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伟】一生有“礼”的中国人

“礼义之邦”之概念早在东晋时期就已出现,但其中所蕴含的价值理念却有更早的渊源。考古发掘和研究表明,龙山时代中国已有了礼制的雏形。据《礼记·表记》记载,“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由此将夏、商两代的文化分别概括为“尊命文化”“尊神文化”,而“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

天公抖擞今又是 儒学人才济济来

山东孕育了中华文明的根与魂,孔子创立的儒家文化一直滋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2021年,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在教育部和山东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守正创新,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锚定“四个高地”建设,扛起“两创”时代担当,焕发出勃勃生机。2021年即将过去,回首一年来走过的路,步入高质量发展快···

【车耳】慈善信托的历史文化

慈善信托既指慈善理念的信托实现方式,又指信托制度中以慈善为目的的形式,因此,慈善和信托是不可分割的。构成信托需要有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三者之间存在伦理关系、法律关系和社会关系。良好的慈善信托应是因道德而生发、因法规而完善、因互信而持久。一个诚信社会需要鼓励委托人的慈悲之心,促使受托人做好利他之举,培养受益···

【吴钩】大侠不干活,钱是怎么来的?

这个问题曾引发网友的热烈讨论。有人说,“少林武当还算有点儿香火钱,那五岳剑派啊、各类山庄啊,不会真的搞个旅游胜地搞创收吧?”有人说,“除了杀人抢劫、收保护费之外,实在想不出来他们赚钱的第三种方法了。”也有人说,“可以挖藏宝图啊,娶首富之女啊,开快活林啊,当杀手啊。”

【马建红】儒学实践之“难”

9月28日是孔子诞辰纪念日,每年的这一天,都会有发起自官方或民间的各种祭孔活动,也会有文人学者撰写各类纪念或研究文章。可以说,孔子的思想是一个宝库,是文字从业者永不枯竭的写作的灵感源泉。人们既可以一般地讨论仁义礼乐,也可以从现代学科专业的角度进行分析,从事教育的大可以从“有教无类”入手,研究法律的尽可以围绕他的“无···

【郭丽】《孝经》文献的创新性新编

孝的观念在我国源远流长,甲骨卜辞中,“孝”字已经用于人名与地名。孔子进一步提升、完善商周时期“孝”的观念,在春秋末年形成了自己“孝”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曾子是孔子孝道的直接传承者。《汉书·艺文志》说:“《孝经》者,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说明《孝经》与孔子、曾子有直接关系。从汉代开始,国家以孝治天下,朝臣庶民乃至幼···

【张莉莉】乐由中出 礼自外作 ——儒家文化与传统音乐的关系

中国古代文化非常重视音乐,所谓“诗、书、礼、乐、艺”,乐是其中之一,并且古人常常将“礼乐”并举,礼乐并重,乐在祭祀仪式中不可或缺。《周礼·春宫·宗伯》中有“以乐德教国子”“以乐语教国子”“以乐舞教国子”的内容,表明古人非常注重音乐的教化作用,音乐在教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孙向晨】人禽之辨、人机之辨以及后人类文明的挑战

传统的“人禽之辨”在有限的意义上可以帮助我们来面对未来的“人机之辨”。但技术的发展将大大超越这种直观的“人机之别”,会出现更多的智能存在样态;“智能网络”就会突破传统的“人机之别”而整体性地笼罩人类的生活,这将使“人机之辨”失去意义

【大卫·伊根】有光的地方更好些

1月初,大卫·布尔热(David Bourget)和大卫·查默斯(David Chalmers)发表了2020年哲学论文调查报告,这是他们自2009年就开始进行的年度哲学调查的续集。该调查旨在提供该学科的总体研究状况,其采用的手段就是调查活跃的哲学家在一系列熟悉的哲学问题和辩论中的立场。

【卡尔·埃里奥特】西西弗斯获得了注定痊愈的妙方

本文评论的书:《生活质量:后疫情时代的医疗哲学》Quality of Life: A Post-Pandemic Philosophy of Medicine Robin Downie Exeter, England: Imprint Academic Press, 2021.

【阿列克斯·戈奇】千面哲学家

本文将依照两位名声并不怎么好的导游来描述一下哲学人生:一位是时髦的神话学者约瑟夫·坎贝尔(Joseph Campbell),另一位是引起极大争议的政治哲学家列奥·斯特劳斯(Leo Strauss)。我将论证说哲学工程最终并不能赋予哲学人生以意义。本文

【曾庆宁】中国文化的下一个二十年(在大湾区新儒商论坛的发言)

刚才主持人对我做了介绍,提到我是曾子家学的传承人,在此稍微延展一下。我出生在广州,老家在梅州,小时候回老家接受家族前辈的传授,学的是儒家经典四书里的《大学》,古本《大学》一千七百五十三字,我学了九年,现在我六十一岁,学习、践行《大学》前后四十九年了。《大学》强调修身,指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吴钩】王安石“割地五百里”了吗?

邵伯温所记的“契丹遣泛使萧禧来”一事,发生在熙宁七年二三月。在萧禧抵达东京之前,神宗曾问王安石:“契丹若坚要两属地,奈何?”王安石说:“若如此,即不可许。”神宗又问:“不已,奈何?”若契丹不罢休,又如何是好?王安石说:“不已,亦未须力争,但遣使徐以道理与之辩而已。”

【崔翔】教化之道,一以贯之——李景林《教化儒学续说》读后

关于“中国哲学”,论者有所谓“哲学在中国”与“中国的哲学”之争。前者多以为“哲学”自始至终都是西方思想的特定产物,中国古代并没有也不可能有所谓的“哲学”,因而中国哲学无非是“哲学在中国”,其研究内容仍然是西方哲学,并不具有地域性或民族性;后者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中国哲学的本土化特征,却又往往陷入西方哲学的概念系统、思想框···

【车振华】清代“衍圣公”群体的诗歌创作

作为孔子后裔,曲阜孔氏家族诗礼传家,能诗善文者代不乏人。即以清代言之,勤不废咏、有诗文集传世的孔氏族人不在少数。这其中,“衍圣公”群体的诗歌创作值得注意。“衍圣公”是孔子嫡长子孙的世袭封号,始于北宋至和二年(1055),终于1935年。有清一代,袭封“衍圣公”的有孔兴燮、孔毓圻、孔传铎、孔继濩(早卒,雍正十三年追赠“衍圣公”···

【盛邦和】《礼记》与中国礼文化

儒家对“礼”作综合阐述,形成中国礼文化系统。中国礼文化包括三个主要内容:礼义、礼节、礼仪。礼义,是礼文化的精神统率与核心意义;要实现礼又需要做到的行为的节制与规范,这就产生了礼节的德目;而礼仪则是礼的行为表达与仪式表现。历史与现实都已证明,中国和谐社会的建立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阐扬与践行,而《礼记》一书所阐述的···

【柯昊】张载治学的四为句

四为句碑巍然耸立于张载祠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照耀古今,震烁中外。1956年,以关学余脉自任的于右任为关中弟子严协和《孝经白话注释》作序时,愀然于文化承续,慨叹于精神不朽,挥毫题写“四为句”。尔后,题字被镌刻于张载祠东厢房壁上,后又勒石刻碑,立于碑廊之中。

【柯昊】张载治学的四为句

四为句碑巍然耸立于张载祠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照耀古今,震烁中外。1956年,以关学余脉自任的于右任为关中弟子严协和《孝经白话注释》作序时,愀然于文化承续,慨叹于精神不朽,挥毫题写“四为句”。尔后,题字被镌刻于张载祠东厢房壁上,后又勒石刻碑,立于碑廊之中。

【李敬峰】心解“四书”,义理经学:关学《四书》学的学术特质

“四书”自宋始,逐渐取代“五经”成为显学,并形塑此后800余年的学术格局和经学形态,尤其是成为宋明理学分支之一的关学赖以建构的经典依据。众所周知,关学乃由北宋张载始创,以其在思想上推崇气学、在学风上躬行礼教、在旨趣上注重践履、在学脉上条贯秩然而享誉学界,并在与思想史上不同学派融通交流中成为具有全国性影响且“独以醇正称···

【曹继华】元代《诗经》学转向的几个进路

时代在吐故纳新中不断前行,文学艺术也在踵事增华中不断丰盈,这其中不乏遵从、模仿、突破。在特定时代文化土壤中,学者在建构自身意识形态、价值尺度的同时,又可能成为被他人重新建构的对象。元代《诗经》学者用热情与笃定增益朱子学说,其又被稍晚于同时代的追随者不断丰富。不论是五经、九经还是十三经,《诗经》都是其中非常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