人谈存在、价值、实践、知识,可以说都是从“生命”作为原初点而展开的。

【林安梧】迈向「多元他者」的一个可能:论「觉性」与「信靠」 ——从《论语》与《···

本论文旨在经由沈清松先生这些年来所提「多元他者」这一重要哲学语汇,去反思儒教与基督宗教的根本论题,并且试图经由「慷慨」与「外推」等方法展开论述。

【林安梧】新儒学之后与「后新儒学」:以「存有三态论」为核心的思考

「存有三态论」融摄儒、道、佛三教及西方宗教哲学,而以「存有的根源」、「存有的开显」与「存有的执定」三者为体系建构支柱,它重视在现代化(外王)的历程中重新调适公民正义与心性修养(内圣)的方法途径。一方面恰当的调适而上遂于「道」,另方面则具体而落实于「生活世界」之中,在「多元」中调理出「一统」。

【林安梧 谢文郁】《中庸》是一个圆融周浃的儒教教化系统?

儒教是教化意义为主的宗教,和基督宗教是强控制的宗教不同,基督教强调的是对于绝对的、超越的人和神的一种信靠,但是儒教强调的是内在的觉性,它是觉性的宗教,差别太大。觉性的宗教重点在于怎么样做功夫,让那觉性彰显出来,所以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修养功夫论的问题。

【林安梧】中国哲学研究的“话语”与“方法”——关于“经典诠释” “生活世界”及“本体探源···

关于中国哲学研究之话语,其所涉及的有“古典话语”“现代话语”,此两者又分别涉及于“生活话语”“学术话语”,如此一来,就有“古典生活话语”“古典学术话语”“现代生活话语”“现代学术话语”四个向度。

【林安梧】敬悼余敦康教授

敦禮樂,明易理,入太和,寂然不動。 康詩酒,妙重玄,法自然,感而遂通。

【林安梧】深仁厚泽:敬悼蔡师仁厚先生,虔诚祝祷中华文运

蔡仁厚先生是我的恩师,从师问学四十余年。蔡老师不只是我学问上的老师,而且是我生命中的导师。虽然,在隶属上,我是牟宗三先生指导的博士,但没有杨德英老师(蔡师母)的教导,一个十五岁的青少年,不会走向儒学及中国文化研究之途,反而他可能走向的还是科学之途。

【林安梧】儒教释义:儒学、儒家与儒教的分际

儒教是教,不折不扣,是没有争议的,他确是一个宗教,只是这样的一个宗教是有别于西方一神论的宗教,他是觉性的宗教、可大可久的宗教。这个宗教当然具有教化意义。但是记住所有的教化意义在中国来讲都是内透到我们生命的源头,上透到宇宙造化根源。

林安梧主讲“中国哲学研究的困境及其克服之道”,南京大学东林学术讲坛第二期举办

林教授由中国哲学合法性、话语与权力的问题引出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困境。这一困境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经典阅读的缺乏,二是学术话语的贯通问题。

【独家】专访林安梧:“圣诞节”应该叫“耶诞节”,儒教是觉性的宗教

西方的重点在“神”不在“圣”,必须回归常态;耶诞节过度的浓郁,其实是西方文明(基督教文明)在整个中国的话语权更胜;儒教是觉性的宗教,基督教是信靠的宗教;应该把“天地君亲师”牌位立起来,塑造神圣教化空间;文化认同危机最主要是来自于话语权的不平衡,要通过彼此交谈对话来解决;必须对现代性给出一个新的反思,防止以“全球化”之···

【林安梧】音吐清响,明亮洞达——评议《论语新识》

《论语新识》,读之觉其元气充沛,淋漓尽致,有充实之美,有光辉之大,有大而化之之圣,亦有知其不可知之之神来之笔。有文献之佐证,有历史之考证,有科学之验证,有逻辑之辩证,有心性之体证。此五证,吾所强调者。刘强先生此著作,作为一部平常讲论之作,充分将此五证都体证出来,我个人认为非常难能可贵。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