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建裕】印尼设国立孔教大学荆棘满途

宗教生活是每个民主国家的公民所应该享有的政治权利。孔教徒接受有关孔教的训练很正常,是民主国家人民应有的政治权利。回教传教士联盟公开反对孔教徒享有宗教生活的权利,就等于将后者变成Homo Sacer(神圣之人)。

王学典:2022尼山论坛呈现三个明显变化,具有独特价值

“尼山论坛的另一独特价值,就在于它敢于担当,克服困难,聚集全球众多学者与政要,并致力于让更多人沿着这一方向思考,通过文明对话探寻人类共同价值,并通过共同价值引导人类走向新的有共识的历史阶段。”

【田飞龙】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论辩中的“一国两制”话语之争

无端指责香港国安法及呼吁干预香港司法程序,只能是对香港法治与“一国两制”的摧毁,是对香港公共秩序与每个人自由权利的威胁,与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正当职责背道而驰。我们确信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能够明辨是非,采取正确的理解和行动。

【田飞龙】如何读懂第三份台湾问题白皮书?

两岸关系未来发展的重要变量是台湾社会自身的变化和相向而行。两岸和平统一是两岸中国人的共同事业。“台独”危害性和美国干预的危险性在此次“裴洛西风波”中暴露无疑,而解放军环台军演及国际社会的多数共识构成对台湾社会的严格刺激和政治警醒:谋独邪路,倚美无望,统一才是正道。

【谢茂松】佩洛西窜访台湾,如何理解这两个“本质”问题?

2022年8月2日,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不顾中方强烈反对和严正交涉,窜访中国台湾地区,严重侵犯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严重破坏台海和平稳定,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严重错误信号。

【吕帆】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传媒责无旁贷

日前,《求是》杂志刊发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为深化中华文明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转化工作指明了方向。

【师英杰】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2022年第14期《求是》杂志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文中指出:“‘出乎史,入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我们党历来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看待中华民族历史,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再一次凸显了我们党对历史的态度:敬畏历史,尊崇历史,善用历史思维···

【孔新峰】儒家文明根脉 中华民族原乡 ——评两集纪录片《三孔春秋》

近日,两集纪录片《三孔春秋》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文国际频道播出,引发公众积极热烈的反响。该纪录片是按照中宣部统一部署,在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指导下,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和山东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作为一名出生于“三孔”所在地山东曲阜、在学术界耕耘的孔子后裔,深感这是一部匠心独运、制作精良且深切契合时代···

【田飞龙】香港回归25周年,习近平讲话传递出哪些重要信息?

2022年7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对“一国两制”在港实践进行经验总结和法理阐释。25年经验表明,“一国两制”在实践上是行得通的,在法理上是内在融贯的。“必须长期坚持”的庄严宣告,破除了一切形式的“一国两制”质疑论和失败···

习近平的文化情怀:“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

2021年3月22日,武夷山九曲溪畔,正在福建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朱熹园。

【田飞龙】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的困境、转型与前景

香港青年是这些内外挑战中的重要参与力量,其展现出来的价值追求具有激进性,行动方式具有破坏性,影响后果具有颠覆性。“修例风波”成为香港青年的一场颠覆性的“颜色革命”运动,暴露出“一国两制”制度体系在国家安全范畴的制度缺陷以及国民教育的短板效应,也证明“爱国者治港”的社会政治基础还未真正巩固。

短评:为何忘己无私是谓“大公”?

香港《大公报》创刊120周年,这一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报纸立言为公,文章报国,在华语世界享有很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田飞龙】“一国两制”香港实验的得失与前景

今年是香港回归25周年,是总结、反思与再出发的好时机。这25年包含两个阶段:前15年(1997-2012),中央权力高度节制;后10年(2012—2022),中央权力积极作为。

【甘生统】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到海南去时,就对海南的同志说,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海南最强的优势和最大的本钱,是一笔既买不来也借不到的宝贵财富,必须倍加珍爱、精心呵护。九百多年前,苏东坡被贬海南儋州时,就写下不少描绘海南风景的诗句,如‘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飞泉泻万仞,舞鹤双低···

【易富贤】美国堕胎法案争议对中国的警示

几十年的计划生育,弱化了对生命的敬畏,中国是世界堕胎率最高的国家之一。高堕胎率其实是生育文化、家庭价值、生命伦理衰微的标志。尽管中国实行了二孩、三孩政策,但是被扭曲的生育文化难以逆转,生命伦理底线尚未重建,堕胎率也居高不下。荀子曰:“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美国在堕胎问题上取得的思想成果,值得中国借鉴。

【李竞恒】汉服学位服及礼器

直接简单用西式僧袍学位服,在当时来说也是节省成本的。但随着2003年之后汉服的兴起,尤其是这些年在社会上影响力的急剧扩大,是否有必要恢复汉服学位服,就成为摆在面前的一个问题了。中华文化当然具有包容性,但包容性并不是指要以丧失自我或自虐为代价。

【刘伟见】用正心明德补“钙”铸“魂”

灵魂是身体的主宰,只有铸牢思想之魂,才有精神之成长。而精神之成长犹如身体一样,需要“钙”的补充。此《大学》所谓“富润屋,德润身”也。在6月17日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用理想信念强基固本,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用优秀传统文化正心明德,补足精神之‘钙’,铸牢思想之‘魂’,···

【田飞龙】为什么说“九二共识”是两岸和平统一进程的里程碑?

今年是“九二共识”30周年。去年11月,中共中央在“第三个历史决议”中明确提出了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并将“九二共识”纳入其中,作为两岸关系的前提和基础。一个中国原则正是“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也是反制“台独”及外部干预势力的底线依据。而“九二共识”是两岸和平统一进程的里程碑,是客观存在的政治共识,“共谋统一”内含其中。

【田飞龙】你的印太,我的亚太:中美地缘政治斗争的无解漩涡?

2022年仍是全球秩序大变乱的一年。新冠疫情未止,乌克兰战争正酣,美国拜登总统于5月下旬密集访问东亚国家,23日在日本东京正式宣布启动“印太经济框架”(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简称IPEF),首批纳入13个国家。美国同时宣布支持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并在台湾问题上高调宣布“武力介入”。

【于晓风 孔玉瑶】稷下学宫:齐国给予后世的非物质文化瑰宝

《战国大学堂之稷下学宫》以剧情类纪录片的语言重绘稷下学宫峥嵘,着力于民族现实、民族记忆、民族认同与民族想象的互动关系,从影像时空美学角度重铸民族建构的文化意识作用。在中国与国际视野下展现了齐鲁思想文化对中国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体现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