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挖掘和弘扬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世界儒学研究高地、儒学人才集聚高地,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现面向海内外选聘一批“尼山学者”及“尼山青年学者”。
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作为以经学研究特色又具有现代学科内涵的人文科学综合性研究基地, 致力于打造经学与人文研究重镇,呼应自主知识体系创新和中国话语体系建设的时代脉动,并努力展现新的时代意义。
为了鼓励对中国学研究与发展有贡献的学者,我们计划开展“大韩中国学会孔子学术奖”征集活动。
2024年是孔子诞辰2575周年,也是国际儒学联合会成立30周年。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儒学及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传播,故宫博物院、国际儒学联合会共同主办此次展览。
每次释奠礼举办之前,都有大量的准备工作需要去做,诸如:制定方案、整洁庙宇、延请士绅、预备钱谷、清点器具、洁净祭器、置办祭品、布置场地、训练礼仪、彩排乐舞等等,诸多事务,可谓繁杂至极!非投入大量人力、资财而不能也!本月28日,全球同祭孔——正定文庙甲辰秋期释奠礼将举办,欢迎社会各界朋友施以援手,襄赞释奠功德,共同成···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文化振兴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乡村儒学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道德伦理与人文精神,在乡村文化振兴与乡村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促进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更好地服务地方,推动乡村儒学助力乡村振兴,特举办首届乡村儒学鲁村研讨会。
《春秋学研究》第五辑征稿
传承经典,弘扬圣道。岭南儒门交流第二期即将于7月21日下午隆重举行!本次活动荣幸邀请到北京人文大学国学院副院长、广州纵横网络科技集团创办人袁彦先生主讲,带领我们感受盘山学之广大精微,深入探讨儒学的当下意义。
当代儒家学者成中英先生于2024年7月2日上午11时28分,在美国逝世,享年八十九岁。作为海内外儒家哲学研究的代表人物,成中英先生毕生致力于向世界介绍中国哲学,弘扬中国思想文化,促进中西哲学的深入交流。曾荣获中华之光年度人物人物奖,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全球华人国学传播奖海外影响力奖。成中英先生心系祖国,关心时务,曾联···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繁衍发展的精神家园,为我们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提供了文化基础和精神支撑。弘扬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新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的神圣职责和历史使命,更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效动力。
我们,位于“南闽阙里”朱子故里建阳,以赓续文脉为天命。
圣经粲然,如日中天;道贯古今,犹川行地。日月丽天,固无所用其赞述;载籍湮晦,必广求之师儒。
01陈明著《儒家文明论稿》02王庆新著《信仰与秩序:中西文明对话与会通的思考》03白欲晓著《朝向儒教自身——中国儒教传统形态研究》04唐文明著《极高明与道中庸——补正沃格林对中国文明的秩序哲学分析》05陈赟著《文明论的历史哲学》06吴飞著《礼以义起——传统礼学的义理探询》07王琦著《宋代“四书”经筵讲义研究》08宋立林著《儒家八派新···
以体用言,宜究天人之际;以时间言,宜通古今之变;以空间言,宜察中西之争。当今之世,究天人之际,则道德与技术的相靡相刃甚嚣尘上;通古今之变,则古典与现代的赓续断裂聚讼不止;察中西之争,则富强与文明的耦合疏离方兴未艾。欲返本开新,依体起用,取日虞渊,洗光咸池,或不得不致思于五大问题:一曰建体立极,一曰制礼作乐,一···
首届“桐江书院杯”全国大学生儒学文化征文活动共收到百余所高校学子的精彩投稿208篇,经整理后186份稿件进入初审。作者不仅有本科生,还有很多硕士生和博士生。
唯际此之形势,实遇良机,吾辈中人,欢忭鼓舞,携手戮力,功必殊昔。河图洛书,凤鸣岐山,道之所系,天下攸同。化民成俗,沐泽远裔,千古煌煌,有在于今,绝学可继,太平则期,恭逢华诞,谨拜言以闻。
为了能更好的研究、挖掘、保护、利用文庙和书院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演变与重构、儒家经典学说的诠释与传承、文庙祀典与国家礼制演进的重要作用与意义,湖南科技大学联合中国孔庙保护协会、中国书院学会于2023年3月30日“祭孔大典”后,共同举办了以“文庙与儒学”为主题的全国学术研讨会。
为培育社区文化底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北京石门书院联合中国哲学新青年沙龙,于癸卯年秋冬举办石门读书会。读书会以“《论语》与孔子”为系列主题,邀请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进行专题导读和互动讨论。读书会共计四期,第一期为导读,之后三期将围绕“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展开,期待与热心传统文化的社会各界朋友共同学习···
《孔庙国子监论丛》征稿公告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与思想、学术、政治、制度、民俗关系密切,是中国历代典章制度和社会公私生活的大经大法。近年来,不同学科畛域的学者各擅胜场,交叉碰撞,渐开新境,共同推动礼学研究每转益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