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段玉裁 撰《说文解字注》出版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撰,清乾隆嘉庆间段氏经韵楼刻本。张文虎、唐仁寿批注。框高十九厘米,宽十三点九厘米。每半叶九行,行二十二字,小字双行同,白口,左右双边。清代说文学著作,以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影响最深、传播最广,被王念孙称为“盖千七百年来无此作矣”。段玉裁初为《说文解字读》,后在此基础上撰成《说文解字注》。···

陈维昭 张文达 主编《张文达藏稀见清代科举文献汇编》出版

陈维昭,1960年生,广东省汕头市人,复旦大学文学博士,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担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科举文化研究分会主席团主席、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程攻关项目《清代稀见科举文献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已主编出版专著《稀见明清科举文献十五种》《日本所藏稀见明清科举文献汇刊》。

崔大华 著《儒学引论》《儒学的现代命运》等出版

崔大华先生是当代中国著名哲学史家,其学术成果受到海内外学术界的充分重视与肯定。崔先生毕生从事中国哲学思想史研究,其代表性著作主要有:专著《南宋陆学》《庄子歧解》《庄学研究——中国哲学一个观念渊源的历史考察》《儒学引论》《儒学的现代命运——儒家传统的现代阐释》,合著《宋明理学史》《道家与中国文化精神》。

李祥俊 著《秦汉价值观变迁史论稿》出版

本书以儒家经学基本价值观的确立与演变为根本线索,考察秦汉时期价值观变迁的历程,将其概括为秦及西汉初年基本价值观的建构、“独尊儒术”与儒家经学基本价值观的确立、两汉之际儒家经学基本价值观的修正与批评、东汉后期价值观的变易与多元呈现等不同的发展阶段,就基本价值观逐渐确立到内部修正再到走向衰微的历程作了细致考察。

吴震 著《朱子学与阳明学》出版暨后记

本书脱胎于复旦大学的课程 “朱子学与阳明学”,又借鉴了日本“文库本”中岛田虔次《朱子学与阳明学》、小岛毅《朱子学与阳明学》等的写法,结合思想史与哲学史,用“十讲”的容量,介绍了以朱子学和阳明学为代表的宋明理学,其产生的思想背景、社会背景、问题的源流、义理脉络以及大致的发展过程。

安乐哲 著《一多不分:儒学与世界文化新秩序》出版

本书收录儒学大家安乐哲先生近年来的论文集、演讲稿和访谈录。在本书中,安乐哲先生在比较中西两大传统阐释的大视野下,用中国“一多不分”互系性话语体系,讲述儒家思想对个人修养、家庭和社会的价值,以及对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哲学思考。安乐哲先生认为,儒家思想是生机盎然、充满活力与包容性的思想传统

杨向奎 著《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出版暨前言

《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是著名中国思想史研究专家杨向奎先生的力作,以中国古代史研究的文献与考古、及民族学研究的三重证据,深入讨论宗周以来夷夏合流,礼乐文明的发展与演进。

张学智 著《中国哲学概论》出版暨前言·目录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文化的自信力大为增强,走向世界的步伐加快,与域外文化的融合会通更加深入、多元。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各方面都蓄势待发,需要通过创新焕发创造活力的时代。哲学方面,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几十年西方哲学的译介、研究,沉淀、发酵,东西方的交融互动,已经达到相当广泛的程度。

周炽成 著《中国近代道德革命》出版目录及李锦全先生序言等

如何对待中国传统道德,这是一个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本书着重论述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儒家道德为代表的传统道德的批判和继承。作者在本书中充分肯定了近代道德革命的历史意义,同时又指出其不足,强调了反对封建道德任务的艰巨性和必要性。

[美] 罗思文 著《反对个人主义:儒家对道德、政治、家庭和宗教基础的重新思考》出版

本书在阐明建立于竞争及信仰自主个体基础上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人权抽象概念,无法有效处理当今社会不公、环境破坏、民主经济失序等紧迫问题。

刘纪璐著、江求流译《宋明理学:形而上学、心灵与道德》出版

刘纪璐,现任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富乐敦分校哲学系教授。美国纽约罗彻斯特大学哲学博士,台湾大学哲学硕士与学士。研究方向包括中国哲学、形而上学、心灵哲学、语言哲学、道德心理学、后设伦理学等。

杨立华《思诚与见独之间:中国哲学论集》出版暨序言

本书精选了杨立华教授二十二篇学术论文,内容主要集中于儒家和道家哲学研究。其内在的线索是:理解最高实​​体在中国哲学史上不同时代的揭示,特别是尝试对天理概念的哲学内涵做具体地、精当地把握。

李学勤 著《<五帝本纪><夏本纪>讲义》出版

本书由两部讲义组成,分别是《史记·五帝本纪》的讲义和《史记·夏本纪》的讲义,这两部讲义是李学勤先生于2007年和2012年分别给中国文化论坛“首届文化素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讲习班”和“第六届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讲习班”的授课内容,两部讲义系根据当时的课堂录音整理而成。其中的《史记·五帝本纪》讲义,曾经以《〈史记·五帝本纪〉讲稿》之···

朱维铮 著《章太炎与近代学术》出版暨编后记

朱维铮先生是章太炎研究的重要开拓者之一。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朱先生协助周予同先生编《中国历史文选》时,就受周先生影响,特别注意章太炎《清儒》对清代学术史书写的影响。70年代中后期,朱先生参与《章太炎诗文选注》的编写工作,并作为主要统稿人之一。该书上册文选部分,即主要出自先生之手。

【王正】《先秦儒家道德哲学十论》导言暨后记

儒家道德哲学是一个由自我的内在道德主体向外逐渐拓展、逐步完善的道德哲学系统。而我们现在讨论这样一些道德哲学问题,一方面是要从学术上分析儒家道德哲学的特征和系统,另一方面也应当意识到,儒家道德哲学的这些辩论仍具有现代意义。

【张新民】本体实践世界的开显与落实——《存在与体悟》前言

任何真正具有活力而又能长久绵延的文明传统,显然都是人的有体有用、能知能行的实践行为不断创造积累和丰富发展的结果。人如果真要回归主体自我之自觉,就不能不如实体悟生命存在的价值。体悟既关涉本体,又牵联功夫,需要不断地实践,自由地在形上与形下两个世界穿梭往来,形成本体与实践的良性互动。无论深邃的人性体验或历史文化经···

梁涛 等著《统合孟荀与儒学创新》出版目录及陈来先生序言

近年以来,有关孟子、荀子思想地位及对比的文章已有不少。梁涛教授将之结为一集,这对关心这一问题的学者提供了方便,也必将促进学术界对此一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周炽成 著《荀子性朴论新探》出版目录及郭齐勇先生等序言

荀子“性朴”论,是本书作者的重要学术成果之一。本书是作者关于荀子“性朴”论研究的论文集,作者在本书中提出:荀子是主张“性朴”论,而非“性恶”论,“性恶”是荀子后学的主张。从“性朴”论出发,作者重新梳理和解释荀子以及董仲舒等汉代思想家与荀子的关系、荀子在汉唐时代的历史影响等学术观点。

吴震著《朱子学与阳明学:宋明理学纲要》出版

本书从广义的宋明理学出发,对朱子学和阳明学的哲学问题进行了历史考察,以期既能“入乎”朱子学和阳明学的理论内部,又能“出乎”其思想框架,以探察朱子理学和阳明心学的思想意蕴及其在整个宋明时代的理论辐射力。

方朝晖著《治道:概念·意义》出版暨自序

儒家治道思想需要从儒家有关秩序的基本理念出发,才能得到较好的理解。这是因为,儒家治道基于它对于秩序——从宇宙秩序到人间秩序——的某种崇高理念。如果把治道仅仅理解为治理方式,它就变成了类似于工具的东西,从而大大降低了地位。我们应该从儒家有关秩序的原本观念出发,来完整地理解儒家治道思想。即:治道并不是为了少数人的统治···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