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钩】宋朝人过中秋,不仅是吃月饼

中秋赏月的风俗古已有之,我们从唐诗中就可以找到不少吟咏中秋的诗句,大概因为秋高气爽,正是最适合赏月的季节。不过,宋代之前,中秋只是表示节气,并没有固定在八月十五这一天,而且尚不是一个节日。宋朝时,政府才“以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中秋成为一个节日,始于宋代。

【张文珍】儒家何以重修身

修身,就是修德,指道德上的自我修养和人格上的自我完善。儒家经典《礼记·大学》有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从最高统治者到普通老百姓,都要把修身作为为人处世的基础与根本。修身是儒家文化最重要的话题之一,其内涵是通过陶冶、锻炼自身的道德品质不断完善自我、实现理想人格,进而影响他人、奉献社会。

【杨朝明】尊师重道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

【李华】数与德 ——荀子对思孟的非难与孔门易学分野

《荀子·非十二子》对子思、孟子的非难,是人们得以了解孔孟之间儒学传承状况的重要记录。马王堆帛书和郭店竹简《五行》篇重见天日后,思孟五行说得到确证,相关争讼似已尘埃落定。然而,荀子对子思、孟子的非难最终落脚于二者对“仲尼子弓”之学的淆乱,这也提示我们,荀子指斥思孟背后还存在着学脉传承的分歧。由此入手可以发现,荀子···

【齐城】儒家学派的政治哲学及教育思想 ——兼谈以孔子诞辰日为教师节的文化价值

以孔子诞辰日为教师节,不仅表明中国人不忘传统,感恩先人,而且表明中国教师始终牢记“有教无类”的宗旨,对所有学生给以一视同仁的关心和教诲;牢记“因材施教”的原则,探索最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容和方法。据此而论,以孔子诞辰日为中国教师节可谓“善莫大焉”。

【隋丽娟】汉文景时期的文人气象

汉初文景时期,始于汉文帝元年(前179),止于汉景帝后元三年(前141),总计约41年。文景二帝在高祖、惠帝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的基础上,继续行黄老无为之术,奠定了西汉国富民强的物质文化基础,揭开了武帝盛世的序幕。历史将这一时代誉为“文景之治”,班固盛赞,“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汉书·景帝纪》)。

【徐佳超】《左传》的“诗笔”

《文心雕龙·史传》曰:“辞宗丘明,直归南董。”所谓“直归南董”是指记事要像南史氏和董狐那样秉笔直书;而“辞宗丘明”,指文辞记录方面要学习左丘明。

【孙鸣晨】《周易》的文学意味

《周易》一书有着特殊的结构,其独特性在于兼具卦爻符号和语言文辞两大要素:作《易》者先采用了“立象以尽意”的方式以符号象征来表意,继而将诗意的语言系统与丰富的象征意蕴相融合,营建了“文象并构”的表意方式。这一独特的结构形式在实现表意功能的同时,也使《周易》一书蕴藏了丰富的文学意味。

【许超杰】在《春秋》三传中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价值

《春秋》是儒家五经之一,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春秋”作为一本书的名字,并非源于孔子。在孔子之前,《春秋》一直是先秦时期的一种史书。孔子所在的鲁国,史书就名为《春秋》,别的国家会称其为《梼杌》《乘》等。据史书记载,孔子因鲁史而作《春秋》,因古人认为孔子是圣人,《春秋》经过圣人孔子的修订后,也就从史书转变为经书。···

【蔡相龙】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

一代大儒韩愈曾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国自古有尊师重教的传统,由古人祭祀“天地君亲师”,便可看出师者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师者不仅传授文化知识,更是学生道德精神的培育者。下面,笔者便从历史的海洋中采撷几朵关于师生情深的浪花,每一朵细细看去,都闪烁着中华优秀文化动人的光彩。

【周书灿】“天下之中”与“天地之中”的文化意蕴

在古代文献中分别有“天下之中”和“天地之中”的概念,而且两个概念经常混用。由于这两个地理概念迄今仍在河南广泛使用,因此很有必要讲清楚这两个与河南相关的概念产生的特定背景及古人地理观念的形成过程。

【张帆】属辞比事 惩恶劝善——中国最早一部史学著作《春秋》的成书与风格

《春秋》是中国现存最早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史学著作。它的体裁是编年体,以鲁国纪年为纲,按时间顺序记载东周前期的历史大事。历史学家习惯上把东周分为两个时期,前期称为春秋,后期称为战国。所谓春秋时期,实际上就得名于《春秋》这部史书。

【刘续兵】从《史晨碑》看汉代的孔子地位

史晨碑,东汉灵帝建宁二年(169年)刻。碑分前后两面,前碑一般称为《史晨前碑》,又名《鲁相史晨奏祀孔子庙碑》《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等;后碑一般称为《史晨后碑》,又名《鲁相史晨飨孔子庙碑》等。此碑立后一直保存在曲阜阙里孔子庙,1978年由庙内同文门下移至大成殿东庑中,1998年移入新建立的汉魏碑刻陈列馆保存至今。

【张小稳】魏晋南北朝女教不断发展

自西汉刘向撰《列女传》开始,女教便成为中国古代儒家礼教中一门独立的学问,发挥着稳定家庭、整合社会的作用。女教不单单指狭义的女子才艺教育,更重要的是妇德、妇礼、妇训、妇工、妇能等方面的培养。魏晋南北朝虽是乱离之世,但女教仍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冯时】西周以刑辅德思想的启示

历史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为今日乃至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西周社会崇尚道德,孔子赞之曰“郁郁乎文哉”。

【陈民镇】“我命由我不由天”:电影《哪吒》与中国古代命运观

“成事在天,谋事在人”是中国古代命运观的基调,而宿命论也不乏市场。《哪吒》的故事,脱胎自《封神演义》,不过《封神演义》更倾向于宿命论,与《哪吒》的旨趣并不相同。

【赵建永】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2019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联组会时说:“希望大家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左传》讲‘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立德是最高的境界。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

【朱璐】深化儒商精神研究的着力点

传统的儒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儒家道统、心性、义理、礼乐等问题研究,注重从思想史梳理、范畴诠释、文本注疏等研究范式,对以上问题域逐次展开。

【侯立睿】雅学在日本

《尔雅》是一部先秦典籍词义训释汇编性质的辞书,自《汉书·艺文志》始,被列于经书之下,唐文宗时,被正式立为经书。世代学者围绕《尔雅》进行了一系列校释、整理、增广、仿作、辑佚、考辨等专门研究,渐成雅学。作为中国雅学在海外的延伸,日本雅学对中国雅学既有继承也有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专门学问。

【魏义霞】阳明学的近代视界

近代无疑是阳明学大放异彩的时代。一个明显的证据是,明清两代,程朱理学与阳明心学平分天下。到了近代,程朱理学失去了与阳明心学分庭抗礼的资格。这使阳明学在近代一枝独秀,受到近代思想家的高度关注,成为“显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