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石林】过年,被严重低估了文化价值的陕西礼馍制度

渭南地区人性质直朴厚,大致还保留了这些古老的美好风俗。历史上,从宋代朱熹到清代顾炎武,籍贯外地的前辈君子圣贤,都很欣赏我们陕西人的性格。秦人普遍有坚刚不易之先天性格——大儒朱熹说秦人有刚德,刚德是成为圣贤的天资之德。也就是说,随风更易、乖巧灵敏的性格,不见得有什么不好,但不是圣贤之德的天资。

【柳华芳】春节嘲讽山东人,是一种文化堕落

儒家思想是伟大的,不然,中华文明凭什么领先世界几千年,日韩至今沿用深刻的儒家思想,也传承了中国古代的礼仪风貌。儒家、墨家都是伟大思想体系,各种流派在历史中不断演变,影响着历史进程和文明进化。

【张祥龙】最后的爆仗声:中国文化本能的"节日化"——“节日”现象学刍义

节日虽然与人有根本的联系,却基本上是超人为的。从其本性(第一来源)上讲,节日是不可规定的,不可强迫的。征服者与被征服者、规定者与被规定者、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主体与客体、观念理性与感官欲望……那里都没有真正的节日。节日是生命节奏与命运感受相交和而生发出的赞歌:它们是追忆之歌,又是希望之歌,也是及时行乐、忘怀得失之···

【吴钩】这才是非虚构:一位出身寒门的状元之祸

本文为非虚构,每一个字,每一个细节都出自史料,绝不迷惑人蒙骗人。

【杨香菊 刁兴泽】曾国藩读书治学的方法和境界

作为“清代三杰”之一的曾国藩,是中国近代不可多得的人物,其立德、立言、立功,为师、为将,深受毛泽东的称赞。他一生勤于读书,善于治学,读书治学伴随他叱咤风云的一生。在南宋著名教育家朱熹“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的读书方法中,曾国藩尤其推崇其“虚心涵泳”和“切己体察”的读书方法,并将其···

【许石林】背诵这篇300多字的八股文,能解决高考作文所有问题

邹国与鲁国为邻,鲁强大,邹弱小,经常发生边境冲突。有一次,鲁国进攻邹国,抢掠财产,还杀死了不少人,其中有33名邹国的官员即干部被杀。

【邹材清】清慎干练的彭端淑

《为学》的作者是清代四川丹棱人彭端淑,他不仅是一位文学家、教育家,名列“清代四川三大才子”,还是一位清慎干练的官员。

【顾农】什么是“文献”

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论语·八佾》)

【陈才】革故鼎新:朱子诗经学的构建

宋代时期,文化领域发生了显著变化,诗经学研究逐渐突破汉代诗经学束缚,呈现一片繁荣景象。南宋中期的朱子是在诗经学理论和注解《诗经》两个方面皆有所创获的代表性人物。他对于《诗经》演进历程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在审视历代诗经学者长处与不足的基础上自成一派,既上承汉代诗经学,又下启清代诗经学,还影响着现代诗经学。

【谢辉】元人研究朱子易学的成就与价值

在易学史上,元代常被看作一个成就寥寥的时期,学者常以“株守宋儒”一语概括。诚然,如从传统的象数、义理二途而言,元人确实未能突破宋儒藩篱。但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朱子易学诞生于南宋后期,正是在元代才走上了全面繁荣与飞跃式发展之路,这也是元代易学有别于前代的最大特征。

【谢茂松】从《尚书》到《资治通鉴》: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

进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在正确历史观的指引下,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吴钩】苏州与佛山:两种商业秩序的对照

各坊工价,总以九九平九五色(99银),按日按工给发,钱照时价高下

【许石林】不能写对联的文科生,你一定读的是假文科

对联这种文体极可爱,它通俗但绝不简单。能让人喃喃吟咏或高声朗诵的对联尤其好。

【倪富静】崇德立本的重德传统

在中华传统文化之中,崇德观念发端较早,可追溯至史前神话时期。不过,较为自觉的道德意识与思想则是在西周以后产生的。

【贺希荣】庸俗的实用主义与虚无的拿来主义——评李零“国粹多是国渣”

这篇“国粹多是国渣“,李零教授就是这样告诉我们的:中国是个大杂烩,说到底是个空篓子。可能李零教授所看到的“三古”本来就是如此。庸俗的实用主义与虚无的拿来主义,从来大抵是配在一起的两种元素。如此说来,李零教授在《我读论语》中说有些人“揣着明白装糊涂”,我以为他会不会在反其道而行之。

【许石林】你知道现在谈传统和旧礼俗有多危险吗?——独生子女婚后先到谁家过年

风俗习惯并非随时随地适应顺遂于任何人,可以说,之所以是风俗习惯,就在于它在执行过程中,会裁抑个人的行为和情感,这种裁抑是强迫性的,且从未停止。这正是风俗习惯的价值,简单说,就是取大多数之宜,方便大多数。

【吴钩】答问:宋朝真的“积弱积贫”吗?

一直以来,许多人对于宋代,是存在成见与偏见的,比如一说起宋朝,马上就会联想到“积弱积贫”。

【张清俐】由“纯文学”向传统文章学转向——发掘传统《尚书》学新活力

《尚书》被称为中华治政元典,承载着华夏民族的早期历史记忆。历代学者对它的形成、训释、流传等学术难题进行了持续不断的研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研治《尚书》的专经学问——《尚书》学。自20世纪初以来,大量出土文献被发现,并与传世文献相结合,极大地推动了《尚书》学研究。近年来,在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的支撑下,从比较学、文化传···

【许石林】粥有十德——你不知道每天喝粥有多好!

曾经用暖水瓶做粥,其法为:开水不要灌得太满,将生米放进去,盖上瓶盖儿,放一晚,次日早晨,倒出,生米已经变成晶莹鲜白的粥!不知道这样做究竟好不好,作为单身汉,或野外生活的权益之计,试试可以。我曾经在大学宿舍用这个办法做黄豆,很成功!

【龚彦成】《孟子》的理想人格之美

《孟子》作为一部重要的先秦儒家著作,不仅集中反映了孟子本人的政治主张和学术观点,还反映了孟子对于人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