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院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兴于唐、盛于宋、光裕于明清,是形成中华文明辉煌灿烂的重要支撑。其中,济南的尚志书院作为璀璨的一颗明珠,文脉绵长、名士辈出,赓续了传统文化的一瓣心香,推动了齐鲁大地的斯文繁盛、文教昌明。
中国书院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兴于唐、盛于宋、光裕于明清,是形成中华文明辉煌灿烂的重要支撑。其中,济南的尚志书院作为璀璨的一颗明珠,文脉绵长、名士辈出,赓续了传统文化的一瓣心香,推动了齐鲁大地的斯文繁盛、文教昌明。
沂蒙山,这片孕育革命精神的红色土地,曾在历史上因临近儒学圣地曲阜,留下过诸多孔子的遗迹。蒙山,便是孔子“小鲁”所登的“东山”。孔门三千弟子中,曾参、仲由、澹台灭明等人均来自于此。这些圣学遗迹,成为元明清三代士人创建东山书院、复兴儒学的宝贵遗产和精神源泉。
北宋初勃兴的书院至北宋后期渐趋沉寂,至有“至崇宁末乃尽废”之说。宋室南渡后书院再兴,朱熹于此功不可没。朱熹毕生致力复兴书院,创建、复建、扩建及读书、讲学、到访书院60余所,培养生徒400余人,“四大书院”半数因其扬名。纵观古代教育史,“能有如此众多的书院与己有关,朱熹可以说是第一人”。
程颢书院位于山西省晋城市城区古书院社区,亦称“古书院”,由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程朱理学”的奠基者程颢任泽州府晋城县令时创办,程颢、程颐两兄弟都曾在此讲学。作为程颢创办的第一所书院,程颢书院在中国理学发展历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被国内诸多学者视作中国理学之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陈赓、谢富治率领的太岳纵队曾在此驻扎···
书院作为私人或官方所设的教育机构,曾对中国古代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清代,大多数书院沦为专攻科举制艺的场所,基本丧失了学术研究的功能。而南菁书院却以“汉宋兼采”的经学研究、勤奋朴实的学术风气、刻书劝学的教育探索重振书院辉煌,成为晚清东南学术重镇,在近代发挥着经学枢纽作用。
书院作为我国历史上一种独具特色的教育机构,由唐而始,在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汲取融合了诸家之长,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华文明的绵延不断,离不开书院的持守、传续与创新。武平素有闽西“金三角”之称,是闽西、粤东、赣南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
玉潭书院,原名玉山书院,明嘉靖年间始建,距今已有500年历史,有宁乡最高学府和革命摇篮的美誉。书院弘扬经世致用、躬行实践的湖湘学统,造就了一大批人才,“宁乡名人六十一”“一门三进士、祖孙三翰林”等佳话就与玉潭书院有着莫大关联。玉潭书院还涌现出大批进步师生,为救国救民奔走呼号,刘少奇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曾在玉潭求学···
南北宋之交,权贵腐败,儒学式微。由此带来人心分离、伦常紊乱,招致了社会动荡、外强入侵,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朱熹(1130—1200年)等一大批以图存救亡为己任的理学家,纷纷振兴书院,阐发孔孟义理,培养经世人才,维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北宋“庆历之际,学统四起”,张载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情怀开创关学。关学一派绵延千年而不衰,固因思想本身之魅力,亦赖代代关中学人之坚守与传承。于此,400多年薪传不息的关中书院功不可没。
在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南湖畔,坐落着一座幽静典雅、深沉厚重的书院,这就是应天书院。应天书院(亦称应天府书院)源于后晋,兴于北宋,与当时的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河南登封嵩阳书院并称北宋“四大书院”,且居“四大书院”之首,培养了范仲淹、石介等众多文坛大家和国家栋梁。
岭南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广东省又是岭南文化的集萃地,在本土文化与中原文化、海外文化的不断交融和碰撞中,形成了开放包容、务实重商、敢为人先的文化特征。岭南文化的交流、融合与传承得益于岭南地区书院文化的发展与繁盛。在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与教育史中,岭南地区书院占有重要位置。
莲池书院位于河北保定的古城中心,坐落在著名的北方园林古莲花池中,书院因其所在而得名。园林初名雪香园,为金元之际名将张柔所建,后赠予部将作私人园林,当时大儒郝经记载此处景致“茂树葱郁”“鱼泳而鸟翔”“虽城市嚣嚣而得三湘七泽之乐,可谓胜地矣”,明代称之为“古莲花池”,莲池因荷得名,以水为胜,但为之注入更丰富人文内涵的却是···
清雍正元年(1723年),两江总督查弼纳考虑到“江南文风极盛,士子贫寒,膏火不给,无以专心学业”上书皇帝请求在省城建立书院,得到雍正批准,在省府江宁创建了钟山书院,并获得了雍正御批“敦崇实学”的匾额。道光九年(1829年),江苏布政使贺长龄筹款增修。咸丰三年(1853年)因太平天国兵燹被废。同治四年(1865年)两江总督曾国藩加···
莱芜是位于山东中部的一个小城,有考证说东夷的“嬴”部落便发源于此,为始皇嬴政先祖,先秦时亦曾以“嬴”为名设国置邑,加之其境内又曾有古牟国,故当地人自称“嬴牟大地”。实际上,“莱芜”之名始定于西汉并为后朝沿用,当时为县制,因治所设在淄水流域的莱芜谷而名,属泰山郡。悠远醇厚的历史传承、山水相伴的文化哺育使得莱芜这一方水土···
在皖北地区,有一座至今保存完好的书院,苏轼曾于此处设立学堂,乾隆皇帝亲临题字赠联,这就是位于“山川灵秀,有石如璧”的灵璧县的正学书院。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苏轼出任徐州知州,“南望灵壁(璧),鸡犬之声相闻”,闲暇时常做客张氏园亭,探访灵地名胜。
中国历史上,书院作为一种特有的教育组织,为培育华夏经世安邦人才和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1世纪,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全面部署。书院复兴无疑是实施这一重要战略的题中之义。
忻州位于山西省中北部,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距今已有1800余年历史。相传汉高祖刘邦北上抗击匈奴被困后于“忻口”摆脱追兵,高祖欣然大悦,因“欣”通“忻”,“忻州”之名由此得来。作为一座历史文化重镇,忻州境内有五台山、九塞第一关雁门关,是古代著名文学家元好问、白朴的故乡,可谓是文化气息浓郁。
士大夫是中国传统社会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中国的传统书院自唐末五代诞生到清末改制,经历了千余年。士大夫的经世情怀使他们和传统书院相伴而行,在他们的坚持和推动下,书院仍然得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对中国文化传承、教育发展、人才培养等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士大夫作出了特殊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揭阳,位于古五岭之一的揭岭之阳,是潮汕历史文化发祥地。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揭阳复置县,首任知县孙乙建造揭阳学宫,择址于县治东,即今榕城区韩祠路东侧。揭阳学宫是古代揭阳县学,最初称儒学署,亦谓“孔庙”“文庙”,兼有祭孔与官学功能。其悠远绵长的文化积淀、恢宏精卓的建筑艺术,为揭阳这一粤东古邑增添了厚重底蕴和人文魅···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