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汉民】左宗棠的狂狷人格

狂、狷代表的是两种对应的文化人格的类型。但是,明清湖湘士人在思想上推崇狂狷型人格,在生活中则是狂狷型气质。这里以历史人物的具体个案王船山、曾国藩、左宗棠为例,探讨这种“狂狷”型人格的形成机制、文化内涵、思想特点。他们的“狂狷”型人格,体现了中国传统士大夫对“君子”人格的追求。本公众号将从"狂、狷的精神气质特征"、"王···

湖南人的精神从何而来?读懂他,你才算真正了解湖湘文脉

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别称王船山,距今400年前的明朝末年出生于衡阳。他19岁进岳麓书院读书,22岁考中举人,29岁投奔南明永历帝抗击清军,南明灭亡后,隐居乡间,著书立说,终老林泉。

【朱汉民】近代湖湘士人对王船山圣贤与豪杰精神的诠释

王船山的人格精神与近代湖湘士人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他上承屈原,下启曾国藩、郭嵩焘、谭嗣同、毛泽东。近代湖湘士人通过对船山人格精神的理解、诠释,而对湖湘士人的人格精神建构产生重大影响。晚清以来,湖湘士人对船山人格精神的解读,一方面强调其道德理性与楚蛮气质的结合,承传了王船山对屈原人格的解读;另一方面又特别强调内···

【朱汉民】湖湘人士对​船山德性与气质的诠释

探讨湖湘士人精神气质的形成,必须重视湖南地区的乡贤典范对湖湘士人精神气质形成的影响。在湖湘文化史上,王船山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终老于斯的湖湘学人,他的精神气质更加具有湖湘地域文化的根基,特别能够激发湖湘人士的桑梓之情,故而王船山对湖湘士人的人格精神建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周可真】经师、人师:一代通儒顾炎武

顾炎武(1613—1682),字宁人,又字石户,度变姓名为蒋山佣,学者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明清之际著名学者。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朝廷批准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从祀文庙,从此,他们被举世公认为清初“三大儒”。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更盛赞顾炎武“不但是经师,而且是人师”。

【朱汉民】王船山的人格特质

探讨湖湘士人精神气质的形成,必须重视湖南地区的乡贤典范对湖湘士人精神气质形成的影响。在湖湘文化史上,王船山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终老于斯的湖湘学人,他的精神气质更加具有湖湘地域文化的根基,特别能够激发湖湘人士的桑梓之情,故而王船山对湖湘士人的人格精神建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蔡迪琴】奔永而来的致堂先生 ——胡寅永州打卡记

胡寅(公元1098—1156年),字明仲,学者称致堂先生。于宋哲宗元符元年(公元1098年)出生于建州崇安县,他刚出生就面临了生死抉择,只不过选择权不在他。“寅,安国弟之子也。寅将生,弟妇以多男不欲举。安国妻梦大鱼跃盆水中,急取而子之。”这是《宋史·胡安国传》当中的记载,他本是胡安国弟弟胡淳之子,最终被胡安国受母命收为养子,···

黄榦:朱熹理学第一传人

黄榦(1152~1221),字直卿,号勉斋,长乐青山人。少师从朱熹,后成为其女婿,并被朱熹视为道统继承人。历知新淦县、汉阳军、安庆府等,多有善政。以大理丞转承议郎终仕。卒谥文肃,赠朝奉郞。尝讲学白鹿洞书院,生徒广众。提举湖南学政时,奏请朝廷,以公帑易茶陵田350亩为石鼓书院学田,给养诸生。一生著述颇丰,可考的专著有《五···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武夷精舍忆朱熹

公元1183年,大儒朱熹带领一众弟子来到武夷山,荷锄挑担、垒石砌瓦,建起了武夷精舍。他在这里讲学授课、著书立说,伴着微风徐徐、书声琅琅,朱子理学播下思想的种子,流传近千年。一起走进武夷山上的朱熹园,通过三句古语忆朱熹。

【李志和】张正笏:清代湘中名师,双峰书院首任山长

张正筠(1699-1783),字书思,号笔石,别号澄山遁叟,双峰县石牛乡台洲人,清代湘中著名教育家,赠奉直大夫。乾隆十七年举人,官武陵教谕,师范肃然。先后主讲涟滨、东皋、双峰等书院二十余年,弟子成名者甚多。极力倡导儒家正学,其教泽之流风余韵,非止一代。后世曾国藩之父曾麟书、一代儒将罗泽南等,皆为其再传弟子。又以诗书传···

【王兴国】“六经责我开生面”:王船山哲学思想的历史影响与时代价值

王船山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他抱持“六经责我开生面”的学术信念,以深邃的理论思辨,对中国传统哲学中前人许多争论不休或者理解错误的理论问题,提出自己独到见解,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哲学的理论宝库。正因为如此,他的许多哲学思想为近代一些先进人物观察和处理所面临的时代问题,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这也就是所谓船山哲学···

【许寿辉】闽学干城蔡元定

蔡元定,字季通,俗称“西山先生”,南宋建阳人。一生不求功名利禄,“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潜心问道,是著名的理学、乐律学、堪舆学家。其与朱熹亦师亦友,常对榻讲论,通宵达旦,“云谷”“西山”,以灯为号,学问相长,成就了一段交相辉映的历史佳话。凡古书深奥生僻之处,元定过目能解,朱熹赞曰:“人读易书难,季通读难书易”,视其···

【祝安顺】多面孔子,唯念君子

按照李零先生书中所说,《论语》全书共16022字,含重文(《丧家狗:我读〈论语〉》,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6页),按照杨伯峻先生的统计,《论语》中“君子”出现了107次,就全部文字来说,“君子”一词出现频率接近千分之七。如果按照学者所说,“‘君子’与‘仁者’有时可以相通”(吴正南:《“君子”考源》,《武汉教育学院学报》,···

【陈亮】南通:张謇从未远去

岁月流逝,在张謇短暂的一生中,他以一己之力创造了众多的近代中国第一,张謇创办了国内第一所私立师范学校、第一个商会、第一间渔业公司、第一所博物馆、第一个医学院等。在他逝去近百年的南通,仍能寻找到他当年留下的深深烙印。

【林存阳】一代朴学宗师钱大昕

有清一代学术,历经大、精、新三个发展阶段,对传统学术做了颇富成效的整理和总结,并体现出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独特治学取向、旨趣与关切。在此历程中,乾嘉间诸学人,或赓续清初顾炎武、黄宗羲、阎若璩诸大师所倡治学之途辙,或别辟蹊径,拓展学术新领域,而尤以朴实考经证史之特征,彰显出其时的学术格局与气象。其中,钱大昕可谓一承···

【樊树志】“一代完人”刘宗周

“一代完人”四字,是乾隆皇帝弘历对刘宗周的评语,很值得细细玩味。

【崔庆】战场父子兵——范仲淹与范纯祐

公元1038年,西夏元昊称帝,开始持续袭扰宋朝边境,西北局势不断吃紧。1040年,宋军大败于三川口,朝野震惊,范仲淹从越州任中北上,被举荐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主张积极防御,以待战机。1041年,宋军在好水川战役中再次失利,范仲淹转任管勾环庆路部署司事兼知庆州,上攻守二策状,试图破解西北危局。战场风云变幻,家国重任如山,良···

【刘克敌】陈寅恪与弟子的学术交往

对于陈寅恪和弟子的关系,此前研究大都集中在陈寅恪如何指导学生以及学生后来是否背叛老师方面,具体人物则以对蒋天枢、刘节、汪篯、金应熙、周一良等人研究较多。故此处仅论述较少被关注的朱延丰、姚薇元两位,他们入清华后即拜入陈寅恪门下,和陈寅恪关系一直较为密切。

【梁钦元】我的祖父梁漱溟与毛泽东的交往

毛泽东坚持要梁提出批评。梁漱溟沉吟了片刻,就直率地说:“希望你在人格上,不要轻于怀疑旁人;在识见上,不要过于相信自己。”毛听过之后点头微笑,相约再会。

【黄卉】张载精思力践的治学之道

张载不是坐而论道者,而是起而行之者,他始终将个人的学术活动与国运民命、匡时救世紧密联系起来。从“少喜军事”、出入佛老,再到归向儒学、立志弘道,再到晚年著书立说、开宗立派,在他一生的治学实践中,治学与经世始终是高度统一的。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