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立】孟子论为政者的仁爱与责任

人们通常理解的性善论,是说每个人都有善性,或者说人具有成为好人的潜质。这种从道德范畴理解孟子的“性善论”,不能算错,但孟子的性善论还有更为深层的含义。就《孟子》文本来说,善的最终考量标准要落到为政者是否尽到了“民之父母”的责任之上。

【李文娟】宋代乡约乡礼

《吕氏乡约》与朱熹《损益吕氏乡约》《乡礼》建构了一套礼仪化的乡民互助互动模式,成为宋代乃至明清乡约乡礼、家训家规的范本。宋代乡约乡礼蕴含着“里仁之美”的儒者精神,将儒家仁义礼乐推向乡里民间,是宋儒践行齐家治国理念的新探索。对宋代乡约乡礼的考察,是研究宋代儒学的一个必要维度。

【陈延斌 王伟】传统冠礼及其时代价值

冠礼是中华礼仪的滥觞。《礼记·冠义》:“冠者,礼之始也。”冠礼,是冠礼和笄礼的合称,是我国古代的成年礼,标志着男女由少年迈入成年。因而冠礼在古代社会家礼文化和人生成长诸阶段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赵金刚】“父子相敬”与“父子相亲” ——“哪吒”背后的古今人伦

《封神演义》更强调“父子相敬”,并由之与古典政治相联通;《哪吒闹海》则突出“师”的地位,注重“师”对青年的引导;而《哪吒之魔童降世》则反映出当代家庭伦理的基本样态,更强调亲子之间的“亲”,追求纯粹的“爱”,“敬”则从家庭关系中隐去。

【唐元平】學習論語五法

《論語》應該成為當代國人首部必讀經典。本文結合十多年的實踐經驗,總結提煉出研修《論語》的五種方法,即讀背抄解行。學者可以從任何一法入,但最核心的是行,最能顯現和印證經典力量的還是行。

【陈景良】探赜索隐,尽显中华法理之妙——读黄源盛著《汉唐法制与儒家传统》

黄源盛先生著《汉唐法制与儒家传统》的主题,正是“传统源自经典,经典彰显法理”。该书用细腻的笔触、缜密的运思、典雅的文字向读者展示了中华法理不同于以往认知的另一面向,即以法作为客观标准,画一社会行为、追求公平正义。这背后,则是中华法理之治道、法意与规范的有机统一。

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在曲阜建成并对外开放,特设《大哉孔子》展

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建成并对外开放,是贯彻落实总书记指示精神的生动实践。体验基地面积约18000平方米,由“生活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孔子与儒家思想”两个体验区和世界儒学文献收藏中心等部分组成,其中“孔子与儒家思想”体验区通过《大哉孔子》展,成系统地说清楚孔子及其学说与儒家思想的脉络、价值与影响,引领我们走近圣人。

【周炽成】就大中学生政治课改革给习总书记的建议

政治课问题太多,难以一一列举。为克服这些问题,我这个有近三十年党龄的老党员,在政治系教书也近三十年的老教师大胆提出一个改革方案:(1)大学政治课三模块:国是论衡、中国经典选读、西方经典选读。(2)高中政治课三模块:宪法与法律、中国思想概论、西方思想概论。(3)初中政治课两模块:儒家伦理、国情与民情。

【柯小刚】道与迹:《诗》《易》《春秋》的古今之思

回顾经典所载的“古今之变”关键时刻,会非常有助于今天思考古典与现代的关系问题。回溯文明创始的最初时刻,亦将有助于深化古今关系的思考。所以,本文拟从这两个方面做一点探索。

【夏锦文】事必有法 然后可成

《求是》杂志2019年第1期发表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指出,“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事必有法,然后可成。’”这强调事物发展有其规律,推动工作必须遵守基本规律,讲究科学方法。

【张晓彤】君子为学以明道救世 ——顾炎武的治学之道

顾炎武(1613—1682年),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初名绛,字忠清,明亡后因仰慕文天祥门人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学者尊称其为亭林先生。

【魏云涛】朱熹哲学的生态面向

研究朱熹的生态哲学,经常遇到“朱熹有生态哲学思想吗”这样的质疑。这种质疑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对于中国哲学的根本问题把握不准;二是对生态哲学不甚了解,先入为主地将生态哲学等同于生态学。中国哲学的根本命题是“天人关系”问题,而“自然”是“天”的最基础、最重要的内涵。

【赵涵】从帛书《易传》看战国易学的哲理化

刘大钧曾称马王堆帛书六十四卦经文及其传文的出土,是易学研究史上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的确,马王堆帛书《周易》为易学研究带来了新鲜血液。

【吴荣生】孔子修订《春秋》的意义

孔子修订《春秋》成为经典,可以教化天下人,书中不仅仅是叙述历史事件,更重要的是承载着评判和威慑世人的标准。所以通过孔子修订《春秋》,儒家思想成为后世准绳,也发挥了治理天下的作用。

【梁钦元】我的祖父梁漱溟与毛泽东的交往

毛泽东坚持要梁提出批评。梁漱溟沉吟了片刻,就直率地说:“希望你在人格上,不要轻于怀疑旁人;在识见上,不要过于相信自己。”毛听过之后点头微笑,相约再会。

【杨朝明】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出自《周易·系辞传》。从字面理解,“业”是成功、功业,“德”是德行、道德。什么都能拥有叫“大业”,每天都在进步叫“盛德”。这句话表面看比较简单,其实内容很丰富,意涵非常饱满。

【卡门·李·德格】2020年的存在主义转向

虽然存在主义思想为我们提供了有关焦虑、偶然性和死亡的很多智慧,但是我们必须具体思考其有关政治和机构的观点。

【曹树明】淡化学派意识回归原初语境——“关学洛学化”辨正

梳理关学史时,学界提出了“关学洛学化”这一问题,追问关学在张载之后除李复等“正传”之外,是否还有一支发生了洛学化的转变?淡化学派意识,回归道学初创期的原初语境,或许能更为准确地认识“关学洛学化”问题。

【吴忠伟】梁肃、李翱与唐代天台止观之学的儒学化

在诸宗并起之中唐,湛然以标志性的“无情有性”说与止观之学的重构推动了天台学的发展,促成了天台学的中兴。从宗教思想形态学角度看,湛然以“止观之学”定义“天台”,开辟了天台佛学对儒学新的诠释维度:由关注作为“礼法”的儒学,转向作为“心法”之儒学。在此基础上,唐中期的梁肃(753—793)与唐后期之李翱(772—836)二者以士人身份,深···

【陈明】驳“七夕非情人节论”——为中国情人节辩护兼及其他 [修订版]

传统节庆有基础可以更新,现代生活有情绪需求有待释放。七夕情人节主题的强化可以说是一个利多弊少甚至可以说两全其美的好事,在它刚刚开始的时候,从学术角度建言当然是学者的权利和责任。但学者也应该情醒,自己是阐释者而不是立法者,对待民风民俗,还是采取“从众”的态度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