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古人的“慎独”

“慎独”,是我国古代儒家的重要思想,也是儒家学者提出的一种道德修养标准,是我国古代儒家创造的“修身之法”“入德之方”。

【吴钩】清平乐剧终,宋仁宗退场,世间仍有隐约的耳语跟随他的传说

昨天,《清平乐》剧终收官,宋仁宗时代落幕,官家与背默天团渐离渐远。但滚滚红尘里,至今世间仍有隐约的耳语,跟随他们的传说。

【刘余莉】“满招损,谦受益”的古代智慧

古人特别重视谦虚美德的培养,并认为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是君子的本分。《尚书》中讲:“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所谓“天道”,指的实际上是天地之间,世间万物的自然规律。那么这些规律是什么呢?

【吴钩】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徽柔公主

电视剧《清平乐》里的徽柔公主,原型就是宋仁宗的长女福康公主。

【刘金祥】谁能成为“文正”公

唐代以来,有一个比较奇特的文化现象。文人入仕且官居高位后,大都期冀被皇帝赐封一个谥号——文正。但是作为封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对这个谥号把持得非常严格,轻易不许人。

【沈小勇】以文化人,化民成俗——中国历史上的德治文化传统

中国传统社会高度重视德治优先,这既是基于国家治理和政治价值传播的需要,也是基于伦理本位社会的机理特质所在,这就是政治的伦理化和伦理的政治化的双向建构过程。这种双向建构的德治文化传统,体现的就是中国传统社会“文教”系统的内部机制所在。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明构建了深厚的文教系统和有效的德治路径,恰恰体现了独特的···

【王泽应】船山对爱国主义的发展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船山避居山野、发愤著书的重要思想动因和精神动力来源。船山在高度认同中华爱国主义的精神义理和不朽价值的基础上对之作出了自己的创造性阐释,通过“古今之通义”和对《春秋》民族大义的揭示,特别是在《黄书》中对“族类强植”价值的深入论证,极大地提升了中华爱国主义的精气神

【胡发贵】孔子如何看待财富

孔子对财富有许多独到而精辟的见解。他肯定财富对人生和社会的意义,也指出了临财所应有的公平和正当性原则。其间的“微言大义”,或许仍可作为我们今天对待财富问题的座右铭。

【吴钩】风味人间前传:舌尖上的宋朝

时下,有一部宋代背景的电视剧《清平乐》正在热播,又有一部美食纪录片——陈晓卿先生新作《风味人间2》上线。这两部片子如果糅合在一起,就是“舌尖上的宋朝”。且以此为噱头,发一篇《舌尖上的宋朝》吧(文风故意模仿舌尖体)。由于这篇文章被其他公号扒文,以致我不能标原创,申诉太麻烦了,不如祝扒文的公号狗吃饭被噎到,喝水被呛到。

【张大为】本天道为用:张载的“文明儒学”

从理学的角度,张载通常被尊为所谓“北宋五子”之一。但正如张岱年所说,张载本人其实从未把“理”作为其思想的核心。

【刘余莉】从《乐记》看音乐与素质教育

中国古代关于乐理最重要的文章,当属《礼记·乐记》。《乐记》详细讲述了音乐的起源、作乐的方法以及音乐的功效,认为礼乐对平衡人内在情感和外在行为,以达到心性和谐至关重要。

【李玉良 王冲】《诗经》韵律翻译策略探察——以詹宁斯、许渊冲译本为例

韵律是《诗经》翻译的重要问题。韵律是中英文诗歌的共同属性之一,就《诗经》英译而言,韵律具有可译性是可以肯定的。

【杨合林】乐评:“诗文评”的先声

“诗文评”是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和批评。《四库全书》编纂者在集部列诗文评著作一类,以《文心雕龙》《诗品》为称首,序云:“文章莫盛于两汉,浑浑灏灏,文成法立,无格律之可拘。

【郭明浩】汉代经学文本与文艺理论话语建构

在中国传统学术体系中,经居四部之首,其他学术门类亦受影响甚至被限制,诗乐诸艺也不例外,在文论领域便有“文本于经”之说。

【专访】吴钩:如果可以穿越,最好去宋朝

随着电视剧《清平乐》的热播,各界的探讨、议论打破了近年来清宫戏霸屏的僵局,将宋朝带入了人们的视野。

【金文凯】朱熹诗文中的山水情怀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他童年、少年时期随父辗转于政和、建安、建阳、武夷山、崇安五夫里等地,日与秀丽山水为伴,后虽身隶仕籍50年,实则只担任地方官7年,焕章阁待制兼侍讲46天。

【专访】吴钩:这样有人文营养的“追剧”不妨多些

以北宋仁宗朝为历史背景的热播剧《清平乐》火了,同样带火的还有频上热搜的宋史图书话题。但这次不光是简单的“蹭热点”,而是出现了一种新现象——历史学者开启在线“科普”追剧模式,讲解剧集细节的同时,“挑刺”指出一些谬误,与网友实时互动。

【石厉】《论语》通诂

虽然人们对于远古学术的态度,常常是模棱两可的,但越来越迷惘的现当代学术,如果没有溯及源头的参照与校正,那么迷惘的同时也意味着迷失。

【张庆亮】培养大学生完善的君子人格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教育工作的目标之一是完善人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给我们提供有益的参考,这就是传统文化孕育的君子人格。

【李竞恒】西方文明不是“农耕文明”?

以工商业立国的这个“西方”形象是很晚才出现的,自古以来的西方传统和东亚差别不大,都是以农立国,航海和贸易的重要性相对来说是次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