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公羊学”第七次会读记录

十年,春,王三月,辛卯,臧孫辰卒。

“春秋公羊学”第六次会读记录

秋,八月,公會諸侯、晉大夫盟于扈。諸侯何以不序?大夫何以不名?公失序也。公失序奈何?諸侯不可使與公盟,眣晉大夫使與公盟也。

【尔雅台】太极图说义解(修订稿)

针对今人的科学语境,吾作有《太极图说衍义》(白话言,未完成)。因不甚满意,故以朱子《太极图说解》为底本,参考曹端(明)《太极图说述解》和马一浮《太极图说赘言》,遂成《太极图说义解》,以作为今科学语境下宗易之门梯也。吾解宋儒经典,全不在学术,旨在会其语脉,而顺其义理,以接引当下。尔雅台。西元2018.3.20。

【曾小蕙】在纪念王船山诞辰404周年船山读书会上的即兴发言

虽然王船山是否真的是洪门的先贤很难考究,但我总觉得中国致公党的“致力为公”和王船山论证的“公天下”,是一脉相承的。船山思想是一座高峰,是一座宝库。清代学者刘献廷称:王夫之学无所不窥,于《六经》皆有说明。洞庭之南,天地元气,圣贤学脉,仅此一线。

“春秋公羊学”第五次会读记录

结合上文“八月,乙亥,晋侯讙卒。”知此处葬是:不及时而不日,慢葬也。按照《春秋》之例,诸侯五月而葬,大国卒日葬月。

“春秋公羊学”第四次会读报告

诸子之尊卑依母亲的尊卑为序。按照礼制,诸侯一娶九女:嫡夫人及其姪(嫡夫人兄之子,即侄女)、娣(嫡夫人的妹妹);右媵及其姪、娣;左媵及其姪、娣。具体的尊卑,何休云:“嫡夫人无子,立右媵,右媵无子,立左媵,左媵无子,立嫡姪娣,嫡姪娣无子,立右媵姪娣,右媵姪娣无子,立左媵姪娣

“春秋公羊学”第三次会读记录

六礼,婚姻礼仪。指从议婚至完婚过程。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币、请期、亲迎。其中,纳币和迎亲是较为关键的环节。

“春秋公羊学”第二次会读记录

生者魂魄相依,死者魂魄相离。入壙前犹有还魂之可能,故祭先祖之附身。是以入壙之前为丧祭,入壙之后为吉祭。

“春秋公羊学”第一次会读记录

“公即位”这一记载真正是从文公开始的。

【田文军】“文化失调”与“礼俗”重构——梁漱溟论“教化”“礼俗”“自力”与乡村建设

梁先生认为,中国这个国家,“集家而成乡,集乡而成国。”要振兴中国文化,只有“从乡村作工夫”,通过在乡村建设中恢复“教化”、“礼俗”、“自力”的文化传统,“伸张、发挥、开启”“理性”,重视“自力”,发挥中国人的“主体力量”,重构乡村的“社会构造”,恢复乡村的社会秩序,才能够在整体上达成“重建中国新社会构造的目标”。

【赵金刚】恻隐与亲亲——仁孝何以一本?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而孝则是“为仁之本”。但从经典诠释的角度,却会发现“仁”与“孝”之间的张力:仁更具备普遍性内涵,孝则更强调血缘性。但如果从生生和万物一体的角度入手,重新审视仁孝关系,就会发现,仁孝之间并不截然分开,仁孝不是二本,仁孝恰恰展现了人在万物一体中的真实存在。

【肖俏波​】谁之国家?何以安全?——先秦儒家国家安全思想论析

先秦儒家从春秋战国政治现实出发,反思了“谁之国家”“何种国家”“谁之安全”“何种安全”“何以安全”与“谁享安全”等问题,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国家安全思想。针对先秦时期的国家危机及其原因,先秦儒家提出了道济天下以卫治道、仁政惠民以得民心、尊师重儒以广教化、正名养心以正人伦、明善诚身以位天地等解决方案,主张享受国家安全成果的主体···

【孙海燕】论儒家现世精神的起源

从思想与人物看,孔子等经典儒家阐明“仁道”,强调“为仁由己”“敬鬼神而远之”,为儒家的现世拯救找到了内在的人性根基,天道、人心由此成为国人的基本信仰。儒学在成为国家主导思想之后,又反过来陶冶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现世精神从此在本民族心理中积淀下来。

【任剑涛】儒教建构与儒家的现代适应性路向

超级完备性学说的儒家需要打散结构、分散功能,是适应一个价值、知识和秩序均已多元化的社会机制。在心灵(神性)秩序的建构上,儒家转向儒教;在社会秩序上,儒家转向了哲学;在义利关系上,儒家转向了伦理学。古代儒家勿需这种分流即可整合社会秩序、德性秩序与心灵(神性)秩序;在现代处境中,儒家的三种转向努力均有收效、均受考验。

【专访】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系教授艾恺:文化传承发展具有世界意义

国际学界对于中华文明的历史和发展、中华文明的当代意义等问题,一直怀有浓厚的研究兴趣。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在海内外学术界引发热烈反响,再次掀起国际学界研究中华文明的热潮。

【刘增光】教化与制法:郑玄《论语注》中的孔子形象

郑玄对《论语》意义世界的建构,重在构画出孔子之圣人形象。孔子隐圣同凡,以谦卑的姿态诱进和教化世人,与凡民共同生活在礼仪共同体中。而礼仪法度实则正是源于圣人之制作,圣人是秩序和文明的开端。制法的圣人与谦卑的圣人构成了圣人的两面,而这两面恰体现于《乡党》一篇中。

【王淇】陈焕章的分配正义论

一方面陈焕章主张按生产能力分配,并用“禄以代耕”合理解释了不同劳动的价值大小;另一方面又通过“不与民争利”原则限制差等,使其更符合公平正义。陈焕章之所以如此重视儒家的公平分配,是因为要回应工业时代中国何以生产滞后的问题,故而他对西方分配正义学说和经济学方法的使用是一种移花接木、六经注我的形式。

【易冬冬】儒家礼乐的新开展——贺麟的礼乐观

传统礼乐文明在近现代呈现为解体与重构的双重变奏。就对礼乐的现代性诠释而言,贺麟集民国学人之大成,强调礼的宗教性、道德性与艺术性的合一:一方面主张吸收耶教的精神以充实礼教的宗教性,这是对孔教派将礼宗教化的继承与超越;另一方面将康德在知识论中的先验感性时空引入行为领域,认为礼是道德律与由理性所规定的时空的合一,其···

【姚海涛】“父母官”的先秦典籍渊源及其思想意蕴

《孔子家语》与郭店楚简的“民之父母”彰显出了忠孝两难的现实困境。《孟子》“为民父母”则以“仁政与王道”强调了对统治者的期许与对民生、民权的重视,《荀子》则集“民之父母”之大成,从理论层面解决了忠孝两难困境,涵具了后世“父母官”的大部分意蕴。

【姚海涛】荀子对智性的阐扬及其与科学的关系

《荀子》写作方式、天人观皆透显出其对智性的大力阐扬。建基于此,荀子重智与科学间的关系呼之欲出。前贤对荀子与科学间的关系概有肯定说、否定说与关联说三种观点。其中关联说最为客观中肯。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