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彤东】最后一位君子——敬悼张祥龙兄

祥龙兄1949年生人,今年73岁,是孔子的年龄。对一个真君子,也许这是他的时间到了吧。但这么想,并不能改变我们对世间失去了最后的君子而感到伤感与哀恸。

【齐义虎】敬挽张祥龙老师

从现象学到孔夫子,学兼中西通一贯;自尊德性而道问学,性达天人第一流。

【方朝晖】敬悼张祥龙先生

学贯东西,究天道终极,先生之超迈绝群;道通古今,阐人伦至理,先生之儒雅大风。

【王瑞昌】挽儒哲张祥龙先生

孔仲尼,李老聃,海德戈,治一炉东西哲学;智思力,实存感,真情性,修通身表里贤人。

【刘青衢】感其气象,爱其思想——张祥龙先生千古

张祥龙先生以现象学方法极力阐发孝道,卓立学界,意义甚大。这样的孝道首先固然发生在每个人的家庭父子之间,然推而广之,师弟之间,先贤与后学之间,莫不有孝道存焉。尤其从广义的文化立场看,我们每一个儒生,每一个对华夏文明抱有温情与敬意的中国人,对炎黄祖先,对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对孔子,何尝没有孝道,何尝不应该尽孝呢?这···

【毛朝晖】悼念张祥龙先生

未来,我还会开设“比较哲学”,还会指导学生研读张先生的《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也还会重温与张先生雪泥鸿爪的交往,而张先生那长须拂胸、古服古行、仙风道骨的形象也必然会一次又一次地浮现在我的眼前,为我传递源自他那独特的精神世界深处的缘在讯息。

讣闻丨张祥龙先生逝世

当代“大陆新儒家”代表人物张祥龙先生,于2022年6月8日不幸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3岁。先生治学广泛,著述等身,以现象学与中国思想的相互激荡与会通为方法,归本于儒,终成一家。先生是当代儒学复兴运动中的一面旗帜,他提出的很多发人深省的观点已经成为中国思想的路标,为同道、后学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唐文明】敬悼张祥龙老师

道通天地,与至圣先师同寿,立德功言于九州;思入风云,与海德格尔同游,汇中西印为一流。

【张祥龙】我与贺麟的师生缘

贺先生个子不高,在家里还常带着一顶软帽,帽沿下露出白发。人极温和可亲,说话之间不时露出真正快活的微笑。他的眼睛尤其清亮,在激动时会放出异彩。

【白彤东】需要澄明的幽暗意识——在张灏先生追思会上的发言

一个有追求的学生或者学人,总会想他能去为这个世界贡献点什么东西,正面和建设性地贡献点什么东西,而不只是去传播别人的思想。张先生已经在开始做这样的工作。这种情况下我们如果不能做其他事情,不如就好好读读张先生的书。也许我们未来有机会的时候,能为世界文明的丰富与深刻做出一些贡献。

【徐波】幽暗意识与儒家思想的新展开

真正跟张灏先生结缘是非常偶然的一个机会。我在港科大第一年的TemporaryAdvisor(临时导师)是陈荣开老师。我做他RA(ResearchAssistant,即研究助理)的时候,工作刚好就是整理张灏先生的bibliography(书目)。这个工作本来是不要求去读那些书的,但是陈荣开老师希望我尽可能去把那些论文和书中篇章都找到,所以自己也花了很多工夫···

【孙明】现代中国史学义理之路上的高大身影 ——纪念张灏先生

“现代中国史学的义理之路”,这个题目不一定准确,我不能确知张灏先生的学术本位,在他心中史学与义理究竟是怎样的关系。但是,张灏先生的研究确实给“现代中国史学的义理之路”这个中西古今之间的大哉问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启示。

【成庆】追思张灏先生——思想史研究的典范

本文为成庆老师在4月27日“张灏先生追思会”上的发言,经作者审定,刊发于此,标题为编者所拟,感谢成庆老师授权转载!

【孙明】现代中国史学义理之路上的高大身影 ——纪念张灏先生

作为一个后辈学人,我无缘得见张灏先生,没有任何的往来。但是我从90年代末开始,读张灏先生的著述二十多年,特别是在自己的学习和思考要进入到一个新的领域,或者有一些现实中的困惑的时候,往往都会把张先生的书拿出来读,包括这两年我想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政治传统,也反复地读张先生的书。

【丘为君】追忆张灏先生早期的思想学术发展与生活点滴

本文为丘为君老师在4月27日“张灏先生追思会”上的发言,经作者审定,刊发于此,并由编辑部做出必要的技术性处理,感谢丘为君老师授权转载!

​【王东杰】寻求近代中国的意义世界

刚刚听过贺凯兄声情并茂的回顾,特别感动。感谢张先生的弟子们给我这样一个对张先生表达敬意的机会。我从来没有见过张先生,只是他的一个读者,因此我从读者的角度来讨论一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萧延中】张灏先生研究“超越意识”的价值和意义

无论从哪个角度讲,1989年对我来说都是一个大坎。那一年是“五四”运动70周年,在高力克教授等主持下,出版了“五四与现代中国”丛书,我也是编委之一。张灏先生的《危机中的中国知识分子:寻求秩序与意义》,是这套丛书中学术分量最重的书,以至于自1980年代以降的30多年中,这部著作的学术影响力经久不衰。正是这部著作使我第一次知晓了···

【任锋】大转型的光与影之子:追思张灏先生

他在前人思想的延长线上继续诚挚地思考:除了在物质上的近代化以外,近代中国知识人能否引领知识与观念的革新?在传统和现代之外,找到自己的精神归属,并开拓新的公共领域?

【周若愚】台湾陈伯元先生的心愿

一,嘱咐百余亲传弟子,如南阳语言文化学院有教学需要,须鼎力相助,不可推辞。二,将平生所藏万余册图书,捐赠给南阳语言文化学院。三,将灵骨交付友人带回南阳,安放于南阳语言文化学院。

【孙海燕】逝者李泽厚——谨以此文送别一代大思想家李泽厚先生

我大抵将李泽厚定位为一个卓越的、有着极强的学问头脑和理性能力的思想者,一个情系中国并关心人类命运的公共知识分子。“理性”是我描述李泽厚生命世界的第一个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