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钩】官家要请市民赏灯饮酒

这是一首怀念北宋元宵佳节普天同庆盛况的小词。词的作者万俟咏,生卒年不详,为生活在北宋末、南宋初的诗人、音乐家。其人极有才华,既工音律,又是“诗赋科老手”,政和初年,任大晟乐府制撰之职,为宫廷雅乐创作词曲。

【李竞恒】古代精英承受更沉重的礼教

因为精英肩负着沉重的礼教,哪怕死也需要保持最起码的体面,如果精英和市井小民一样满地打滚,对整个社会来说都不是好事。

【王沛】三种史料中的子产铸刑书

发生于春秋后期的子产铸刑书事件是中国立法史上的大事。直至今天,主流的中国通史、中国法制史著作都将此事看作中国历史上的首次成文法公布活动。这种观点以《左传·昭公六年》中的相关记载为依据,经唐代孔颖达阐释(孔疏)后几成定论。近百年来的法学家更是将其作为世界法律演进共同规律之典型例证,代表观点可见日本法学家穗积陈重···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范仲淹怎样交朋友

范仲淹在应恩师晏殊之邀主持应天府书院工作期间,曾与同事王洙促膝相谈、切磋学问,由此增进友谊,互相引为知己。不久,朝廷调王洙任贺州富川县主簿。王洙“素负文藻,深明经义”,已在书院执教多年,深受学子敬重,范仲淹知悉后,认为如此安排不利于最大化发挥王洙才能,于是在请示晏殊后,向朝廷上疏,提出:“三代盛王,致治天下,必···

【吴钩】春节后,宋朝人是怎么发“开工红包”的

宋人罗大经曾在《鹤林玉露》中考证过“利市”一词的来历:“俗语称‘利市’,亦有所祖。《左氏传》:郑人盟商人之辞曰:‘尔无我叛,我无强贾,尔有利市宝贿,我勿与知’。”春秋时期,郑国国君与商人立有契约:商人不得背叛国家,国家也不干预商人经商自由。“利市”便出现在这份盟约的誓词中,意为“买卖”。

【吴钩】宋朝的“春晚”,台词是请苏东坡写的

宋朝也有“春晚联欢晚会”吗?不太严格地说,有的。因为按照惯例,每年元旦(正月初一),朝廷要举行国宴,参与宴会的有宋朝君主、文武百官,以及辽国、西夏、高丽、大理等派来的“贺正旦使”。席间,照例有教坊伶人进演歌舞、百戏、杂剧等文娱节目。这一套在元旦国宴上表演的文娱节目,我们不妨称为宋朝人的“春晚”。

【吴钩】一个隐藏在宋词中的“家暴”事件

此词作者姜夔(1154~1221),号白石,南宋词大家。他的词作,可谓是宋词发展至极雅致境界的代表作品。宋人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评,“白石道人,中兴诗家名流,词极精妙。”清人刘熙载《艺概》评,“姜白石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拟诸形容,在乐则琴,在花则梅也。”不过他的这首《百宜娇》却是一首“戏词”,是他写来戏弄一位叫做···

【吴钩】种世衡巧施连环反间计

北宋庆历二年秋,西北沿边诸路都在传言“元昊为西蕃所败,野利族叛,黄鼠食稼,天旱,赐遗、互市久不通,饮无茶,衣帛贵,国内疲困,思纳款”。知延州庞籍趁机叫人给元昊的部将野利旺荣写了一封信,招诱他投诚:“倘阴图内附,即当以西平茅土分册之”。知渭州王沿也派了僧人法淳,带着书函与金宝招降野利旺荣的兄弟野利遇乞。

【宋立林】丰腴的面孔——《孔子家语》中的孔子

本文从“谈天”“为政”“重礼”三个维度,择要指出《家语》对于理解孔子的重要价值。

【宋立林】先秦时期“小康梦”的萌生与丰富

大同之“大”,与“小康”之“小”,两个形容词,早已明白宣告了二者之间的层次差异。如果说,大同是最高理想,小康则是现实目标。中国思想家们,既擘画了大同的终极理想,给人们勾勒了一幅“理想国”的圆满图景,也不忘规划小康的现实目标,描绘可望可及的美好生活。

【向世陵】克己·复礼·为仁——南宋湖湘学者张栻论仁礼关系

仁与礼都是儒学的核心范畴。仁主要指内在德性,是儒家最核心的价值,它首先表现为“爱(人)”的情感;礼则指外在的制度规范,其突出特征是社会性和公共性。

【姚苏杰】《诗经》的早期形态与“四诗”

汉代流传的鲁、齐、韩、毛四家诗学,以及近年陆续发现的阜阳汉简、上博简、清华简、安大简、海昏侯墓简等出土资料,都显示先秦《诗经》与后世所见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桐生】论《乐经》是指曲谱而非文字典籍

中国文化学术史上的“乐经”,是一个亦虚亦实、亦真亦幻的概念。说它虚幻,是因为它只是存在于某些先秦儒道学者头脑中的一部经典,这些儒道学者仅赋予它一个“乐经”名称,他们没有也不可能将《乐经》编著成书,先秦以后凡是冠以“乐经”之名的书籍都不是先秦真正的《乐经》;说它真实,是因为“乐经”这个概念并非空泛,它确实是以上古三代乐···

【陈来】论古典儒学中“义”的观念——以朱子论“义”为中心

朱子思想对义的哲学理解,一是继承了汉以来经学论义的裁断训义,二是把义纳入仁德为首的四德论体系,三是扩展了义在仁体宇宙论中的意义。朱子对义的理解使用受到汉以后词义训释的影响较大,这一方面使得义的价值意义没有得到明确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义的裁断训义又使朱子将之引向宇宙论成为可能,发展了义在朱子宇宙论中的意义,充实···

【赵文坦】阙里伪孔案考辨

元明时期阙里至圣庙碑刻记载有五代伪孔孔末戕害孔子正嫡孔光嗣案。明后期曲阜圣裔孔弘颢作《伪孔辨》,又加入金朝伪孔孔之仙灭门孔氏正派孔玭案,及若干伪孔和真孔争斗故事。从明末天启年间起,衍圣公府修撰的家谱类著作多收录此文,作为内外孔之辨的主要依据。伪孔案隐含圣裔不同支派间正嫡、爵位之争。

【吴钩】元昊遇刺

公元1048年,依西夏历法,为天授礼法延祚十一年(“天授礼法延祚”是西夏年号)。这是一个闰年,闰月为正月,所以这一年有两个春节,但对于西夏国主元昊而言,他没有机会过第二个春节了,因为在过第一个春节时,他遇刺了。而刺杀元昊的人,居然是他的亲生儿子宁令哥。

【王齐洲】《乐经》非刘歆王莽伪造辨

“礼”与“乐”在先秦本来相辅相成,相须为用,《礼经》与《乐经》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礼记》中有《乐记》就是最好的证明。因此,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乐经》文本在当时确实是客观存在的,它是王莽奏立学官的文本依据,切不可因为王莽后来的失败而怀疑他此时的诚实,更不可说刘歆与他共谋作伪。

【吴钩】唐坰骂王安石

熙宁五年,王安石遇到了一次急风骤雨般的弹劾。发起弹劾的人,是王安石一手提携、被目为王氏“死党”之一的唐坰。唐坰以扬言“青苗不行,宜斩大臣异议者一二人”而引起神宗与王安石的注意,之后经邓绾举荐,任御史、谏官。谁也想不到,这个唐坰知谏院才半年时间,居然当面捅了恩主王安石一刀。

【吴钩】清朝为什么会有“垃圾奏折”

记得前段时间,各位的朋友圈应该都被一篇“清代垃圾奏折集锦”的帖子刷了屏。这些“垃圾奏折”最早是台湾网友从清宫文书中摘录出来的,配上了白话文翻译,因为奏折的画面太有喜感,很快就被大陆网友传得不亦乐乎。我先顺手转录直隶总督几则报雨的奏折,让诸位感受一下清朝奏折的风格

【李敬峰】冯从吾与关学复振

“清初三大儒”之一的李二曲在书写关学源流时指出:“关学一派,张子开先,泾野(吕柟)接武,至先生(冯从吾)而集其成,宗风赖以大振。”二曲这一指陈就将冯从吾在关学建构和复振中的“集大成”地位显豁出来。我们需要追问的是,冯从吾究竟通过何种方式来实现关学在晚明的生成、更新与复振,这是我们当下推动传统关学“两创”所必须梳理、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