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贵】仰观俯察解古义 思接千载出新知 ——读《治水神话与礼乐教化研究》

通读本书,感觉作者的学术视野比较开阔。所论涉及多个学科,作者旁征博引,层层论析,开掘深入,作者通过对先秦文化典籍中的治水神话史料进行分析与总结,以治水大法“洪范九畴”为主要研究对象,将治水神话、宗庙祭祀、宗法制度、文教之功、政教大法连缀起来探讨上古时期洪水神话的学术主题,并对其进行综合性学术研究,重新审视治水神···

【唐翼明】刘强《世说新语新评》序

刘强是位年轻学者,比我晚了一辈,也从未谋过面,但他对《世说新语》的热情和爱好使我深引为同道,尤其是他建立“世说学”的野心,很是搔到我的痒处。虽说《世说新语》最终能否成学,至今也还是个问号,但我却是很早就有此念头的人。

【李景林】以大事小与以小事大

先秦人所理解的“天下”,其意义犹今所谓世界或国际社会。东周各国间之关系,与当代国际关系,多有相似之处。春秋五霸挟天子以令诸侯,与今日美国、北约对联合国之关系,亦颇相仿佛。孟子的王道理论,对国际关系问题多有讨论,这一章即集中讨论国际关系问题。其中所提出的观点,对我们今天理解和建立合理的国际关系原则,亦颇有启示意义。

【邱澎生】“儒法折衷”视野下的明清“儒家法学化”

瞿同祖是20世纪卓越的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在西方汉学界颇有声誉。其著作《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清代地方政府》一版再版,可谓经典。本期私家历史特邀四位学者“重读瞿同祖”,与读者分享他们的学术思考。

【安乐哲】礼义在,有廉耻

如要看到儒家“角色伦理”与较之更为“形式的”、还原论(简化主义)原则(或曰“基于(西方)德行”的理论)之间有很大差别,还有一种方法,是要对整体观的儒家道德做出解释,说明它对人经验的特别性、“非形式”“域境化”方面,为什么远远不是忽视、边缘化,而在事实上是作为至关重要性对待的。

【宋立林】儒家外王学体系性建构的“大家小书” ——俞荣根先生《王道政治——儒学政治···

将儒家政治归结为“王道政治”,无疑是允当的,这一点毫无疑义。但是“王道政治”的内在义理结构是怎样的,便少有人说得清楚明白。俞老师的视野宏阔,对儒学的义理体贴到位,条分缕析,由内而外,建构了王道政治的体系。这既是儒家外王学的“真面目”,又体现出作者的“真识见”。

【邓勤】以儒家经典赓续民族价值 ——读《四书通讲》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闪耀着先哲思想光辉的语句早已经渗入国人的文化血脉,成为指引我们工作、学习乃至为人处世的圭臬。这些语句大多数来自“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部儒家经典。随着历史的推移,孔子、孟子等圣贤人物及其思想言论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日益彰显,并成为早期儒家···

《诗经地理》:在《诗经》中寻找古中国

《诗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时期约五六百年间的各种诗歌。有些诗歌采自民间,周代专门设置了采诗官,前往各地收集民间歌谣,借以向天子反映各地百姓的民间生活。另有些诗歌来自于周代的贵族文人们,以叙事和反映风俗为主,将周代的贵族生活与社会现状写进诗歌中。

《诗经地理》为今人搭建重回三千年前的“入口”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的诗篇从西周初年,绵延到春秋中叶,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其所描述的时代已太久远,什么才能让读者重回那个中国文化的纯真年代呢?

【陈菁霞】《荀学新论》重新考察荀学及其当代价值

牟钟鉴从社会学的角度,重新考察了荀学及其当代价值,并且提出了荀子群学十论,深刻剖析了荀子群学思想的精义,为当代的文化建设提供了极具启发性的参考。并进而探讨新荀学的新结构,在“新荀学与新经学”一节中还大胆提出中华新的核心经典“六典五经”说和“九典五经”说以及新经学若干构想。

【蔡炯昊】重访“异乡”的圣人

通观全书,三百多年前的一位“乡里的圣人”跃然纸上,其言其行,一一历历如绘,尽管其中有些层面未必是颜元自己所愿意全然展露的。成为圣人的理想,对于现代人而言似乎有些迂远,但当那些带着“体温”的思想被唤醒时,我们仍可表示“了解之同情”以及相当的敬意

牟钟鉴 著《荀学新论》出版暨前言

荀子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但荀子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荀子不仅系统发展了孔子礼教学说,而且首创了中国社会学;其社会管理学可以为今天社会建设提供颇多的大智慧,对于我们处理好社会阶层、民族、宗教、行业之间的关系有直接启迪作用。著名学者牟钟鉴先生在本书中对荀学进行分析、评述,回顾了荀学的历史,提炼出荀子的群学十···

【牛喜平】立圣贤之志 弘文明之道 ——读《生生的中国哲学》

2016年国际儒学联合会制定计划,决定编辑出版一些著名学者的学术研究成果,作为儒学参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内容。当时,我们正在与安乐哲先生和他的团队合作举办跨文化师资培训班。他提出的要在中华文化自身的语境下理解、译介中华文化的主张及实践成果,为国际儒学联合会的国际化及文明交流互鉴工作注入了新颖的思想和活力。

【郭丽】《孝经》文献的创新性新编

孝的观念在我国源远流长,甲骨卜辞中,“孝”字已经用于人名与地名。孔子进一步提升、完善商周时期“孝”的观念,在春秋末年形成了自己“孝”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曾子是孔子孝道的直接传承者。《汉书·艺文志》说:“《孝经》者,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说明《孝经》与孔子、曾子有直接关系。从汉代开始,国家以孝治天下,朝臣庶民乃至幼···

【崔翔】教化之道,一以贯之——李景林《教化儒学续说》读后

关于“中国哲学”,论者有所谓“哲学在中国”与“中国的哲学”之争。前者多以为“哲学”自始至终都是西方思想的特定产物,中国古代并没有也不可能有所谓的“哲学”,因而中国哲学无非是“哲学在中国”,其研究内容仍然是西方哲学,并不具有地域性或民族性;后者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中国哲学的本土化特征,却又往往陷入西方哲学的概念系统、思想框···

【朱良志】追溯中国思想文化的精神脉络——评蔡晓著《中国道统论》

作者有长期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观察经验,又对中外哲学、历史等理论问题有深入研究,故此书的论述理论基础扎实,贴近现实生活,得出的很多结论平实而深刻,读来深具启发性。可谓一部阐述“中华文化精神”的力作。

《文化经典与中国共产党》出版暨李文堂序

从长时段的文明史视野来看,中国共产党是中华德性政治文明的传承者与光大者,延安时期党的文献多次表达了这种文化自觉,视自己与一切优秀传统“血肉相连”。是的,我们党的文化肉身,就植根于中国的文化土壤,割不断与中国语言、历史的联系。广大党员干部不但生活在与经典互动的小传统之中,而且在中国的大地上,读着一本本“无字之书”。

【陈寒鸣】《鹿善继学谱》自序并后记

鹿善继以气节彪炳史册,同时他也是一位重要的思想家,所创燕南王学在晚明儒学史和思想史上独放异彩,故其堪称“北方王门”的领军人物。只是黄宗羲《明儒学案》虽列“北方王门”,却摈善继于外,将其归入“诸儒学案”,未必允当。

【王瑞来】考亭有知音,转精集大成 ——《朱熹文集编年评注》述评

两千多年,主导传统中国思想的,不是宗教,而是儒学。先秦儒家,以孔子为代表,整理旧籍,确立五经。进入大一统时代的汉王朝,儒学成为事实上的国教。以后,虽与时沉浮,但一直居于上层建筑的主流地位。历史进入宋代,科举大盛,士大夫政治蔚成主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读书人不仅拥有以天下为己···

【刘梦溪】中国文化观念的条理脉络和精神结构 ——《中国文化观念通诠》叙论

《中国文化观念通诠》这个课题的提出,在我个人是非常被动的;就我们中国文化研究所而言,也相当偶然,我们很少由全所人员共同参与一个课题。所内不同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主持过集体课题,但我支持却不曾实际参与。此项课题的缘起,是2010年10月的一次所聚,当时院里有课题招标之议,于是大家觉得我们做一个关于中国文化的课题,不仅有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