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万伟】什么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人生最高利益?——享受思想丰富的人生

在全球疫情大流行的冲击下,在亲人去世的悲哀中,在充斥着各种危机的交易和技术世界,去学什么文学、哲学、诗歌、数学,究竟有什么用呢?这些不都是平安时期属于个人爱好的业余活动吗?现在不是比从前任何时候都更迫切地要求我们投身于伟大事业吗?对于这些问题,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PUP)2020年5月首次出版的专著 Lost in Thought:···

【王晓阳】《论语》中的仁德观

“仁”在《论语》中出现频次很高,据杨伯峻先生在《论语译注》中统计,“仁”共出现了109次。“仁”是孔子及儒家的核心思想。孔子说:“仁者,人也。”孔子希望通过人的提高和完善,来实现天下有道的目标。

【魏淑民】《论语》中的名利观

《论语》在重道、崇德、尚仁的主旨中,鲜明阐述了君子的名利观。作为一种主张积极入世的理论,儒家通常并不回避常人对名利富贵的追求,但强调这种追求应该遵从仁义道德。并且,儒家认为,名利富贵虽好,但世上还有比名利更有价值的东西,那就是仁义。不回避名利,但将仁义置于名利之上,构成了君子的名利观。

【王蒙】君子的义利观

《孟子》开篇,就先告诫梁惠王,要辨别义与利,要重义轻利,即重视原则纲纪义理,而把一时一地一事的利益特别是个人的得失与财利,放在第二位。如果一个邦国“上下交征利”,君臣都在追逐、争夺私利财利,而不是首先维护道义理念、仁德仁政原则,不是事事考虑到天道天理天良天命,不去亲民爱民获得民心,那么,孟子说“国危矣”——你这个邦···

【王杰】家教门风与品行修养

古人之重视家教,基础的做法就是亲力亲为,如孔子庭训教子、曾子杀猪教子;也有编撰先世语录或家训传之于世的,如《朱子家训》《颜氏家训》等。诸葛亮的《诫子书》,短短八十余字,正是其一生高尚人格的写照。为官者重视自身官德在后世的延续和发扬,许多官员在家训中表达了自己为人为官的价值追求和操守,并将其转化为对后人的期望,···

【潘志宏】《群书治要》中的孝道观

《群书治要》是唐太宗时下诏令魏征、褚亮、虞世南、萧德言等人编纂的一部治世宝典,包含了“六经”、“四史”、诸子百家等治国理政的经验,将唐代以前有关“平治天下之道”的道理撷取出来汇集成书,以便“鉴览前古”“用之当今”。因为孝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所以博采众长的《群书治要》自然也蕴涵着丰富的孝道思想,并且与修身、齐···

【潘志宏】《群书治要》中的孝道观

《群书治要》是唐太宗时下诏令魏征、褚亮、虞世南、萧德言等人编纂的一部治世宝典,包含了“六经”、“四史”、诸子百家等治国理政的经验,将唐代以前有关“平治天下之道”的道理撷取出来汇集成书,以便“鉴览前古”“用之当今”。因为孝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所以博采众长的《群书治要》自然也蕴涵着丰富的孝道思想,并且与修身、齐···

【李林杰】儒家中国,理解中国政治最好的钥匙

中国的社会好像离儒家社会已经很远了,中国的政治好像离儒家政治也很远了,真的是这样吗?有人说,二十世纪的战火已经扫荡了儒家的根基:政治革命横扫了儒家的政治上层建筑-儒家的政治王朝坍塌了,社会革命横扫了儒家的社会基本架构-儒家的乡村依托消失了,文化革命横扫了儒家的文化道统传续-儒家的经典文本之地位瓦解了,政统、道统···

【何冲】孔子“吾道一以贯之”探析

孔子之道博大精深,教学多为口述,其言出于不同弟子的记述整理。孔子在世时,开创了因材施教和启发式教学,常对不同弟子给予不同教导,致使受教者对孔子思想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孔子去世不久,传其学者自谓得孔子真传,因其所闻而立派,形成儒学多派并立的局面。时至今日,若想探究何为孔子“真传”、何为儒家“正宗”,需要进一步探析孔子···

【杨朝明】人学视野与中华文化智慧力量

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就要研究人本身。可以说,中国儒学的核心是人学,是关于人性与人价值问题的思考。中国的文化选择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更加和谐、和平地共同生活在一起,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还将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许石林】这就是你我的人生常态:连一句“我不知道”都不会说

今天的婚礼,对娘家妈来说,也应该是略带悲情的。所以说,民间风俗,娘家妈当天不送女,即不到婆婆家参加婚礼,恐怕控制不住,会当场伤感,搅了男家喜事。那些受过传统文化风俗影响的丈母娘,心里即使是高兴,也会克制住自己,不明显表现出兴高采烈那么轻薄。现在的大多数丈母娘傻了吧唧的,女儿结婚,她们倒浓妆艳抹、穿着暴露,举止···

【邓田田】吴越归宋

公元10世纪初开始,中华大地上开始了一段大分裂时期——“五代十国”时期。在此期间,割据势力此起彼伏,其中以吴越国统治时间最长,治下经济也最繁荣。吴越偏居东南一隅,或有与中原抗衡之势。然而,吴越国王钱俶却主动向大宋纳土归服,“善事中国,勿以易姓废事大之礼”,将所部13州、86县和1军悉数献给大宋。钱王归宋,保护吴越百姓免遭···

【王杰】国以民为基

中国古代各个学派在思想观念上总是各执己见,但在一个问题上,各家各派的观点和主张却是惊人的一致,这个问题就是民生、民本问题。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国家,很早就确立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国以民为基”的思想。老百姓是国家的根本,一切权力都应该建立在民众这一基础之上。只有爱民、富民、为民,才能取信于民,国家才会稳固。

【吴钩】古代中国有没有城市公园?

晚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廷为预备立宪,派遣端方等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这次行程匆匆的游历中,不仅西洋的政制让五大臣感到新鲜,近代欧洲的城市公共设施也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第一次知道西方的城市居然普遍设立了公园:“每至都会繁盛之区,必有优游休息之地,稍得闲暇,即往游观,辄忘车马之劳,足益见闻之陋。”而反观···

【李安】协同创新推动书院文化传承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苏东坡以“犯官”身份于海南儋州中和镇“载酒堂”(东坡书院前身)开坛讲学,为其时的化外之域、蛮荒之地开启民智,传播儒学。在儋州兴办书院这件事在苏东坡的一生中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但对于海南的文化教育来说,却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在中国书院文化史上,这也是一件值得重视的事件。

【李安】协同创新推动书院文化传承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苏东坡以“犯官”身份于海南儋州中和镇“载酒堂”(东坡书院前身)开坛讲学,为其时的化外之域、蛮荒之地开启民智,传播儒学。在儋州兴办书院这件事在苏东坡的一生中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但对于海南的文化教育来说,却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在中国书院文化史上,这也是一件值得重视的事件。

【胡百精】理性与公共性:中国传统社会共识的价值来源

以传播和社会整合视角观之,现代化及其主要途径——工业化、城市化、市场竞争和科技革命等,既依赖多样性和多元化,又不断反过来强化之。按照西方流行的现代化论述,此将导致国家和社会治理中“一”与“多”关系的紧张,共识常变得稀缺和艰难。查尔斯·泰勒称之为“现代性的隐忧”:过度多元主义将引发认同危机和“放任社会的苦果”。

礼序乾坤 乐和天地—记辛丑年公祭孔子大典

时维九月,孔子故里——山东曲阜,这个因圣人的诞生而闻名于世的小城,迎来四海宾朋。巍峨的万仞宫墙前,神圣的大成殿之上……乐舞翩翩、鼓乐齐鸣,尽显“万古衣冠拜素王”的隆重与虔诚。28日上午,辛丑年公祭孔子大典就在这里举行。各级领导、驻华使节、国际机构代表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儒学专家代表、孔氏后裔、华人华侨代表、海外留学生、···

【王钰】孔子“有教无类”思想浅谈

“有教无类”,是孔子最早提出来的一种教育观点,也是孔子原创的教学思想内容。教育,不分类别,不管什么人都应该受到教育。在教育面前,不分贫贱富贵,各个阶层都应有受教育的权利,这体现了孔子的平等教育思想。他的这种教育思想,影响了中国千百年来的传统文化,表明了孔子思想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不易与伟大,有着巨大的贡献,也具有···

【余东海】我们的上帝是昊天 ——中华民族的最高信仰

耶教伊教都信仰神和上帝。但有必要说明,它们的神不是我们的神,它们的上帝不是我们的上帝。它们的神即指上帝,我们的神是对圣德高明和天道高妙的形容,我们的上帝是昊天。昊天上帝于宇宙为本体,又称为太极、天道、天理、天地之性;于生命为本性,又称为天性、仁性、良知、天命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