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宝】论朱熹的理学与美学的融通

朱熹的理学与美学并非截然为二,而是二位一体。朱熹的理学构成了其美学存在的本体,即道者文之根本;同时,由于美学的存在,朱熹的理学不再是苦涩难咽的道德戒条,而趋向于‌“从心所欲不逾距‌”的合和之境。至此,朱熹理学构建了其美学存在的骨架,美学拓展了理学的视野。进而,美学的存在,进一步遏制了理学由儒家滑向法家深渊的趋势。···

【杨泽波】“太虚即气”之“即”当为“是”义考论——对牟宗三解读的反思

牟宗三将“太虚即气”之“即”解释为“不离之即”,属于“六经注我”,意在凸显儒家“天道性命相贯通”的传统,以完善三系论的分判。我们可以借此消化牟宗三的儒学思想,但不宜认为这就是横渠思想的原貌。不明白这个关系,受牟宗三影响形成先入之见,是造成目前横渠研究多有混乱的根本原因。

【周建刚】“周程授受”奠定了郴州濂溪书院在宋明理学中的特殊地位

2021年11月7日,应郴州市文旅广体局邀请,石头记读书社组织专家团队到该市调研赋能文旅融合大计,专家实地考察了裕后街、苏仙湖、濂溪书院、女排训练基地等现场,并就该市濂溪书院修复利用、郴州夜游文化品牌打造、高端文化论坛策划等进行座谈研讨,本文为周建刚教授发言。

【程旺】儒学的医疗与医疗的儒学——儒学生命教化论的一个新维度

从儒学与中医学互为观照的历史传统看,儒学和中医学都主张身心一体,且都未忽略身心、内外之间的交关、交互影响,二者都是生命的学问、教化的学问,都指向生命的教化,儒与医之间可以相得益彰、互为启益,将两个视域结合起来,生命的教化可以更有厚度。

【曾海龙】从“断裂说”与“游魂说”看观念儒学的存续

如果以外在的视角拘泥于特定的理论模式或某些具体的史实,当然不能对作为思想价值观念的儒学存续作出肯定的解读。儒学在现代如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与政教制度相互制衡并获得效用,那么现代儒学就展现出一种与传统儒学完全不同的存在方式,进而彰显儒学价值的普遍性。

【王中江】《儒家的一贯之道:成己、成人、成物和“仁”的精义》现场互动

儒家的学问是为己之学,是成就自我、成就他者、成就万物的生命之学。儒家的仁爱首先是自爱。基于自爱而产生的共情,推己及亲是孝敬父母,是爱父母;推己及人是爱人,是人类之爱;推己及物是爱物,是万物一体之爱。这是儒家"仁"的精义和普世价值。

【李若晖】《诗·商颂·那》礼制与郑玄更礼

在汉代之前,儒家从未执掌过政权,其礼学传承中也缺乏经国大典。西汉元成之际,今文经学直接以家人之礼的亲亲来制定经国大典,未能奠定大一统王朝立国之基并展示其历史意义。代之而起的古文经学则致力于为现行体制辩护,激烈指责今文经学“推士礼以致于天子”,并以现行体制为基准,在儒学内构建超绝性的天子之礼。

【刘溪】儒生与科技:从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看清初士人格物风尚

清初文人纳兰性德以诗词著称,而其所著《渌水亭杂识》为学界所忽视。其实,该书作为一部专研格物的笔记,不仅包含诸多传统格物门类,还涉及许多西方科技的内容,对于研究明末清初科技发展与儒学内在转型等问题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王中江】儒学的新开展与公共实践:韩愈的典范性

在儒学延长线上的韩愈,面对儒学内部的单向度发展和萎靡的现状,面对佛学和道学的挑战,以别开生面的魄力和使命担当,苦心建立儒学的道谱和自我认同,阐扬儒家的精神和价值,以无畏的道德勇气实践和证成儒家的入世苦行。作为一位真正的儒者,其言其行都具有典范性。

【王国明】“太一”发微——基于天学视域的考察

“太一”大致经历了从天学到神学再到哲学的嬗变脉络。象征北极或天极的位置,正是“太一”天学意涵的核心,也是其基源性意义所在,其神学或哲学意涵皆由此派生与展开。因此,无论从神学信仰还是哲学意涵上理解“太一”,均须以其最初的天学背景为底蕴

【杨朝明】正本清源认识中国儒学

2021年12月18-20日,由河北省儒学会主办,河北省儒学会学术委员会与教育普及委员会联合承办的第二期儒家经典学习班在石家庄开班。本期学习班礼请著名儒学家,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孔子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杨朝明先生及其弟子担任主讲。学习内容为儒家经典《大学》《中庸》。

【赵金刚】从“文化心理”与“文化自觉”看儒家伦理的当代建构问题

当代的文化与伦理建设,可以将“文化心理结构”和“文化自觉”作为分析中国实际的方法,强调其方法论意义。我们应抱着一种既不复古又不全盘西化的态度,找寻儒家思想的当代定位,实现儒家思想的当代价值,进而促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罗淼 甄龙】论王船山“有限的”历史进步论

事实上,王船山的“历史进步论”仅在民众生产生活之器和与之适应的社会政治制度这两个有限的维度上成立。其历史进步论有两种模式:一是线性进步模式;二是“旧破新立”的沿革模式。不过,在有限的维度内肯定历史进步,不等于王船山是绝对的历史进步论者。

【宋立林】孟子性善论的五重层次

孟子的性善论是性本善论,不是性向善论,其论证包含着五个层面的问题,其一,“人性由人禽之辨而显”,此层面是楷定人性的外延;其二,“圣人与我同类”,此层面突出“本善”非“向善”;其三,“可欲之谓善”,此层面突出内在主体;其四,“即心言性,即情显性”,此层面综合阐明性善之说;其五,“不善非才之罪”,此层面廓清恶非本有。

【韩星】从历史的视角看礼教

对于礼教,须从历史的观点来看,回到源头加以考察,剖析其深刻内涵,衡定其历史地位,以儒家经典为依据,讲清楚其内涵与地位、意义和价值以及后来的异化。应当在深刻反思其发展演变历史的基础上,正本清源,返本开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仁为本,仁礼并建,构建具有自由、平等精神,充满人文关怀的新时代的新礼教。

【黄玉顺】研究冯友兰新理学的意义——冯友兰新理学研讨会致辞

今天来讲我们研究冯先生新理学的意义,不是要去继承他的某些具体的哲学结论,而是要学习他的基本方法,特别是他的那种基本精神和态度,以此启示一种复归与重建,即复归于我们的本源性的生活情感,在这种大本大源上重建中国哲学。

【陈彦军】中国式政策试验:国家制度保持实践性的重要方法

中国式政策试验提供了在经济社会变迁的不确定环境下最大限度反复试验,同时不会导致社会分裂,并让决策过程公正而合理的一种解决问题机制。对于全球治理,中国也必然能够贡献出中国智慧。

【盖琳】为何理解中国共产党要从中华文明根性入手?

从2005年开始在欧洲议会工作至今,我接触过不少欧洲的政党。因为工作需要,我参加过一些议会中日常的党团大会,如人民党团会议、欧洲保守与改革党团会议等。我也参加过几次英国保守党的年会、地区会议、选区会议,并在两次欧洲大选中为英国保守党拉选票。由于欧洲议会欧中友好小组是一个跨党派的组织,议员们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党派,···

【专访】杨朝明:为什么说儒学是超越时空的思想?

随着“考古盲盒”带热考古,《天工开万物》等网络短片让传统技艺重回公众视线,传统文化正在重新变得流行。如果说传统文化是一棵大树,儒家文化无疑是树干,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时指出,儒学本身是超越时空的思想,只要人类还生活在一起,哪怕百代之后,也仍然能作为为人处世之道。他既为传统文化的一些···

【专访】吴根友:“天人合一”观念何以塑造了今天的中华文明?

自古以来,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要处理的三大重要关系之一。梁漱溟曾论及关于人的三大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际关系,以及人己关系。但现代生态危机暴发之前,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从历史角度看,人类文明的发展就是逐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建构自然的过程。在中国,“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占主导地位,倡导人与自然···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