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北素有“忠义之邦”的美誉,那儿的人重气节,为人耿义,名士辈出。那么,历史上“忠义之邦”缘何而来,又是从何时开始有此美名的呢?答案就藏在四川省岳池县境内一块明代御史题写的石刻里。
黄爵滋(1793-1853年),字德成,号树斋,江西宜黄(今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人。清代廉吏、禁烟名臣,与林则徐、邓廷桢等并称“三忠”。
在北京市怀柔区总长约65公里的长城沿线上,有一座为文史学家和旅行爱好者所熟知的“御史楼”。它位于怀柔区渤海镇,海拔752米。在其所处的旺泉峪长城段中,它地理位置最高,建筑规模也最大,是一座二层、五眼的敌楼(城墙上御敌的城楼,也叫谯楼),上层有一栋坐北朝南的瓦房,称为“楼橹”。
这是一张北京西长安街街景的老照片。照片中右侧的双塔玲珑秀丽,相挽而立。这就是如今已经无法看到、位置曾在西长安街电报大楼前一带的双塔庆寿寺。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大军攻破北京城,崇祯帝在煤山(今景山)吊树而死,明朝灭亡。崇祯帝的大臣工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范景文在双塔旁投井殉节。
《直指按晋训廉谨刑约言》石碑刻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立于临晋县衙署所在地(今山西省临猗县临晋镇),现保存于临猗县博物馆。石碑为长方形,长95厘米,高71厘米,厚15厘米;碑文为楷书,从右向左,凡31行,401字;碑文结字精紧内敛,运笔平正稳健,由时任巡按山西监察御史李若星撰发,临晋县知县杨名显勒石。
在孟子故里山东邹城,有一座孟庙,又称亚圣庙,为历代祭祀孟子之所。庙内古木森蔚,碑碣林立,庙周围有红墙护围,总面积65.3亩。
在江苏淮安市盱眙县城区北部,有一座历史文化名山“第一山”。宋元以来,众多文人墨客、翰林学士在这里留下了大量的碑刻和碑碣,其中不乏苏轼、陆游、杨万里、米芾等名家之作。山名即出自北宋书法家米芾所题的“第一山”碑刻。
江一麟,字仲文,号新源,明代廉吏,正德十五年(1520年)生于婺源江湾(今属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中进士,历任知州、知府、布政使司参政、户部右侍郎、都察右佥都御史、右副都御史、右都御史等官职。万历八年(1580年)病逝于治理黄河的工地上,终年61岁。著有《易说》《尚书约旨》《安吉川志》等。
颜真卿(709-785年),字清臣,祖籍山东临沂,为琅琊颜氏后裔,家学渊博精深,五世祖颜之推著有著名的《颜氏家训》。
杨深秀(1849-1898年),字漪邨、仪村,本名毓秀,山西闻喜县仪张村人。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中进士,授刑部主事,累迁郎中。
在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思顺乡齐云山村有一处险要之地——茶寮,那儿有一块悬崖岩石,岩石上留有王阳明石刻碑文真迹,名为“平茶寮碑”。
韩愈(768-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包拯(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府合肥(今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人。
海瑞(1514-1587年) ,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今海口市)人。明代著名清官,一生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
孝是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作为儒家思想集大成者的朱熹,从小就受到儒家孝文化的熏陶,他在五岁时就开始阅读《孝经》,很快就明白其中大意,并在书上题写了八个字:“若不如此,便不成人。”
湖南走向世界,有很多张亮眼的名片,而王船山这个名字,就是其中非常夺目的一张!
在春秋时代,除郑国子产等几位世卿有心救世以外,本人原在下层地位,而有心救世的,像战国时许多人物一般,或许不见得没有,但却没有一人能和孔子相比,这从所有流传下来的历史资料可以肯定
“我决定北上了。”他摆了摆青灰大褂,苏州的湿气仍黏在周身,而此时北平的初秋应是清朗舒畅的。
走进庭院深深的岳麓书院讲堂,两壁“忠孝廉节”四个巨幅石刻大字赫然入目。据说这是南宋大儒朱熹在某日清晨,沉思片刻,即兴泼墨,留给书院的一件历史遗产。
王阳明,名守仁,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和军事家。作为古代大儒,王阳明堪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典范。他乐山好水,自称“山水平生是课程,一淹尘土遂心生”。王阳明一生游历极广,行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在其现存的六百余首诗歌中,与山水有关的诗作约占三分之一,他用诗歌绘就了一幅中华大地壮美秀丽的山水人文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