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津 马东风】“礼”“乐”关系研究

孔子研究院院长,中国著名儒学研究专家,杨朝明先生在他的《鲁国礼乐传统研究》一文中指出:礼乐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荦荦大者,几千年来它像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承载着中国古代政治、伦理、宗教、经济、艺术、审美心理、民族个性等多种文化形态源远流长,延绵至今,即使对当今社会,其影响仍是巨大而深刻的。

【顾培东】认识传统社会“无讼”理念

对于息事避讼,我国古代许多思想家表达过类似的态度。孔子说:“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这体现了儒家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尚“和”的主张。道家表达了谦和不争、不争而善胜的处世态度。法家虽然主张严刑重罚,但究其根本是希望通过法令滋彰来定分止争,并不希望天下纷扰不断。

【王志强】注重事理、情理、法理相结合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古代在社会治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和智慧,构建起一系列法律制度,以保障社会安全、应对风险灾害等,展现出强大的制度建设能力。这些法律制度成果不仅有效应对了当时社会面临的种种问题,也蕴含着许多值得学习的思想和理念。

【夏锦文】中华法制文明具有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我国法制文明的历史源远流长。经过长期发展演进,中华法系成为在世界法制史上独树一帜的法律体系,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和中华法制文明的深厚底蕴,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有很多优秀的思想和理念值得传承和弘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研究和总结我国古代法制传统,挖掘和传承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精华,推动中···

【马牧原】《典籍里的中国》:跨越时空的对话

《典籍里的中国》运用电视化、通俗化表达,让“遥不可及”的文化典籍变得“触手可得”,让“高冷”的历史故事在电视里变得“活”了起来,加深了人民群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从《尚书》到《天工开物》,从《史记》到《本草纲目》,再到新近播出的《论语》,一本本典籍不仅关乎科技、医药、历史和文化等方方面面,更是老祖宗心血与智慧的结晶···

【舒笛】《论语》 中君子与小人的第三种含义

关于《论语》中的君子、小人,学界多认为有两种含义:一是地位义,地位高贵者为君子,如诸侯、大夫,身份低贱者为小人,如农圃工商;二是道德义,道德高尚者为君子,品行低劣者为小人。对此,熟察《论语》中关于君子、小人的章句,可知君子、小人概念另有第三种含义,即器量义。拘囿于具体器用而器量浅狭闭塞者为小人,超越具体器用而···

【顾春】中华文明的早期特点

从今天的考古发现来看,中国的古代文明发源地并非一个,但最早兴盛起来的地方是在黄河中下游流域。居住在这个地方的人被称为诸夏。早期文明阶段,人们自发形成聚落性质的城市,而从城市向外延伸的范围,叫做“域”,到了文书行政统治领土国家的时代,“域”被周边疆域包围,就产生了“國”(国)。从文字学角度看,域和國是相关联的,从域到···

【李晖 王啸鹏】毛泽东坚持问题导向思想方法的湖湘文化渊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问题导向,指出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毛泽东虽没有提出坚持问题导向这个概念,但他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科学阐释了问题的概念,精辟分析了解决问题的途径、规律和方法,坚持问题导向的思想方法贯穿于他革命实践和理论思维的始终。毛泽东成长于湖湘大地,其坚持问题导向的思想···

【陈攀文 彭小奇】湖湘经世致用学风对青年毛泽东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青年毛泽东长期置身于湖湘文化的丰厚土壤,其哲学思想深受湖湘优秀文化的滋养,突出体现于其“大本大源”宇宙本体论、“心体合行”认识论、“尚变反静”功夫论、“救国···

【唐珍名】实事求是:从岳麓书院治学精神到党的思想路线

“岳麓书院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一个策源地和有重要影响的地方。”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科学论断和全新定位,寓意深刻,影响深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从党史中汲取砥砺奋进的力量,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办公室、省委教育工委组织社科专家围绕“岳麓书院与实事求是···

【白化文】孔子及其弟子

孔子对弟子是因材施教的。司马迁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评议说,那七十多位大弟子“皆异能之士也”。并列举四科的十位代表人物:“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政事:冉有,季路。言语:宰我,子贡。文学:子游,子夏。”(《论语·先进》中的四科顺序则是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其中“言语”大体上相当于现代的办外交,“文学”的内涵大···

【李景林】在“进”与“止”之间保持张力

“认同”和“文化认同”的问题是大家比较熟悉和关心的一个问题。中国哲学中“知止”这个观念,涉及到“文化认同”的问题。因此,我想从“知止”这个观念,引申出对“文化认同”问题的讨论。谈认同,就要先对“认同”这个概念作一个界定。认同,是“我”在一种共在的形式中实现并认出自己。个体自我的认同,必然与父母、血缘、家族、社群、职业、民族、···

【鄢福初】斯文在兹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岳麓书院,在书院大门对联前驻足良久。“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一个“斯”字,穿越时空,令人心潮澎湃,生发起无尽的信心与希望。道南正脉,千秋风华。宋代理学、明代心学、明清实学、清代汉学,湖湘一切的山川灵气、人文光芒,在这座山间庭院里不断融汇、吐纳。如果没有岳麓书院,近代以来湖湘人才未必···

【左岩】葛兰言与《诗经》英译的现代转化

葛兰言(1884—1940),是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汉学家。著有《古代中国的节庆与歌谣》《中国古代之媵制》《中国宗教史概论》《中国古代舞蹈与传说》《中国古代文化史》《中国古代思想史》《中国古代之婚姻范畴与亲族关系》等。其中,《古代中国的节庆与歌谣》一经出版,立刻在海内外学界引起广泛关注,是西方学者首次运用西方社会学的···

【李竞恒】酒的思想史

在荷马的竖琴吟诵中,古代的英雄们纵酒战斗,充满了原始生命力。但到了柏拉图的笔下,理想城邦的护卫者就成了必须戒除纵酒之人。歌颂纵酒迷醉,在上古先民那里并不鲜见,古埃及人往往通过献酒,向神明表达虔诚,也藉此获取来自神灵的狂喜与亲切关系(蒲慕州:《酒与古埃及宗教》);希腊的酒神狄奥尼索斯,不但是著名的古代文化现象

【王杰】中国文化中的经世致用思想

“经世”与“致用”合为“经世致用”一词,广为使用是在晚明时期。但是,“经世致用”的思想内核,或者说精神旨趣却由来已久,源远流长。“经世”一词最早见于《庄子·齐物论》:“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成玄英对此疏解道:“夫祖述轩顼,宪章尧舜,记录时代,以为典谟,轨辙苍生,流传人世。”对于“经”字的本义

【顾春】商周易代的特殊性

我们一直说,中国历史道路是与众不同的,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具有独特性,其原因是极为复杂的,但以下五个因素是起决定作用的,它们分别是商周易代的特殊性、中华文明的早熟和高度发达、秦始皇所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科举制度的全面推行。

【迈克尔·韦斯特】我们为什么要抗议?

作为一种纪念和哀悼,它也能够成为一种补偿的行为:虽然有些温和和缺乏力度,不过,这是真实情感的流露。通过参加抗议活动,人们能够展示自我,让别人看见人们可能忘记或忽略的东西。这是我们能够做的最微不足道之事,当然不是我们能做的一切。

【马克·鲍尔莱因】美国大学英语系的堕落:从真理到解读到颓废

作者在文中简要回顾了美国英语系从繁盛到衰败的演变过程,不仅谈及20世纪60年代坚定相信文学真理,70年代受到法国理论家德里达、福柯的影响而热衷解读文本,20世纪最后几年第二代理论家喜欢“表演性”概念而热衷没完没了地阐释文本而陷入颓废衰败的变化,而且分析了英语系陷入当今困境的多样理由。

【卡伦·帕哈姆】德勒兹和伽塔利的友好概念

本文探讨了法国哲学家吉尔·德勒兹(Gilles Deleuze(1925-1995)与精神分析学家菲历克斯·伽塔利(Felix Guattari1930-1992)在其有机体现实认识中令人好奇的众多概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