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钩】暴雨时节,且来了解宋朝的城市排水系统

作家龙应台说过一句后来被广为引用的话:“检验一座城市或一个国家是不是够现代化,一场大雨足矣,最好来一场倾盆大雨,足足下它三个小时。如果你撑着伞溜达了一阵,发觉裤脚虽湿了却不脏,交通虽慢却不堵塞,街道虽滑却不积水,这大概就是个先进国家;如果发现积水盈足,店家的茶壶、头梳漂到街心来,小孩在十字路口用锅子捞鱼,这大···

【多洛肯 张俊娅】董子“繁露”探微

西汉春秋公羊学博士董仲舒有《春秋繁露》一书存世,是他阐释《春秋》的著述,因此《春秋繁露》中“春秋”二字大家都能明白;“繁露”二字,笔者认为就是指《春秋》繁多滋润,因为《春秋》义理繁茂,而这些义理就是滋润养长天下万民的。但历代以来,对于“繁露”二字取名之意有较多说法。

【林安梧】敬悼華教前輩陸庭諭老先生

敬悼 華教前輩 陸庭諭老先生

【宋立林】性情·品位·人格 ——作为生命教育的当代国学教育

人类之所以需要教育、读书,便是因为它们能给人的成长、社会的进步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思想。人类文化系统大体可分科学与人文两部分。科学面对自然与社会,研究真知,提供知识和方案。人文面对超自然与生命,探究美善,提供意义和智慧。

【史哲文】从“君子讷言”到“君子必辩”

“君子”无疑是先秦各家争鸣议题中极为重要却又众说纷纭的核心概念之一。其中儒家最为强调君子的内涵价值,《论语》《孟子》《荀子》等经典提到“君子”一词多达上百处。值得注意的是,在先秦儒家话语体系中,对君子内涵的认知却出现了“君子讷言”与“君子必辩”这两种似乎截然相悖的观点。

【刘余莉】“好学近乎知”的丰富内涵

“好学近乎知”出自《中庸》,在《孔子家语》中写作“好学近于智”,突出了好学的重要性。《学记》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孔子也曾感慨:“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纵观历史,凡是学有成就的智者圣贤都非他人所强迫,而是依靠自主自愿的好学精神。

【约翰·阿尔特曼万百安】道家庄子是首位阐述残障思想的哲学家吗?

早在2500年前,庄子就反对正常是好差别是坏的观点。

【刘明显】莫把苟晶事件甩锅给儒家文化

那种“苟晶的命运源于孔子”的论调,表面看来振振有词,有理有据,实则漏洞百出,不堪一击。将苟晶事件归咎于孔子,归咎于儒家文化,这其实是一种赤裸裸的“甩锅”做法。这种做法,既会严重歪曲事实真相,也会严重歪曲传统文化,最终混淆视听,颠倒黑白。

【吴钩】苏东坡的“高考作文”

宋仁宗皇祐二年正月,万物生发的初春时节,仁宗任命翰林学士欧阳修为权知贡举,翰林学士王珪、龙图阁直学士梅挚、知制诰韩绛、集贤殿修撰范镇并权同知贡举,馆阁校勘梅尧臣为点检试卷官,主持当年的科举礼部试(省试)。

【林桂榛、周启荣等】古经“人心惟危(之危),道心惟微(之微)”究竟何义?

《荀子·解蔽》篇所引《道经》“人心之危,道心之微”的本义,是说一般人的思想要自我端正,要严格要求;而掌握了道的“至人”的思想则“无为”,不需要道德的约束、纪律的束缚。其主旨是强调君主“无为而治”,反对其陷于事务主义。

【曾海军】道理可以让人变得更强大,也可能更脆弱——写在二〇二〇届硕士生毕业之际

大学任教十余年,写过几次迎新辞,却还未曾写过送别辞。前几天晚上约毕业班同学聚餐,一来庆祝成功考博的几位,二来在即将离校之际算是告别晚餐。

【廖太燕】义宁陈氏与龙阳易家

去年冬,南昌大学刘经富教授惠赠了他刚出版的两种书籍:《陈宝箴诗文笺注·年谱简编》(商务印书馆)、《陈宝箴家族史料整理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令人欣喜异常。笔者闲暇仔细拜读,收获良多,对刘老师在义宁陈氏研究上取得的成就更为钦服。这两部著作集其数十年沉浸之功,拓展和深化了多个领域的研究,必定成为后世研究者无法绕···

【熊铁基】孔子问礼于老子再议

由于古书记载的零乱,孔子问礼于老子一事,自古以来就有许多不同说法,但终究不能否认其事。这里从以下几点再议论一下,想引起进一步的关注。

【罗容海】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古人说:‘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一旦有了‘心中贼’,自我革命意志就会衰退,就会违背初心、忘记使命,就会突破纪律底线甚至违法犯罪。”

【王语行】孔子怎么做父亲?

对于资质平平的孩子,过高要求,只会让他身心压力过大,如果再过于责备,还会伤及父子之情。孔子的可贵,在于他有平常心。尽管自己有高明的教学方法,但不能保证把孔鲤教成像颜回、子贡那样的学生。因材施教的办法,对学生如此,对儿子也是如此。

【吴钩】唐朝科举考试最公正?恰恰相反

以前读过一本制度史方面的书,里面说到唐朝的科举效果是最好的,绝大多数时候,唐朝科举考试都是公正的。我一直深信不疑。直到后来自己专门去了解科举制度史,才发现事实恰恰相反:唐朝的科举考试其实是最不公平的,也是最腐败的。

【陈益】钱穆的湖与湖上闲思

无锡荡口古镇,是学者钱穆的故乡。粉墙黛瓦的街区,恰如两片青色衣襟覆盖在河道两侧。一座座石拱桥、石梁桥似纽襻,把它们紧紧相连。苍颜斑驳的卖鱼桥,是从前进行鱼鲜交易的地方。天明时分,渔民们摇着小木船,陆续从湖荡那边进镇,浅舱里水花四溅,银光闪烁。刚刚在桥堍缆好船,手挽竹篮的主妇就围拢来了。

【把梦阳】王与霸:从历史现象到政治哲学

王与霸是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重要主题,如宋儒张栻所言,学者“论治体”,则须先“明王伯(霸)之辨”。

【姚小鸥】孔子与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观

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最为精要的理论概括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观”,这一历史观由《史记》而确立其在中国史学中的主流地位。《史记·太史公自序》说,其撰著“述陶唐以来”,“自黄帝始”,即以黄帝起始的古代世系记述为根基,建立中国上古史的年代学坐标。这一古史系统的建立基于深厚的中国史学传统,其学术渊源可上溯孔子。

【姚海濤】學生書局版《荀子集釋》印象簡談並文字勘誤

說明:因所勘誤之書為繁體字,故本文亦用繁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