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安定书院:明体达用 格物修身

北宋仁宗天圣年间的一个春天,春风和煦。泰州海陵郡的清风堂内笑语朗朗,5位年轻人在此吟诗唱和,他们是范仲淹、滕子京、胡瑗、富弼、周孟阳。此时的他们并没想到,这几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将来会载入史册,在中华民族灿若星河的优秀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

【王立斌】叠山书院 精神生辉

南宋爱国诗人谢枋得,号“叠山”,以其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儒家风范而震古烁今,因其而建的叠山书院如同智慧的灯塔,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宝库里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谢叠山与文天祥同科进士,同殿为臣,文天祥号“文山”,他俩并誉为南宋爱国志士的“二山”,被视为我国历史上两座爱国主义的精神丰碑。

【李爽 赵连稳】问津书院因时而新

在清代的天津书院中,问津书院是创办最早、办学时间最长、建筑规模最大的书院,以名师荟萃、开风气之先而闻名,人们将其和杭州的诂经精舍、广州的学海堂与广雅书院、保定的莲池书院等著名书院相提并论,奠定了其在清代特别是晚清教育界的重要地位,是天津教育史上颇具特色的书院。

【张军】花洲书院与《岳阳楼记》

花洲书院是我国著名书院之一,位于河南省邓州市古城东南隅,为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范仲淹所创建。其为世人所熟知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即创作于此。花洲书院也因此而千古流芳。

【全定旺】戴蒙书院:耕读文化的见证

戴蒙书院,位于浙江永嘉楠溪江流域的溪口村,由南宋理学家戴蒙与文字学家戴侗创办,因宋光宗赐书匾“明文”旌表戴氏故里,又称“明文书院”。

【王立斌】象山书院心学之源

象山书院位于江西省贵溪市,亦名“象山精舍”,为南宋四大书院之一。其创始人为陆九渊,世人称其为“象山先生”。象山书院作为中国心学的发源地,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和重要的文化价值。

【邱明】白鹭洲书院:文章节义 弦诵不绝

白鹭洲书院为江南著名书院,坐落于江西省吉安市城东赣江中的绿洲上。因洲上多栖白鹭,古人取李白诗句“二水中分白鹭洲”给洲命名。

【陈亮】苏州紫阳书院:江南文脉一院牵

今天的江苏省苏州中学位于繁华的苏州姑苏区,300多年前,它却有另外一个名字——紫阳书院。随着历史的变迁,现在的建筑已然没有当年的模样。但是,校园内一块石碑上,由乾隆皇帝亲手题写的四个大字“紫阳书院”却提醒人们,这儿就是在江南久负盛名、传承江南文脉的紫阳书院。

【全定旺】东山书院:永嘉学派开创与传承之地

永嘉(今温州)对于中国文化有两大贡献,一为山水诗,一为永嘉学派。南朝宋永初三年(422年)谢灵运赴任永嘉太守,开山水诗之先河。北宋皇祐年间(1049—1053年),王开祖设塾讲学于永嘉城东华盖山,华盖山又名东山,故后世称王开祖讲学之所曰东山书院。

【专访】杭州万松书院原院长邵群:传播梁祝文化 助推书院教育

重建后的万松书院设置了一明一暗、一实一虚两条文化主线:明为“明清知名学府”、暗为“梁祝爱情之地”,中轴线上以古代书院的布局为实景,而在右侧石林中又依自然地势巧妙点缀与梁祝“十八相送”有关的场景,如观音堂、草桥亭和独木桥等,美丽爱情传说与肃穆雅静书院虚实结合,相映成趣。

【卢朝升】鹅湖书院的千年一会

2019年2月4日,我和顾大朋、钱伟强老师一起到庆元的双沈村周大彬家过年。除夕之夜,学子们聚在宗祠读《论语》、发奖学金,这样的春节他们已经坚持了几年。

【戴美玲 杜华伟】新时代中国书院教育现代化的理念与实践——以厦门筼筜书院为例

中国书院教育在现代化的发展中充分体现了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核心精神,不过,在复兴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复古的反现代化的倾向,需要在理念上明确“新旧”、“古今”的调和。

江西书院在中国书院史上的地位

书院是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是传播中国文化、兴办教育、培养人才、交流学术的一种社会进步的组织形式。几千年的教育制度,组织形式,办学方向,大体上可分为两种:“私学与官学”。书院则是代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一种以私人创建为主,官方资助为辅的“私学”基本形式。

【王恩宝】银冈书院:致知格物,启迪后贤

在东枕柴河(辽河一级支流)犹如巨龙之首钟灵毓秀的铁岭龙首山下,有一处古朴幽静的清代园林式建筑群——银冈书院。

【张国骥】岳麓书院: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在湖南长沙的名山岳麓山下,滚滚波涛的湘江西岸,古木参天的清风峡口,有一座幽静、古朴、典雅的院落。这座院落就是千年学府岳麓书院。

仙游文庙:天地有大美而默存

它留有科举的痕迹,灿烂的大家书画作品迎来送往;它拥有价值不菲的石碑、雕刻,特殊年代里化身成为典雅精美的戏剧舞台。

曾几何时,南安文庙名师宿儒云集

文庙,又称孔庙,是古代为祭祀孔子和推广儒家教化而兴建的重要礼制性建筑,也是古时士子的“修身天地、晋身之阶”。

【高士涛】略述正定文庙释奠礼恢复举办十五年

释奠礼是体现尊师重教的中华传统礼仪。自2005年开始恢复举办的正定文庙释奠礼不知不觉中已然走过了十五个年头,这十五年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方彦寿】闽学与福州书院考述

我国的书院制度滥觞于唐代,确立和发展于宋代。隋唐以前,福建被视为未开化的蛮荒之地,教育事业落后于全国。但在书院的发展上,却与全国各地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宋代,特别是南宋,由于以朱熹为代表的闽学的崛起,福建书院的发展迅猛,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以“闽学”的特色而独树一帜。而福州的书院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方彦寿】古灵溪畔,为“海滨邹鲁”奠基——理学家陈襄与古灵书院

说到“海滨邹鲁”,马上就会让人想到“海滨四先生”陈襄、郑穆、周希孟和陈烈。这四位都是闽县或侯官人,闽县、侯官,指的都是今天的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