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敏】孔子五行说与思孟五行说同中有异

礼与仁虽同是两说关键,但两说中礼、仁之间的途径不同,孔子五行说中由礼到仁经过“义”“学”两个阶段,思孟五行说中由仁到礼只经过“义”一个环节。

【郭沂】中和乐:中华文明的精神价值

价值包括真、善、美三大基本范畴,早已成为常识。然而,这三大范畴就是价值的全部吗?这个价值系统适合中华文明吗?早在上个世纪中叶钱穆先生就对此提出过质疑,遗憾的是,这个重要问题至今也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傅永聚】颜母的教子智慧

颜母即颜征在,是春秋时期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母亲,也是孔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颜征在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她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就是培养造就了至圣孔子。

【罗玮】元代族谱的时代特色与史学价值

明清族谱存世数量巨大,其中不乏元代相关内容,需要我们细心考辨,去伪存真。从学术史来看,元代族谱还有较大的拓展空间,是元史研究有待深化的一个重要领域,学者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方能获得一个元史研究和族谱学研究新的增长点。

【仇鹿鸣】读经已死,经典教育万岁

写下这个略有耸动的标题,并非是有意要哗众取宠,与这个题目多少有关而可引为谈资的至少有两个话头,一个是胡适1930年代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以“儒教的历史”为题发表的演讲时曾说:“儒教已死,儒教万岁,我现在也可以是儒教徒了”。胡适的意思大约可以做以下理解,作为一种国家意识形态、规范着人们日常秩序的儒教随着原有帝国体制与社会结···

【陈金海】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在《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等诸多典籍中都出现过。它的意思是说,过去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失败的教训可以汲取,这种做法就像人们平时照镜子一样。《旧唐书·魏徵传》载“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是这种意思的另一种表达,其实质就是指古为今用···

【傅路江】谈谈儒医

说到儒医,我们会感觉到很陌生,甚至还有点怪怪的。医就是医,干嘛还要加一个儒字?或者有人认为,儒以仁为本,仁者爱人,医乃仁术,医生要有一副仁慈之心去对待病人,所以叫儒医。这个观念肯定没问题,但很片面,不能够全面理解儒医的内涵。

【戴有山 刘建林】《诗经·采薇》的艺术魅力

音乐剧《诗经·采薇》取材于《诗经·小雅》中的《采薇》,我们作为这部剧的创作核心人员,几乎参与了3年创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光对剧本中人物设置就思考了近一个月。在创作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征询当代著名艺术家的建议。

【孙文波 黄灿然 黄德海】《诗经》两千年,仍然很现代

《诗经》,以前首先是经,现在首先是诗。这之间的变化,是否潜藏着诗歌这一文体的角色转换?是否代表着诗最终指向的变化?现代诗的路口,是否仍有《诗经》这一经典路标的位置?

【杨海文】道性善,执事敬——孔孟儒学的成人之道

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的主题是“学以成人”,杜维明先生精辟地解释为“学做人”。我们学做人,先要回到孔子、孟子的经典世界,然后从经典世界回到生活世界。要把孔孟之道落实到实际生活当中,就需对经典本身有很好的理解。

【宗尧】书院教育精神与当代大学生人格塑造

书院是我国原生态的教育组织,它兴起于唐,终结于清末。在千余年的教育实践中,书院在知识教育上注重博与精的统一,在道德培育上注重正心修身,同时又提倡明体达用、经世致用,强调学习知识和砥砺品行的最终落脚点在于经邦济世。

【邓洪波】书院何以复兴于今日

书院是中国读书人围绕着书进行文化积累、研究、创造与传播的文化教育组织。它历史悠久,数量庞大,由大唐以迄晚清,1200余年间,创建7525所以上,为古代教育、学术、文化、出版、藏书等事业的发展,对学风士气、民俗风情的培植,国民思维习惯、伦常观念的养成等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曹雅欣】传统文化论价值观——和谐

和谐,也就是和睦协调,这几乎可以算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理念,是各家各派的共同主张、是万事万物的最高追求,是中国人从古至今源远流长的文化心理、政治信条、艺术准则、智慧要求。所以,和谐的信念在传统文化中具有深远根基。

【曹建国、陈海霞】郭璞与《诗经》学

学界多知郭璞在玄学、游仙诗及训诂学等方面的建树,而甚少关注其《诗经》学之成就。郭璞曾著《毛诗拾遗》《毛诗略》两部《诗》学著作,又注《尔雅》等书,其中有较多引《诗》材料。郭氏的《诗》学著作皆亡佚,清人马国翰从诸书中辑录郭璞《毛诗拾遗》佚文7条,其中或掺杂《毛诗略》佚文。结合其《毛诗拾遗》佚文及《尔雅注》引《诗》···

【王利民】宋代理学家的文学

关于理学与文学的关系,学界过去观照的重点往往在于理学的话语权力对文学的消极影响。其实,当理学的时代过去以后,人们应该更为客观地观赏理学诗人留下的辉光。就像人们在狂澜汹涌的海上风暴过去以后,看到的是海上日出的辉煌景象。

【杨朝明】把握儒家思想精髓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孔子、研究儒学,是认识中国人的民族特性、认识当今中国人精神世界历史来由的一个重要途径。”儒学有其形成的广阔背景,有典型的博大体系,有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华文化就像一棵生生不息的文明···

【许红霞、刘佳】诚信思想的因与革

“诚信”是由“诚”与“信”两个既有差异,又相互贯通的德目融合而成。朱熹说“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认为“诚”就是真实无妄,是天道之本然,也是天地自然运动变化的原动力。

【邓志峰】衰落呼唤新变

直接导致经学在二十世纪衰落的原因,应该是1912年以后经学这门学科的消亡。学科的消亡使经学失去了其应有的载体,被分割为文史哲三个学科,成为所谓“人文学科”的一部分。

【虞万里】经学研究中的新材料新技术

近二三十年来,围绕儒家经典的经义、义理、语文学和历史学,已有相当丰硕的成果,但仍然任重道远。以经学研究中的“二重证据法”为例。二重证据法的实践可以追溯到孔安国利用孔壁古文对读伏生今文以定《古文尚书》文本。

【彭林】重建中国特色的经学学科

孔子是先秦文化的集大成者,删述“六经”,创立了以仁礼学说为核心的儒家学派,将仁义礼智作为立德树人的基本要素,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走向天下大同作为立国的必由之路。儒学在汉代定于一尊,这绝非汉武帝与董仲舒的私相授受,而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六经”被尊为“王教之典籍,先圣所以明天道、正人伦,致至治之成法”,奠定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