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飞龙】“勤王”动员令是一场美国民主的911

特朗普只是药方,对药方的政治批判与清理,无法取代对美国真实问题与矛盾的诊断和回应。美国民主重建不是以批判特朗普结束,而恰恰是以其为负面典型和反思开端,并有勇气直面特朗普主义所捕捉和提出的相关问题,相应设计和提出具有真正科学性与民主建设性的制度化解决方案。

【李竞恒】 江浙两头婚的历史渊源与“存亡继绝”

江浙地区民间正在自发兴起一种“两头婚”,即男不娶女不嫁的小家庭,兼顾男、女父母双方家庭,生两个小孩,分别跟祖父、外公姓。对于江浙地区两头婚的兼顾父系、外祖系这一现象,在独生子女特殊时代,尤其具有“存亡继绝”的仁义意义。并且,也符合传统华夏习惯法的补充救济措施。

【谢茂松】展望2021年的中国:熔旧铸新的文明脉动

预测与展望2021年的中国,离不开与回望2020年相结合。回望之大者,离不开回望2018的中美贸易战、2020的抗疫以及脱贫完成。疫情加速了文明、大国的兴衰进程,兴者愈兴,衰者愈衰。中国在疫情的考验下加速了对于自己体制的完善,同时也更自觉、深刻地理解自己的文明底层结构,从而愈发增强其最深层的“文明意识”。

【谢茂松、牟坚】文化强国的核心是文明内聚力

中华文明作为世界史上唯一的连续未断裂的文明,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中华文明的内聚力,其价值观就是《礼记》所说“亲亲”与“尊尊”,也即是孔孟的“仁义之道”,“亲亲”之“仁”代表和谐,“尊尊”之“义”代表秩序,二者形成文明体内部必有的张力。政立基于教,文教凝聚于儒家士大夫阶层对于以经、史之学为核心的中华文明原典之传承与诠释。

【刘根勤】张謇、南通与文庙

南通历史短浅,但能后来居上,是基于江苏文化厚积薄发的特征,更因为是有了张謇这样继往开来的伟大人物。文庙是他一生事功的源头,是教育的核心,是社会的灵魂,也是中国能够“迭代”进步的密码。我们缅怀张謇,复兴文化,重修南通文庙,是保护华夏文脉的不二选择。

【冼岩】电影《金刚川》好在哪里?“正能量”“小粉红”错在哪里?

专门戴着显微镜找茬,还能有让人说话的地方吗?还有什么话能够被说吗?这一刻,我为“正能量”悲哀。那种把自己的理念、理想神圣化,容不得一丝一毫不同杂色的想法、做法似乎正在回头。历史证明,这种做法只会使“正能量”阵营的朋友越来越少、敌人越来越多,最终物极必反。

【屠凯】“内卷”根本异化了大学教育,世界一流应有明确的教育认识和目标

在学分绩已经和真实世界的社会环境、期待利益脱钩的条件下,“内卷”居然迫使部分学生更深地沦为学分绩的奴隶。从过去通过学分绩竞争取得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变为为学分绩而学分绩的时间精力浪费。陷入“内卷”,哪怕是围绕未来经济利益而取得的低质量发展实际上都已经没有了,更谈不上围绕个性而取得的高质量发展。

【田飞龙】治港范式转型:从“粗放治理”到“精细治理”

对港精细治理已入正轨,也是整个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部分。其前景如何同样是一个巴掌拍不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香港社会和特区政府的政治成熟、国家认同及自治能力的实际增长。这在香港治理进程中构成了某种“二次回归”及香港自治能力的“二次发育”。香港到底如何能够适应和发育好,是“一国两制”下半场的关键。国家只能提供基础条件与环···

【吴启讷】语言政策:多样、单一还是通用?

语言权利和国家认同是一个日久弥新的话题。从比较历史的角度看,西欧民族国家体系普遍强力推行单一语言制度,倾向“单一”“一元”;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同时保障各族民众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重在“通用”和“多元一体”,后者是个人权利、前者则是国家责任和公民义务。

【李竞恒】婚姻的神圣性从何而来?民政部没搞清楚

婚姻的“神圣性”恐怕不是来自于民政登记或领取结婚证等现代世俗程序,而恰恰应该是落脚在“中华文化的传统”上。实际上,世界各民族的婚礼最初都具有传统礼俗甚至宗教文化的背景,这些根植于古老礼俗的文化,都是自带“神圣性”的。如古希腊、罗马的婚礼,被视为家族宗教圣火、祭祀关系的内容,是神圣的礼仪。

【谢茂松】朝贡体系并非西式霸权

朝贡体系,作为古代中国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的来往方式,往往被西方有些政治人物曲解甚至污名化为霸权,殊不知这恰恰是西方自身历史的投射;而个别周边国家对此也同样有曲解,或者视之为霸权,或者视之为中国单方面的让利。

【谢伏瞻】抗疫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力量

中国人历来抱有家国情怀,崇尚天下为公、克己奉公,信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和衷共济、风雨同舟,倡导守望相助、尊老爱幼,讲求自由和自律统一、权利和责任统一。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和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中,中国人民显示出高度的责任意识、自律观念、奉献精神、友爱情怀,铸就起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精神防线,充分展···

【济楚】意识形态对决是逃脱不了的硬仗——论破解港独台独之道

意识形态上的失声和弱势,其实是经济、科技实力慢慢强大的现代中国在国际上最大的软肋。时至今日,香港和台湾社会已完全拥抱西方的「普世价值」,所谓的「港独」、「台独」归根结底就是不惜割断与中华民族的族源、文化联系也要拒斥加入现代中国。这种离心离德,本质上是延续西方舆论对中国官方意识形态的妖魔化和刻板成见。

【吴忠伟】梁肃、李翱与唐代天台止观之学的儒学化

在诸宗并起之中唐,湛然以标志性的“无情有性”说与止观之学的重构推动了天台学的发展,促成了天台学的中兴。从宗教思想形态学角度看,湛然以“止观之学”定义“天台”,开辟了天台佛学对儒学新的诠释维度:由关注作为“礼法”的儒学,转向作为“心法”之儒学。在此基础上,唐中期的梁肃(753—793)与唐后期之李翱(772—836)二者以士人身份,深···

【陈明】驳“七夕非情人节论”——为中国情人节辩护兼及其他 [修订版]

传统节庆有基础可以更新,现代生活有情绪需求有待释放。七夕情人节主题的强化可以说是一个利多弊少甚至可以说两全其美的好事,在它刚刚开始的时候,从学术角度建言当然是学者的权利和责任。但学者也应该情醒,自己是阐释者而不是立法者,对待民风民俗,还是采取“从众”的态度为好。

【王彩霞】发挥乡贤文化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

乡贤文化是由传统乡贤创造的植根于家乡的本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贤”。深刻理解传统乡贤文化的内涵,挖掘传统乡贤乡村治理中讲仁爱、重民本、崇正义的经验与智慧,有利于弘扬传统乡贤文化,有利于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白彤东】从美国的认同政治之弊来思考中国的留学生和移民政策

在外国人来华留学乃至移民的事情上,一方面,我们不应该不设门槛,甚至是给予外国移民和留学生超国民待遇;另一方面,我们要意识到,国家的强大,在于吸引全世界的精英。在仇外与媚外之间,我们要找到一个真正有利中国强大的中道。

【徐子峯】乱港资本家与可爱的小市民

大陆新儒家主张“大一统”的思想,在我看来不止是三代这种历史纵向的“统”,也需要有两岸三地这种现实横向的“统”。如果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一国两制是一个阶段的话,那么这个阶段的历史任务是我们用一种比较柔性的方法来解决祖国统一的问题。那么这个阶段有没有完成的一天?而统一后的国家想象是应该提前在三地都有所铺陈的。

【王学斌】“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该句出自《孟子·离娄上》。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引用了这句话。一个“诚”字,在儒学史特别是北宋以来学说发展中意义非凡。

台湾「统派猛将」王晓波生前撰文:下辈子一定要做一个太平盛世的中国人

岛内“统派”标志性人物、“老保钓人”、“中国统一联盟”(现转型为“统一联盟党”)前副主席王晓波不幸病逝,享年77岁。王晓波去世的消息传出后,两岸友人纷纷致哀,称其去世“让祖国统一大业蒙受重大损失!”儒家网特别编发王晓波教授生前所撰两文,以表达深切悼念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