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中国文化中的经世致用思想

“经世”与“致用”合为“经世致用”一词,广为使用是在晚明时期。但是,“经世致用”的思想内核,或者说精神旨趣却由来已久,源远流长。“经世”一词最早见于《庄子·齐物论》:“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成玄英对此疏解道:“夫祖述轩顼,宪章尧舜,记录时代,以为典谟,轨辙苍生,流传人世。”对于“经”字的本义

【顾春】商周易代的特殊性

我们一直说,中国历史道路是与众不同的,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具有独特性,其原因是极为复杂的,但以下五个因素是起决定作用的,它们分别是商周易代的特殊性、中华文明的早熟和高度发达、秦始皇所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科举制度的全面推行。

【迈克尔·韦斯特】我们为什么要抗议?

作为一种纪念和哀悼,它也能够成为一种补偿的行为:虽然有些温和和缺乏力度,不过,这是真实情感的流露。通过参加抗议活动,人们能够展示自我,让别人看见人们可能忘记或忽略的东西。这是我们能够做的最微不足道之事,当然不是我们能做的一切。

【马克·鲍尔莱因】美国大学英语系的堕落:从真理到解读到颓废

作者在文中简要回顾了美国英语系从繁盛到衰败的演变过程,不仅谈及20世纪60年代坚定相信文学真理,70年代受到法国理论家德里达、福柯的影响而热衷解读文本,20世纪最后几年第二代理论家喜欢“表演性”概念而热衷没完没了地阐释文本而陷入颓废衰败的变化,而且分析了英语系陷入当今困境的多样理由。

【卡伦·帕哈姆】德勒兹和伽塔利的友好概念

本文探讨了法国哲学家吉尔·德勒兹(Gilles Deleuze(1925-1995)与精神分析学家菲历克斯·伽塔利(Felix Guattari1930-1992)在其有机体现实认识中令人好奇的众多概念集。

【克里斯·戴利】哲学缺乏进步

哲学似乎丝毫没有成功的机会。在西方2500年的历史中广泛存在很多没有解决的老前问题。有一些问题涉及存在什么和我们知道什么,比如我们有自由意志吗?存在外部世界吗?有上帝吗?等等。也有一些问题涉及分析和定义,比如什么令句子为真?什么令行为正义?什么是因果关系?人是什么?这是很小的样本。对几乎任何抽象概念,哲学家都想知···

【夏洛特·库兰】肥胖羞辱伦理学

胖子或许是我们社会中最公然遭到污名化的个体了:有数据显示,体重羞辱可能比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更广泛更强烈。尤其是在工作场所、医疗领域和媒体上,当然存在针对肥胖者的社会和文化偏见,这些都记录完备不容抵赖。

【本杰明·阿尔德斯·伍伽夫特】反对公共哲学

如果公共性将事情搞砸了,如果它携带了错误识别的风险,如果它似乎将一切都拉低到赤裸裸的工具主义水平,它也确定了偶然发生的交流条件。为了获得好东西,你可能面临遇到坏东西的风险。所以面对读者的思考,我袒露自身的想法,希望他们理解我的意图,然后以我想象不到的方式解读我的想法。 

【南希·舍尔曼】若为了寻找生活秘诀去阅读斯多葛派哲学,你就错过了要点

在“论愤怒”中,塞涅卡呼吁我们“让我们培养人性。”这是斯多葛派持久不断的承诺:共同的人性为我们赋能。它不是自我帮助而是群体帮助。如果斯多葛派著作值得阅读,那是因为它们常常激励我们依靠理性、合作和无私来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

【塞巴斯蒂安·桑德恩·格莱夫】尼采与机器

机器是否值得我们进行道德方面的考虑?在很大程度上,那些试图说服我们认识到此类议题紧迫性的论证是动物权利道德话语的乏味延伸。这类话语的问题并不是动物或机器不值得我们进行道德方面的考虑,相反,问题在于学界进行这方面研究时通常使用的方式。

【张克宾】不困在于早虑,不穷在于早豫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文章强调:“从忧患意识把握新发展理念。‘不困在于早虑,不穷在于早豫。’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的内外部风险空前上升,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随时准备应对更加复杂困难的局面。”

【刘萌 王曰美】论孔子的“仁”“知”“勇”理想君子人格

儒家文化是一门修身立德、培养君子的学问,孔子更是将德行视为修身之本(《论语•先进》把“德行”排在“孔门四科”之首),并由此形成了其君子人格的理想境界。在诸侯争霸、政治权威失灵,战争频繁、社会秩序紊乱,礼崩乐坏、文化传承断裂的春秋时期,孔子认为身为君子,应该做到“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宪问》),他意识到加···

【李竞恒】古代儿童与成人

古人当然知道儿童与成人在心智、体力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但古代比较常见的情况是将儿童视为在心智、体力方面比成年人更低的“小成年人”,而不是像现代人这样专门划分出一个和成人迥然不同的生命类型。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一书中提到,西方近代意识中的童年,是近代以来因为新的印刷媒介在儿童和成人之间强加了一些分界线而···

【王蒙】君子和而不同

“同”在中华文化经典中是一个极好的字眼。首先,大同是政治理想的终极高峰,世世代代,各种群体与个人几无异议。二是墨子的学说首推尚同,含义是各色人等特别是社会精英要趋同向同认同于天子,天子的一切言行治理决策要趋同向同认同于“义”——公认的方向、纲领与原则,天子的义,还要趋同向同认同于天——天命、天道、天心、天意、天良。这···

【杨海文】经典属于并会终结既往历史

2016年上半年,我受聘成为孟子研究院特聘专家。五年来,专家团队在陈来、王志民先生的倡议与带领下,兢兢业业,群策群力,通过一句句、一章章的解读方式,先后完成《孟子》《中庸》《大学》《论语》的解读。我有幸全程参与《四书》解读,负责解读《孟子·滕文公篇》、《中庸》第17—20章、《大学》传七章与传八章、《论语·先进篇》与《···

【约娜·摩尔·罗恩】和孩子们一起探讨哲学问题

孩子们不会说“最晦涩难懂的话”。他们喜欢玩儿,喜欢刨根问底,因此,能更接近人生的某些最深刻问题。

【 马修·克莱蒙特】克服生活中的紧张不安——《自杀遗书》简评

在焦虑和自杀——令人窒息的无限的可能性和永远消除可能性的有限意义——的紧张关系中,人生的确应该继续下去。

【朱利安·巴格尼尼】休谟悖论:伟大哲学何以导致蹩脚政治

这位启蒙天才显示,在观念世界中可敬的怀疑怎么就变成了现实政治世界中可怕的反动立场。

【舒大刚】孔氏南宗文献整理的集大成之作 ——评《孔氏南宗文献丛书》

汉代司马迁说过:“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截止到当下,孔子后人,已传80余世,真可谓“天下第一宗族”!除人们熟知的山东曲阜“三孔”胜迹外,还有号称“孔氏嫡裔”的浙江衢州孔氏“南宗”,构成“南孔”“北孔”双峰并峙的文化奇观。

【董冰】力行近乎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党史学习教育最终要落实到力行上,落实到为群众办实事上。力行,《中庸》记载:“力行近乎仁。”其大意为努力实行、竭尽全力去做事就接近仁了。原文是:“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