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克伊金】令人痛苦的智慧

本文阐述如何为哲学找到栖身的空间。

【迈克尔·冯·德·舒伦伯格】联合国宪章是西方的最佳选择

1945年的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开始生效。但是,今天几乎没有人注意到75年前这个最重要的国家条约。

【金晓刚】朱子世嫡:“北山四先生”名号的层累构造

理学史上众多流行久远的经典称谓、名号,如濂洛关闽、道南学派、东南三贤之类,早已构成理学史研究的逻辑起点。其实,不少经典名号的生成,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层累构造,背后蕴含着内在的机制与动力,或多或少地渗透了创制者的意义表达。因此,我们在不假思索地接受这些概念的同时,抉发这些名号的文化意蕴,对深化理学史研究同样具有重···

【丁鼎】“礼”是什么

“礼”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价值观念。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孔子通过总结、清理和反思夏、商、周三代的文化遗产,继承和发展了古老的“礼”观念,赋予其新的思想内涵,创造性地建立起一套以“礼”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儒家思想体系。

【张永路】《国语》与经学的千年纠葛

《国语》是先秦时期的重要典籍。但是,在经学史上,《国语》却属于边缘文献。《国语》原本处于经学序列之外,在司马迁将其与左丘明建立起模糊联系之后,《国语》就逐渐被两汉学者认定为《春秋外传》,与《左传》相表里。由此,《国语》因这一身份而开启了与经学分分合合的纠葛历程。

【王泽应】希张横渠之正学——王船山对张载关学的继承与发展

船山学是同“希张横渠之正学”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这是船山学一个重要的特质和价值取向。正是通过“希张横渠之正学”的学术阐释、研修和创新,船山学上接孔孟道统之端绪,下开清代实学和近代新学之先河,实质上担纲了为中华学脉“续魂”和“固本培元”的工作,使中华正学的血脉得以更为畅通地绵延传承,为后人接续和弘扬中华正学作出了卓越贡献。

【徐兴无】谶纬文献的价值

谶纬也叫“图谶”“图纬”“河、洛、七纬”等等,见诸《三国志》《后汉书》、东汉碑刻等史料之中。

【帕拉格·卡纳】中国已经登顶了吗?

中国研究了每个大国的崛起,但它是否漏掉了大国衰落那一课呢?

由民间祭奠到国家祀典,学者房伟:千年文庙祭祀背后的文化认同

文庙祭祀的存续并非仅仅系于人君之私念与朝廷之推崇,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孔子之道所蕴含的价值理念与行为规范为整个中华民族所共同遵循,客观上能够起到巩固政权合法性、凝聚社会共识的作用。

【阿拉姆·阿尔帕特】西方哲学的系统性种族主义

不光是黑格尔或卢梭是种族主义者,种族主义深藏在其辩证哲学的结构本身。

【科斯提卡·布拉达坦】没有压舱石的航行

法国大革命及其现代政治实验对当今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科斯提卡·布拉达坦】狐狸与刺猬:通才的过去与未来 ——《通才的文化史:从达芬奇···

当今可以找到的西方哲学经典的最古老文献之一是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c.535–c.475 BC)的手稿残片,我们在其中读到“博学多识(polymathiē)并不能让我们的理解能力有多大提高。”

【张慧】儒家“仁民爱物”的自然观解读

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强调对自然要取之以时、取之有度。“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很好地反映了儒家生态哲学中“仁民爱物”的思想。

【宋振中】孔子研究院里的孔子像

孔子是世界文化名人,家喻户晓。但孔子到底长什么样?却没有人知道。孔子那个时代的人们没有为孔子留下画像,后世的人只能根据史书记载想象孔子的长相。由于对孔子的认知不尽相同,每个人心中都有不一样的孔子形象。从古至今,关于孔子的画像有很多,都是后人根据历史记载描绘出来的,更多的是一种理想中的孔子形象。概括起来,孔子像···

【吴钩】为王安石一辩

不少网文都提到,王安石为捂住人们的嘴,不准他们非议新法,便派皇城司的逻卒伺察于市井间,发现哪个人讪谤新法,立即抓起来治罪。严格来说,这也不是网文的凭空捏造,而是受了北宋林希的《野史》的误导。

【杨国荣】德性、知识与哲学进路——由黄勇新著《当代美德伦理——古代儒家的贡献》引···

黄勇先生《当代美德伦理——古代儒家的贡献》一书体现了作者独特的研究进路,首先表现为哲学的历史与哲学的理论之间的沟通。书中涉及儒家哲学的不同方面,看似属于历史性的研究,但其中又处处渗入了不同的理论视域。同时,该书体现了中西哲学交融的视域:一方面,作者注意运用西方哲学理论、概念来回溯中国已有的传统,由此进一步揭示这···

【汪沛】孝顺的尴尬与慈爱的局限

孝,在当今中国是一个令人厌倦的话题,尤其对于青年人来说。著名的豆瓣小组“父母皆祸害”(Anti–Parents)就是这一氛围的产物,很多年轻人叛逆期时就是这个小组的成员,等他们自己做了父母之后发现自己父母更加不可理喻,仍旧还在群里。

【余东海】孔子为什么反对铸刑鼎?

“晋其亡乎,失其度矣!夫晋国将守唐叔之所受法度,以经纬其民者也。卿大夫以序守之,民是以能遵其道而守其业。贵贱不愆,谓度也。文公是以作执秩之官,为被庐之法,以为盟主。今弃此度也而为刑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贵?何业之守也?贵贱无序,何以为国?且夫宣子之刑,夷之蒐也。晋国乱制,若之何其为法乎?”

【李健君、郭齐勇】阐旧邦以辅新命 ——读《儒家文化与民族复兴》

最近,中华书局出版了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教授的文集《儒家文化与民族复兴》,所收文章大部分是他近十年来关于传统文化与民族复兴之关系的思考。陈来著作宏富,是思想与学术之大家,在当代努力研究传统学术,并以此为基础思考民族精神生命的走向和未来。

【车畅】我们能拯救等级制吗?——评贝淡宁“正义层秩论”

如果问一帮中国朋友餐馆聚餐后如何结帐,他们会告诉你,最终总是由一位朋友为所有人买单(通常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争抢)。而在西方朋友中,账单通常都是各付各的。这个对比反映了优先选择的差异:对西方朋友来说,更希望分开付账,因为这将导致一个公平和平等的结果;但在中国,平等并不一定最重要,有时候如付账这种事,展示友好和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