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阳 贝淡宁】先秦贤能政治观的形成与嬗变

先秦时期是贤能政治观由萌生到成熟的重要时期。早期“贤”与今天所理解的道德有很大区别,而道德意涵本身也有一个由最初的“合道德性”发展为“道德”的过程。先秦贤能政治观几经改易,分别经历了以“坚”为“贤”、以“财”为“贤”、以“德”为“贤”三个不同阶段,反映了上古时期尚“力”的氏族社会、殷周前期尚“财”的宗法社会、春秋战国尚“德”的士民社···

【专访】贝淡宁:理解儒家思想传统及其当代发展

选取儒家传统的一些精华,同时对于其糟粕——例如父权制——进行重新阐释,是可行的而且也是可取的做法。因此,中国的知识分子对于儒家传统有了更多认同,最终政府本身也接受了一些儒家价值观,例如,和谐有助于中国社会和政治的发展。

【贝淡宁】如何推广中华文化 

我在中国工作和生活已经差不多20年了,我经常思考“如何推广中华文化”这个问题。如果是非西方的国家,推广中华文化是比较容易的,因为他们没有那么多偏见。但是,西方人对中国有一些偏见,推广中华文化还是很困难的。

【汪沛 贝淡宁】以年龄为基础的家庭正序:辩护及其限定

现代社会的家庭对于代际之间层秩的含混不清,导致了慈爱与孝爱的时间之流的紊乱。通过分析家庭这一传统共同体的现代困境,厘清慈爱与孝爱的界限,由此倡导慈爱与孝爱的不断重新发现与更新,并提出在具体条件限定基础上重建以年龄为基础的家庭正序。

【贝淡宁 汪沛】贤能政治及其改进

当代中国经历了实质性的政治改革,重建贤能政治得到了广泛认同。但尚贤制也会带来激烈竞争,我们需要儒家式的软实力与民主开放、毛泽东思想的群众路线和道家式的怀疑相结合,并充分肯定“非政治”生活方式的社会价值。

【贝淡宁】怎样衡量中国的政治进步?为什么贤能政治是合适的标准?

不管是政治哲学还是政治学,我们研究规范性问题都需要历史感,比如我在清华大学的同事汪晖老师认为,不学哲学就不会问这些规范性问题,但研究历史,也有一些价值观。如果要研究当代政治,也一定需要历史感才可以解决问题。最后,我认为历史政治学研究中心非常重要。

【贝淡宁】中国的垂直民主尚贤制及其启示

中国近四十年的崛起与其独特的政治模式密不可分。该模式具有鲜明的尚贤特色,并融合了民主与试验的要素,可被概括为一种基层民主—中间试验—上层尚贤的垂直民主尚贤制。该模式也是一种能够激励现实的理想,即便它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仍有较大差距。该模式虽然难以被不具备与中国的历史经验相似的国家模仿,但其中的某些要素仍可以被其他国···

【贝淡宁】中国领导人需要再解释其传统思想——评潘岳“战国与希腊”

也许中国领导人应该强调,今天的“大一统”主要指向具有儒家传统的国家之间友好共赢的关系,因为中国并不谋求利用这种儒家传统来挑战包括韩国、越南在内等其他东亚国家的主权;中国所能做的是在与其他东亚国家共享包括儒家传统在内的价值观的基础上,提出经济合作和共同安全上的双赢解决方案。

【专访】贝淡宁:中国的正义层秩模式及其对它国的意义

围绕与汪沛合著的新书《正义层秩论:为何社会层秩对中国和世界如此重要》(Just Hierarchies:Why Social Hierarchies Matter in China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贝淡宁介绍了源自儒家政治哲学的社会层秩及其在中国社会的应用,并以新冠疫情、中美关系、“一带一路”倡议等问题为例,指出正义的层秩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和全球事务的参···

【贝淡宁】中国抗疫的文化密码:尊重君子、尽责公民的儒家价值观

整个国家都处于完全隔离或半隔离状态,各级政府严格按照命令优先抗击新冠。几乎不存在对隐私或个人自主权利的担忧,最新技术就被应用在了抗击病毒的过程之中,如此强有力的措施使中国在几周内就遏制了病毒的传播。尽责的公民在很大程度上遵守了对隐私和自由的限制,因为他们具有儒家式的信念,相信政府在为公民的最大利益行事。

贝淡宁著《儒家政治哲学:政治、城市和日常生活》出版暨自序

本书是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贝淡宁教授(Daniel A. Bell)的文集,书中反映了 作者从批判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社群主义者,转变为鼓吹将民主和儒家的优点结合起来的左派 儒家。作者认为,将儒家选贤任能的传统与讲究政治参与、自由、透明和宽容的民主传统结合起 来,是中国政治发展的方向和必然结果。

【贝淡宁】中国垂直模式的民主尚贤制:对读者评论的回应

《贤能政治》出版后引起读者的广泛讨论和评价。作者在文中对黄玉顺、刘京希、章永乐、曹峰四位学者的评论做出了回应。首先为“垂直的民主尚贤制”辩护,列举了在中国实行这种制度的四大理由,并解释了不能实行选举民主制的原因,指出黄、刘评论中的缺陷。接着作者提出了依靠毛时代和道家资源纠正贤能政治缺陷的可能性。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