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设】二程理学的核心思想与当代价值

程颢、程颐理学思想是在对孔孟儒学创造性继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与发展的结果。在新时期实现二程理学的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就要解决二程理学的当代表达问题,即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二程理学进行新的概括和阐释,将二程理学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弘扬二程理学精粹。

【魏涛】二程理学理论建构的特点:以“天理”为统领重构中国传统文化

中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历史上每一次思想文化高峰的形成,都与中原学者的参与有关。

【吴钩】宋慧乔离婚了,宋朝女子也可以离婚吗?

如你所知,不少朋友都叫我“宋粉”,我承认,我是宋粉,宋慧乔的粉。但是,昨天听说宋慧乔官宣离婚了,她的前夫是宋仲基,恰好也姓宋。有网友给他们送了一联:二宋分南北,劳燕各西东。我不知道二宋的离婚到底是男方先提出,还是女方先提出。不过没关系了,因为我现在要说的问题是,两宋时期,女性能够提出离婚吗?

【夏海】孟子之心论

心是孟子思想的重要范畴,其名言是“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在先秦诸子中,只有孟子关注心的范畴,建构了比较完善的心论,使心成为传统文化的关键词和基本概念,深远地影响了宋朝理学和明朝心学。孟子以心善言性善,对于修身养性和塑造良好人格,进而治平天下,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钱逊】四书之“天道” ——四书究竟讲了些什么(三)

四书内容丰富,涵盖天道和人道。为人之道、为学之道、为政之道是人们日用常行当行之道,是人道;天人合一、人禽之辨、中和之道是宇宙万物自然运行之道,是天道。此六项构成四书整个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亦宋儒所说“大道之要”,或道统的主要内容。

【钱逊】四书中的“人道” ——四书究竟讲了些什么(二)

孔子之教,兼内外而言。对君子的要求,修己安人安百姓,不仅要求修养好自身,还要求关心他人,关心群体,关心天下大事。

【陈水勇】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中华文明力量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时代命题与中华文明有高度契合性。中华文明力量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夯实情感基础、坚定公正准则、滋养和谐世界观。

【赵涵】《周易》:从卜筮之书到哲理之书

《周易》如何从卜筮之书转变为哲理之书,是先秦易学史的核心问题,它涉及孔子与《周易》的关系,以及孔子对《周易》的解读。

【孟宪实】《贞观政要》的人本思想

唐太宗治理国家成绩出色,因为他使用“贞观”为年号,史称“贞观之治”。记载贞观之治的史书有《新唐书》《旧唐书》以及《资治通鉴》等,但就丰富性而言,都不如吴兢编撰的《贞观政要》。

【刘长焕】由“横渠四句”向“与同四句”升华——张载儒门心法感悟

宋儒张载曾有四句心法:“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现代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将此说概括为“横渠四句”。

【颜世安】《国风》与春秋时期的北方地域文化

《诗经》十五《国风》的地域文化特点是一个古老话题,也是现代《诗经》研究中的热点。但迄今为止的《国风》地域文化研究,始终未能涉及它与底层民间风俗的关系问题。同《楚辞》相比,《国风》显示出文化风格的一致性。

【吴钩】嗯,古代小区名与今日楼盘名的比较

唐朝时,城市实行里坊制,居民居住的里坊都是封闭式的小区。长安有一百多个坊,每个坊方方正正,名字也很整齐。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6月12日,在出席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五次峰会并对塔吉克斯坦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塔吉克斯坦《人民报》、“霍瓦尔”国家通讯社发表题为《携手共铸中塔友好新辉煌》的署名文章。文章指出:“中国古人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互信是中塔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石。正是基于互信,中塔成功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

【杨桂萍】“伊儒会通”:伊斯兰文明与儒家文明的交融与对话

中国穆斯林得儒家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之滋养,既保持伊斯兰教的独特信仰,也吸收儒家文化的精髓。通过以儒诠经,赋予伊斯兰教以独特的中国文化内涵,使中国伊斯兰教具有鲜明的中国气象。同时,通过以经诠儒,用伊斯兰文明丰富儒家文明。伊斯兰教以先天来降、后天复归的环形世界观理解宇宙变化及人的生活世界的转换。伊斯兰教的存在论有关···

【刘根勤】颜真卿:心正则笔正

与颜真卿并称“颜筋柳骨”的柳公权,在劝谏唐穆宗时,曾说过一句名言:心正则笔正。颜真卿可谓这种气质的巅峰

【吴钩】宋朝人跟我们一样爱旅游

时下正值春夏之际,天气已暖,又未到酷热时节,万物复苏,百花盛放,正是出门旅游、玩乐的好时节。宋朝人跟我们一样热爱旅行,寄情于山水的士大夫自不待言,寻常百姓也满怀趁时出游的兴致。

【陈有勇】孔子的文化使命感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汇编,全面生动地呈现了孔子的思想。阅读《论语》,我们能深深感受到孔子身上的文化使命感。孔子有“从周”情结,推崇周文化。他认为,周朝的礼仪制度在借鉴夏商二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灿烂光辉。孔子一生致力于复兴周文化,传承文明,开拓创新,开创了影响中国最为深远的儒学。

【李闫如玉】王安石咏史诗评价历史事件的独特风格

王安石的咏史诗中,不乏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评价历史上著名事件的诗作。这类诗作无论是从评价的角度、思考的高度还是议论的深度来看,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和价值。

【谭绍江】“大德必受命”:《中庸》的本体论承诺

“大德必受命”是儒家经典《中庸》提出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命题。这一命题涉及儒家思想的终极承诺问题,既关乎儒家思想在理论上的逻辑完整性,更关乎其在实践中的价值效用问题。借用西方现代哲学家奎因的说法,“大德必受命”正是儒家思想的本体论承诺。

【王博】从王夫之的学思观看古今之辨

学与思是中国哲学传统中的重要范畴,在中国儒家传统的致知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学”与“思”均是人获取“德性之知”以成德及塑造理想人格的必由之路。从先秦至明清,儒家学人对“学”“思”及其关系均多有阐发。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王夫之在《四书训义》中明言:“致知之道有二,曰学曰思……二者不可偏废,必相资以为功。”他在深刻继承旧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