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文化或教养的建立一定是“人惟求旧”,即回向历史源头的差异化实现;但人类的普遍之“爱”的一般性价值,乃由此而奠基。科学义的“器”世界的“求新”,亦将由此而获得其合宜的方向性及无穷的动源。
本文用《尚书》与《四书》互解,以为《四书》凡曰“学而时习之”、“博学于文”、“博学之”等,皆专取“学于古训”之义;至于学与习之关系,比照教之与学、学之与思,可谓有“半事”、“全事”与“后事”形态之不同;惟孔颜而下,即在孔门,降而及于后学,学与习、博文与约礼均衡之格局,似有“习”字渐轻而约只在博中做之趋势。同时,以《说命下》与···
盖圣道贵博济,必由尽己性尽人性以至于位天地育万物,自是一贯。故大学明德必至亲民,中庸成己必至成物,论语修己必至安人安百姓,孟子独善其身必至兼善天下。此即子贡终身行恕之终事也。
《论语》“就有道而正焉”的“道”,长期以来一直被解释为“道德”之义,若深入研究孔子“道”的蕴含,发现“就有道而正焉”的“道”当指孔子所向往的“文武之道”,即“周道”。孔子整个人生以追求恢复“周道”展开,从政、学习、教学无不以“周道”为价值评判标准。孔子及其弟子也成为“就有道而正”追求“天下有道”的最早实践者。
《论语·宪问》:“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自古学者多以为是使者赞蘧伯玉,孔子赞使者。
朱子等解为“性—情”连说或对说的情感之情,这缺乏读书及语法能力,完全离谱。刘宗周说:“今人读书,只为句句明白,所以无法可处;若有不明白处,好商量也,然徐而叩之,其实字字不明白。”
正义曰:此篇大指明贤人君子仁知刚直。以前篇择仁者之里而居,故得学为君子,即下云鲁无君子斯焉取斯是也,故次里仁。凡二十七章。
《论语·述而》篇“天生德于予”章中之“德”,旧注多解为“道德、秉性”,笔者解为天命之责任。
论语乃孔门圣经也。惜时下注本杂乱,血脉难接,迫切需要标准读本。而学以阶圣,当有次第,故这个读本又需要分级。少儿读经以理解语境语意为主,是为初级。及其稍长,则需要以通义理为主的读本,是为中级。未来则需要以通公羊大义,进而以六艺之教而通贯之的读本,是为高级。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正义曰:学而后政,故此篇所论孝敬信勇皆为政之德也,圣贤君子乃为政之人也。凡二十四章。
在目前的学术界,康、郭那样的诠释方法已经基本被抛弃了,但究竟该如何理解《礼运》一篇,又成为一个新的问题。笔者认为,《礼运》虽然并没有康、郭二先生所认为的那种乌托邦思想,但其中仍然体现出关于礼的演进的重要问题,这在礼学思想中非常重要,而且与汉唐礼学的历史性理解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2018年12月16日,李守力先生参加由中国公益创新研究院主办的第一期“慈善文化会讲”,受聘为中国公益创新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并发表就职演讲:《从经学视野看慈善》。
论语乃孔门圣经也。惜时下注本杂乱,血脉难接,迫切需要标准读本。而学以阶圣,当有次第,故这个读本又需要分级。少儿读经以理解语境语意为主,是为初级。及其稍长,则需要以通义理为主的读本,是为中级。未来则需要以通公羊大义,进而以六艺之教而通贯之的读本,是为高级。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