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梁剑】试问豪杰今安在:从王开祖看永嘉学派一个被忽略的精神面向

居今之世,数百年来高歌凯进的现代文明已经到了某个临界点。展望未来,中国文明在挺立自信之后亟待进一步的觉醒?严中西之辨,忽古今之别,在人类的后经学时代以经学方式“弘扬”儒学,或为今日儒学发展最大之歧趋。孔子生于春秋,而不以鲁国限《春秋》;孔子如生于今世,必不以儒家限中国。人类整体如欲向死而生,必须在根本处转变思想···

【马清源】评李霖新著《宋本群经义疏的编校与刊印》

群经义疏是研治经学的基本典籍,也是传统中国学术的重要根基。时过境迁,现代学者接触的往往是以固定形态出现的义疏版本(以阮刻本及点校本居多)。学者习见于宋代以后经—注—释文—疏编连的形态,多数不会特意去了解宋代单疏本、八行本、十行本等丰富多彩的经书形态,更遑论它们本身独特的“前生后世”。

【吴钩】皇家林苑开放日,恰是樱花盛开时

每年的这个时节,樱花竞相绽放,以“三月赏樱,唯有武大”闻名于世的武汉大学都会如期举办樱花节,开放校园,让游客踏春赏花。

【吴钩】《赵匡胤》的宰相任命状,太好笑了

这篇文章昨天推送过,但由于本人看剧不仔细,将剧中宰相任命状的落款人看成了“赵匡胤”(实则是“赵光义”),导致在这一点上对编剧的批评有误,十分抱歉。

【衷鑫恣】高校国学课程的多寡与儒释道比重调查

本文选取国内七所不同层级、不同地域的普通大学为样本。其数据显示,中国高校已普遍开设国学或传统文化普及课程;但开课数量较少,多数院校往往限于一两门公共基础课甚至公共选修课。其教学内容,无论弱校强校,儒家文化是重点,道家次之,佛家最少。对此,四大外在因素在起作用,分别为民族文化传承的政治需求、德育教育目标、国际通···

【克利夫顿·马克】尚贤观是恶劣的骗局

尚贤已经成为首要的社会理想。无论意识形态如何,各个政客都频繁地谈到这个主题,人生的奖励---金钱、权力、就业岗位、大学录取---都应该根据技能和努力来分配。最常见的隐喻是参加竞争的选手必须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中获得与其功德相符的地位。从概念上和道德上看,尚贤被呈现为与世袭贵族制正好相反的制度,在那里,人的社会地位纯粹···

【吴钩】《大宋传奇之赵匡胤》这么编,也太雷人了

最近涮了几集电视连续剧《大宋传奇之赵匡胤》,发现槽点太多了。我说的槽点,不是指人物故事的敷演、情节的编排,作为电视剧,虚构故事情节是必需的。但在对白、剧中名物、道具等细节处理上,不能张冠李戴嘛。而《大宋传奇之赵匡胤》这方面的差错,非常之多。

【王杰】为政须有德,德乃政之本

本文论述了官德对从政者的重要性。中国先哲们在官德问题上有三个鲜明的观点:德乃立身之本、德乃为政之要、德乃立国之基。官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从政者的道德品质影响着社会的道德水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从政者的启示是: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德行,在实践中把做人和做官统一起来,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够造福···

【杜泽逊 张剑】一流古典名著的合格整理本——读点校本《毛诗传笺》

由西汉毛亨传、东汉郑玄笺的《毛诗传笺》称得上是中国古典第一流名著了,可是长期以来没有一个通行的点校本,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中华书局出版的孔祥军点校本《毛诗传笺》,收入“中国古典文学基本典籍丛书”,可以说弥补了这一缺憾。我和门生分工拜读了这个点校本两遍,明确感受到这是一部标点、校勘都过关的合格的整理本。

【许石林】茵陈:值得飞到北方去吃一碗,过季要等一年

乡谚:“正月的茵陈二月的蒿,三月割下当柴烧。”茵陈在正月里发芽,嫩芽灰白色,此时采下来晒干,色尤白,所以也叫白蒿。

【钱逊】宋儒为何选用四书作为基本经典——四书究竟讲了些什么(一)

宋儒为什么选《大学》《论语》《孟子》《中庸》编为四书,取代五经作为传承儒学的基本经典?基本的理由是要接续儒学的道统。

【杨朝明】关于利用传统文化激活企业家精神的提案

经济健康发展,实际是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走过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历程,全社会和工商从业者的发展,都呼唤激活企业家精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企业家成长,重视弘扬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的作用。企业···

【杨朝明】关于“举办国服评选,推出中华正装”的提案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礼仪之大”与“章服之美”是其主要特色,中国自古有“礼仪之邦”“衣冠上国”的美称,历来十分重视衣着服饰所蕴含的文化意义。衣着与服饰应为国家礼仪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需要大力挺立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今天,尤其不能没有自己的“国服”“正装”,“举办国服评选,推出中华正装”可以推动中华礼仪系统建设,唤醒中华文···

【杨朝明】关于“进一步重视弘扬乡贤文化”的提案

深深植根于中国乡村的乡贤文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文化资源,是传统文化在乡村的具体体现,是中华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根基。当前进行乡村振兴,首先大力培育和弘扬乡贤文化,深入进行新时代乡贤文化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总结,着力修复和建设乡村文化。

【杨朝明】关于在曲阜建设孔子大学的建议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曲阜发表重要讲话,就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打造孔子故里首善之区作出重要指示。依托孔子故里曲阜独特的文化优势,建设一所特色鲜明的“孔子大学”,是更好地弘扬传统,掌握儒学话语权,在世界儒学传播中居于主动地位的重要举措。

人大代表傅明先:传统文化要融入社会治理,充分发挥教化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时指出,要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教化群众、淳化民风的作用。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关键要做好挖掘和教化两篇文章,要解决好“群众接受、怎么接受”的问题。

政协委员谢阳举:重视文庙文化遗产,浚通“精神财富”的活水源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将文化遗产定义为文物、建筑群和遗址三类。随着文化遗产概念的不断发展,可以认为,凡是具有历史的、艺术的、科学的突出价值的人类文化遗存,都可将其归入文化遗产的范畴。将文庙纳入文化遗产的视野进行考察可以得知,文庙是一种具有珍贵历史文化价值的文化遗产。”

政协委员杨朝明:中国亟需一个孔子大学,女德乃社会之需

当下正值两会期间,澎湃新闻记者对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进行了专访

【李竞恒】中国古代司法的疑罪从无、从轻

传统中国司法制度的主流,尤其重视审慎,以避免冤案的出现。先秦时期司法精神的主流,主张司法的审慎与宽和,《论语·子路》中孔子主张“赦小过”,上博楚简《仲弓》作“赦过与辜”,《周礼·秋官司寇·司刺》也主张赦免幼弱、老耄与蠢愚这三种人。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疑罪从无或疑罪从轻。

【段宇】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宋代学校教育与区域意识的增长

梅村尚树先生在博士论文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力作《宋代的学校——祭祀空间的改观与地域意识》(『宋代の学校——祭祀空間の変容と地域意識』)于2018年11月由山川出版社出版。该书超越了教育史的范畴,综合了社会史与文化史的视点,对宋代的学校进行了历史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