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鹏 马涛】辛弃疾的家世与家风

辛弃疾的家世,历来不甚了然。清代嘉庆年间辛启泰撰《稼轩先生年谱》,曾据族谱述及辛弃疾五世世系;20世纪30年代,邓广铭著《辛稼轩年谱》,苦于找不到辛氏族谱,仅据辛氏《稼轩先生年谱》照录其世系。

【裴学进】徐三重《家则》之训诲观点

徐三重(1543—1621),字伯同,号鸿州,松江华亭县(今上海青浦区)人。明万历五年(1577)进士,后经殿试以第二甲登科,授刑部主事,年七十八岁终。一生专事读书治学,卒后学者称其鸿州先生。徐氏一生著述颇丰,有《兰芳录》《牖景录》《鸿州杂著》《史记通表》《言古余论》等二十多部著作行世。

【姜玉峰】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家教观念

五千余年历史演进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家教智慧,其内蕴的修身成人之法、轨物范世之教、齐家治国之道,对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大有裨益。应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中的家教智慧,既传承其中的“常道”,又“通古今之变”,使这一宝贵文化遗产成为推进新时代家庭文明建设的丰厚滋养。

【李红军】历代御史碑刻之十 李若星《直指按晋训廉谨刑约言》碑:民之一丝一缕,···

《直指按晋训廉谨刑约言》石碑刻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立于临晋县衙署所在地(今山西省临猗县临晋镇),现保存于临猗县博物馆。石碑为长方形,长95厘米,高71厘米,厚15厘米;碑文为楷书,从右向左,凡31行,401字;碑文结字精紧内敛,运笔平正稳健,由时任巡按山西监察御史李若星撰发,临晋县知县杨名显勒石。

【张洪涛 陈志勇】历代御史碑刻之九 钟化民《祭孟母文》碑:孟氏家风承千年 监察···

在孟子故里山东邹城,有一座孟庙,又称亚圣庙,为历代祭祀孟子之所。庙内古木森蔚,碑碣林立,庙周围有红墙护围,总面积65.3亩。

【吴精通 程永华】历代御史碑刻之七 江一麟《祠规》:子孙幼冲时必教之以孝悌忠信

江一麟,字仲文,号新源,明代廉吏,正德十五年(1520年)生于婺源江湾(今属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中进士,历任知州、知府、布政使司参政、户部右侍郎、都察右佥都御史、右副都御史、右都御史等官职。万历八年(1580年)病逝于治理黄河的工地上,终年61岁。著有《易说》《尚书约旨》《安吉川志》等。

【李昊轩 蔡相龙】历代御史碑刻之二 包拯《书端州郡斋壁》:清心为治本 直道是身谋

包拯(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府合肥(今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人。

【宋柳杨 毛勇锋】历代御史碑刻之一 海瑞"寿字碑""去思碑":节俭祝母寿 政德留人间

海瑞(1514-1587年) ,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今海口市)人。明代著名清官,一生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

【王杰】《诫伯禽书》:中国第一部成文家训

《诫伯禽书》的作者是周公。周公大约生活在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个儿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曾两次辅佐武王东伐纣王,并制礼作乐。因其采邑在周,爵位为上公,故称周公。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周公历经文王、武王、成王三代,既是创建西周王朝的开国元勋,又···

【马爱菊】钱文选与《钱氏家乘》

钱镠第三十二世孙钱文选(1874—1957年)编纂的《钱氏家乘》,内容博赡、体系完备,涵盖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四大层面,为钱氏后人提供了进德修业、处世治家、经世济民、安邦卫国的价值指引与实践智慧。

【张燕 宁波】从为官之本到居家之训 ——张岳崧的《家训十则》

张岳崧(1773—1842年),字子俊,琼州府定安县高林里(今海南省定安县永丰乡高林村)人。幼时聪慧好读书,七八岁时,与孩童游钓,书不释手,常常“旁及史传诸书”“述古人事娓娓动听”。嘉庆九年(1804年)31岁的张岳崧广东乡试中举,5年后殿试一甲探花及第,传胪唱名时,嘉庆皇帝特谕“何地无才”。

【龙大轩 史良】传承文化基因 营造良好家风

开展家风故事接力宣讲,以“最美家风”浸润千家万户;开设儿童心理健康家长直播课,为家庭教育提供科学指导;举办运动健身等交友联谊活动,让文明健康婚育新风更加深入人心……在今年的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期间,全国妇联协同各地组织了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活动,聚焦传承好家风、涵养好家教、建设好家庭,积极营造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

【孔丽】述圣子思传家风

孔子诗礼庭训对孔鲤及后世子孙具有重要的影响。孔子自身的行为举止、学识涵养,营造的家庭氛围等,影响也特别大。可惜孔鲤先孔子而去,没能将孔子思想发扬开来。值得欣慰的是孔子的孙子子思能继承和发展孔子思想的精髓,在思想学术上很有造诣。另一方面,子思作为孔子嫡孙,对孔氏家学的传承、家风的形成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孔···

【孔丽】孔子奠家风根基

孔子被后人尊为“先师”“至圣”,他本人却说“吾少也贱”,不敢自称“圣与仁”。孔子为何这样说呢?他是怎样成为“师”与“圣”的呢?这要从孔子的家世和一生来说。

【周国林 周文焰】传统民间规训与儒学的基层化传播

我国古代家训、家规文化源远流长。尤其是明清以来,伴随着宗族庶民化、组织化加强,家训、族规空前繁荣,形成族谱与规训共盛现象。民间规训内容契合儒家精神,涉及生活方方面面,强调以道德伦理修身,建立起治家、处世的哲学,让子孙有所遵循;并多引用史实典故、嘉言懿行进行通俗化诠释。民间家训族规以其庞大的体量和广泛的受众群体···

【鄢一龙】导之以德、约之以礼、齐之以政、裁之以法 ——古代中国的治理本末次序

古代中国的治理,一条重要准则是“德主刑辅,礼法合治”。治理本末次序是导之以德、约之以礼、齐之以政、裁之以法。德礼为根本,而政法为治道之末。“克明德慎罚”“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德是内在规范,礼是软规范,政法则是硬规范,这既是长治久安之道,也是治理成本最小化的系统化治理方式。

【徐昌盛】陶渊明家风:勤学力耕 崇德尚廉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被称为“田园诗派之鼻祖”,其“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陶渊明一生淡泊名利、安贫乐道、躬耕田园,这种清高耿介、勤劳朴素的品格与其家风熏染是分不开的。

【鲍红信 孙晓峰】古人的治家智慧(上)

中华民族视家与国为紧密联系的整体,倡导修身齐家而后治国平天下,故而历来重视治家,在数千年的实践中,先贤在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以家训、家书、家谱、家礼等形式广泛流传。这些宝贵的治家理论与实践凝聚着先贤的心血和智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闪烁着永恒的光芒。

【王永祥】传承良好家风 弘扬中华美德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长期延续过程中形成,体现家庭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格,需要代代相传和世代遵循的价值准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正己正家的修齐信条、奉行勤俭齐家的治生理念、提倡推己及人的处世原则、注重规范约束的外力保障,为现代家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对涵养新时代良好家风具有重要意义。

【张天社】治家三策重报国 ——清代关学大儒王心敬与他的家风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中国思想史上有名的“横渠四句”。横渠先生,即是宋代大儒张载,“学古力行,为关中士人宗师”。自张载开创关学,此派绵延至清末,名家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