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坚持要梁提出批评。梁漱溟沉吟了片刻,就直率地说:“希望你在人格上,不要轻于怀疑旁人;在识见上,不要过于相信自己。”毛听过之后点头微笑,相约再会。
所谓做回自己,就是摆脱所有人伦关系,把自己的过去清空掉,仿佛这样就可以剩下自己。要学就出国留学——比老家更广阔的是都市,比都市更广阔的是外国。自己永远在别处,传统文化只是埋没了自己。上百年来的自我摧残之路,流毒之深远,《三十而已》承其余绪而不自觉,如此而已。
古今事理无限,观察角度无限,知识更无限。宇宙之规律稳定,人生社会则复杂难明。客观实证,以求人生社会无涯之知,殆矣!惟知本者,可以不殆。
从全球化的历史到逆全球化的对策,说来也简单:就是当年人家要跟我们做生意,我们不干,他就弄鸦片毒品和船坚炮利来打;今天我们要跟人家做生意,人家不干,我们既不能贩毒,也不应发动流氓战争,而是应该象孔子告诫的那样,身处蹇难则“反身修德”,自强不息,徐以图之,等待时机。唯其如此,才能给自己带来最后的强大,给人类带来最后···
荀子“欲不待可得,求者从所可”章何解
张申府一再强调天文、音乐、科学、逻辑、群分,前二者与荀子很相似。
田辰山先生《马克思主义与儒学融通的底层逻辑》一文,是某友去年3月函我而让我点评的。东海大不以为然,略予批判。而今此文早已公开发表于《文化软实力》等处,网上多处可以搜到,已没有保密的必要。故将当时的批语公开。是非曲直,公诸天下。功我罪我,任之而已。
心可向善,也可向恶。
荷蓧丈人说孔子,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论语》总章四六六)公孙丑问孟子,曰:“《诗》曰:‘不素餐兮!’君子之不耕而食者,何也?”
“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辩[辨]知[智]”,性质即性材即材性,材性有美恶,即使材性美良,即使心辨[心识]智明……该处完整全句意思是:即使材性良好、心识上乘,得交接正面的贤良而靡积进步,反之交接不贤良而靡积退步堕落。
《荀子·解蔽》篇所引《道经》“人心之危,道心之微”的本义,是说一般人的思想要自我端正,要严格要求;而掌握了道的“至人”的思想则“无为”,不需要道德的约束、纪律的束缚。其主旨是强调君主“无为而治”,反对其陷于事务主义。
大学任教十余年,写过几次迎新辞,却还未曾写过送别辞。前几天晚上约毕业班同学聚餐,一来庆祝成功考博的几位,二来在即将离校之际算是告别晚餐。
本文系微信学术讨论文字,全文分八个部分,共约1.8万字,由林桂榛复制微信等文字并略作整理,未刊稿,欢迎转载。
中西文明的根性,至今难以改变,也已表现为底下中西文明体系对抗的根本冲突。自由、人权、法治、国际法,乃至以个人自由为根本的西方民主,其实均源于西方的本质实体观与超越律法观。崛起中的中国,显然处处在挑战西方文明在过去几百年所建立的这些典范。虽然他目前所表现的,似乎主要是民族主义式的权力意欲,然而背后实有更深沉的文···
所谓“现代舞”,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跟随无厘头、无病呻吟、故弄玄虚的“现代音乐”而起的——所谓潮流所及,必然会波及并影响所有文化艺术门类,各艺术门的妖怪们会应运而生,舞蹈也不可能独善其身。
让我静静。我一定火不了,也不想火了。你们看我所言所写,全是违忤大众的逆言,公号上每发一篇,固然增粉,必有取关。这样怎么会火?
某友发来一段视频,视频中人说测试一个人是否有做学术的性格心理等等,他朗读了一段据说是西方哲学家黑格尔写给朋友的信,信中批评《论语》不是哲学、虚伪。看看读到这封信的人是愤怒还是冷静,如果是愤怒,就不适合做学术,因为其封闭、不开放云云;如果是冷静,大概就适合了。
面对层出不穷的怪异世相,人们的反应无非两种:一种是含笑不屌;一种是含屌不笑。许多人给我发短视频:某脊梁级院士在接受采访中植入广告,严重违反什么广告法。我对此含笑不屌,一点儿也没感到惊讶。
如果我们仔细读《论语》,会发现孔子在有心地对两个范畴进行创见性的发挥,一个是“仁”,另一个就是“君子”。后世更多把眼光投向了“仁”,却对“君子”多少有些忽略了。其实,“君子”是“仁”在具体人格上的展露,也是“圣”的一个升进式过程的呈现。
赛先生、德先生与和先生代表着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支点:经济发展、社会公正和生态保护。与“和先生”同行,人类才有可持续的经济和可持续的民主。不要让经济发展抢了“和先生”的地盘,这地盘是人类最后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