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石林】“寒衣节”的倡议书,是否应该这样写了?

到底要说防疫,还是祭祀?你凭什么说你主张的就是文明?民间现行的传统习俗就不文明?动不动就宣布自己文明、别人不文明的是什么文明?“声色之于以化民,未也。”防疫是当前大事,固然。但是,防疫就是防疫,关文明不文明祭祀什么事!能不能好好学学中央文件?好好领会其中有关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

【廖建裕】印尼设国立孔教大学荆棘满途

宗教生活是每个民主国家的公民所应该享有的政治权利。孔教徒接受有关孔教的训练很正常,是民主国家人民应有的政治权利。回教传教士联盟公开反对孔教徒享有宗教生活的权利,就等于将后者变成Homo Sacer(神圣之人)。

中国新闻网丨浙江教育观察:今天,我们该怎样纪念孔子?

如今两千多年过去了,为何人们依旧持之以恒每年祭孔?这不是因为孔子的爵位、名号,主要还是因为他的文教之功。

优秀传统文化的青春传承 ——祭孔大典里的山东济宁青年

壬寅年公祭孔子大典于近日在曲阜孔庙盛大举行。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团济宁市委组织的710余名青年学生在仪式中担任了整体演职角色,展示了新时代青年靓丽的青春风采,以实际行动践行当代青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担当。

【成长】《熹平石经》见证书法的革新时代

从汉末至魏晋,书法迎来了转折与革新的大时代。盛行了四百年之久的隶书走向巅峰,草、行、楷等新的书体则从隶书中脱胎并日臻成熟,诸多书法名家接踵而至。从传世的碑帖之中,我们得以感受到三国时代的文脉悠悠。

【西奥多·达林普尔】迂腐是最好的护身符

我担心我们正在快速进入一种社会状态,其中书呆子的生活成为最佳护身符,能够防止现在盛行的道德和哲学(更不要说身体)丑陋的侵袭。在世界上找一个谁也不在乎的角落呆着,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进行研究。这将是你前往一条小溪的生存之道,没有游客会返回打扰你的安静。

【海伦娜·德·布雷斯】你的人生哲学是什么?

很多学生想要的一件重要之事是“人生哲学”:处理人类困境的大概框架。哲学扮演这个角色的观点十分流行,但是,很多学生在高中时拥有更强烈的人生观,中西部外围的某些变节者老师为学生们开列存在主义者的经典著作。

【阿兰·莱维诺维茨】迷惘颂:将虚假的简单性替换为复杂的真理

如果没有迷惘困惑,我们就会变得如暴君那样缺乏灵活性、过分自信、刚愎自用。宗教对科学,左派对右派,我们对他们这种刚性二元对抗占据最高地位。改变几乎是不可能的---能带来变化的唯一方式是强化自己已有的信念,这不大可能像加速度那样带来真正变化。

【雷蒙德·塔里斯】本是尘土,归于尘土

我们奋力逆流而上,但潮流从内部淹没了我们,也从外部淹没了我们,结果,我们成了一条可溶解的鱼。我们反抗,尝试让自己的身体保持干净,让我们的房屋保持干净,但都徒劳无功。最后,我们自己或者变得整洁或者变得混乱不堪,解体了。我们最后一次打扫灰尘,随后自己也成了尘土。

【孙海燕】谁入佛老归六经 ——思想史上的《近思录》系列之三

说起宋明理学与佛老二氏之纠缠,俨然翻开了一本彻头彻尾的糊涂账,其间充满了复杂的融合与斗争。今天较为流行的看法是,程朱等儒者遥承孔孟,近汲佛老,创建了一种适应时代的新儒学。但就当事者而言,无论是程朱理学,抑或陆王心学一系的思想家,都决不会认同此说,前者多批评后者“阳儒阴释”,后者则当仁不让,自诩最得圣学之真血脉。

【高小强】孟子与滕文公——壬寅年《孟子》研读札记(之五)

孟子行王道仁政的实践,或可以说,正式自滕文公始。当文公尚为世子时,一次外访途中不惜绕道专程拜访孟子,而“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亦即朱子所谓:“性者,人所禀于天以生之理也,浑然至善,未尝有恶。

​【李辉】《诗经》 歌唱研究的方法与维度

传统的《诗经》歌唱研究或是局限于“《诗》是否全入乐”、风雅颂的音乐分类等宏观问题,或是停留于礼乐制度、乐官制度等研究方面。但显然《诗经》歌唱研究更应突显“歌唱”这一研究主体,除了探讨《诗经》歌唱的仪式属性、歌唱方式、歌唱主体等具体问题外,以“歌唱”为切入点考察颂、雅、风诗体递兴中所反映出的诗乐机制及其历史嬗变也尤为···

【蔡贤军 张舜清】儒家仁爱观对于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思想意义

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背景下,为促进人类通力合作、维护人类生命健康而提出的一项重要主张。而要实现这一主张,就必须坚持生命至上的价值原则。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生命至上”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仁爱传统的价值追求和中华文明人命关天的道德观念。

【吴万伟】尴尬的译者

创造性需要刻苦学习、艰苦工作、熟练掌握媒介,而且最重要的是精致的敏感性和对痛苦和孤独的体验。(Scruton, 2012)译者可能是那些将年轻时的思想家梦想破灭后,如今满足于把天才的思想介绍给他人的失意者,正如作家梦破灭者最后当了老师,为孩子们讲授文学作品一样。

让文明交融之光烛照未来 ——第八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综述

日前,“2022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 第八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举行,来自不同国家、地区,不同肤色、不同教育背景的专家学者和嘉宾代表相聚儒家思想的源头——山东曲阜尼山,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共赴一场文明之约和思想盛宴。与会人员围绕“人类文明多样性与人类共同价值”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探讨,从不同的文明视野,梳理不同文明的特质及···

【杨芹】以“德”为首 ——朱熹诗学的创作主体论

朱熹最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在追本溯源、格物穷理,这种思维方式投射到诗学领域,主要体现为对诗歌的本质、终极价值、终极影响因素、终极审美理想的探索与认定。就影响因素而言,朱熹认为创作主体的综合素养对诗歌成就具有决定性作用

【杨福忠】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

2022年5月《求是》杂志第10期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文章在谈到“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问题时,引用古语“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强调我们“既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又要防止两极分化,切实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

【王善军】宋代读书风气何以盛行

宋代读书风气十分盛行,从帝王“日阅三卷”(《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太平兴国八年十一月庚辰,中华书局校点本,第559页,以下简称《长编》)到乡童“朝诵暮弦”,(《嘉靖延平府志》卷一《风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本)整个社会表现出浓郁的读书气氛。时人甚至说:“人生至乐,无如读书;至要,无如教子。”

【徐大明】早秦尊王天下的精神与传承

尊王天下的精神,就是尊重、维护、保护、巩固一代王朝和一朝天子合法性及其权威性的精神;早秦尊王天下精神,从远古伯益开始,到商汤时期的费昌、中衍和他的后代,西周时期的 孟增 、造父 、非子、秦仲、庄公,东周时的襄公、文公,乃至以后的秦穆公和秦献公,秦孝公,都有很好的传承;从秦惠文王到秦昭襄王,再到秦始皇,他们背叛早···

【高希中】《大学》“格物”释义辨析

“格物”出自《大学》,《大学》本是《礼记》中的第四十二篇,至宋代时,朱熹将其从《礼记》中单独抽出,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儒家思想乃至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