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孔子研究院特聘专家,山东省泰山学者,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方朝晖的新著《性善论新探》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中庸讲疏两种》为唐文治的《中庸大义》和顾实的《中庸郑注讲疏》,附录收入唐文治《茹经堂文集》中关于《中庸》的四篇短文,这样,二人关于《中庸》的著作就基本收录进来了。由于唐、顾二人在近代学术和事功方面都颇有影响,故本书对研究唐、顾二人的思想、学术,以及《中庸》乃至儒家学说的研究和接受史都具有一定的价值。
本书通过援引大量宋人记录的法律案件,并与宋朝法条相互参证,真实还原了宋代司法制度及其实践;同时也是“以宋朝为方法”,从中国历史深处打捞已有的优良传统,讲好我们自己的“国王与磨坊”故事。
《〈陈氏礼记集说补正〉整理与研究》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一种。此书分成上编“整理”和下编“研究”两个部分。上编用《通志堂经解》本为底本进行标点工作。其次,对该书之《通志堂经解》本和《四库全书》本两个版本作了校勘,依照此次点校所制定的体例,将校勘记添加到相应位置。
本丛书遴选十三座文化内涵丰富、价值意蕴丰厚的文庙,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从历史沿革与现状、选址及生态、祀制与礼仪、教育与社会教化、建筑及文化内涵、相关人物考、传承与影响等多个维度,以及从儒学史、文化史、教育史、建筑史、民俗史等多学科聚焦和渗透的视角予以微观分析和深度描述,深挖和阐释文庙文化及精神···
《周易》被尊为“群经之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和思维,在中国文化史、思想史上影响极大。千百年来,研易者形成不同流派,注易者不啻恒河沙数。先哲、前贤宏识、微言本已妙思纷呈,黄天骥教授却仍能独辟蹊径,“破门而出”,以文史哲融通的视野,还原《周易》所记载上古人民的生活“碎片”,升华这些“碎片”背后的哲思···
近日,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原副主任、孔子研究院原院长杨朝明主编,曲阜30余位学者参与整理、撰写的《曲阜儒家碑刻文献集成》(精装三册)由齐鲁书社出版发行。此著作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曲阜儒家石刻文献集成”最终成果,列入“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文库”。该著作耗时十载,著录曲阜地区有儒学价值的碑刻近700块,附···
王守仁(一四七二年至一五二九年),字伯安,浙江餘姚人,因其曾經築室並講學於陽明洞,學者稱陽明先生。王陽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也是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錢穆先生在《復興中華文化人人必讀的幾部書》的演講中,列舉國人必讀的經典,有《論語》、《孟子》、《大學》、《中庸》、《老子》、《莊子》、《六祖壇經》、《近思錄》以···
中国具有悠久的重“义”传统,“义”是诸子百家、思想精英和民间社会最大公约数的价值观念。本书从观念史和谱系学的进路,系统而深入地梳理中国传统“义”观念的多重内涵及其衍化,揭示自西周到清末民初几个重要历史时期“义”观念的典型伦理政治意涵,重点阐释一些精英思想家的“义”论及其理论贡献,兼及民间社会种种“义士”“义行”的行为特征与···
安乐哲和罗思文曾合作译注了儒家经典《论语》。该书稿是将该他们二人的译注译为汉语,书名改为《哲读论语》。本书的出版无论是对《论语》的学术研究,还是中英翻译学的研究都有较高价值。本书为《论语》英汉对照本。在正文之前,为了读者能更加全面而深刻的理解文本内容,英文译者撰写了6万余字的导言和说明,深入讲解《论语》成书的···
孔子云:“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經。”何邵公曰:“此二學者,聖人之極致,治世之要務也。”孝經古注,莫重於鄭君。
《诗经》的自然史(“诗”的结集)与周礼相始终。诗的创作和规范应用与周礼的关系如下:一部分诗是应礼的需要而制作,成为礼的组成部分;另一部分也是在礼的规范下创作,在礼的规范下应用的,换言之,即是礼的具体实践。
本书是姚小鸥关于《诗经》及楚简《诗经》类文献研究的文集。本书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有关传世本《诗经》的研究。由于作者《诗经三颂与先秦礼乐文献的演变》一书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所以本文集主要是有关国风和大小雅的文章。
该书是作者所承担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会通与建设:贺麟文化思想研究”(12YJAZH099)的结项成果。
张丰乾教授的新书以中国哲学思想为底蕴,充分展现了其对道德、教育、科技和文化建设等问题的思考、探究,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君子在现代社会诸多矛盾处境中的历练和塑造之道。
为了让现代人走进国学、理解国学,并在其自我修养、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更好地汲取国学的智慧,本书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第一,通过对“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大学》八条目的系统解读,把国学的内在逻辑从内向外、从个人向世界全面展开,让今人尤其是普通读者,全面理解古人是如何对待自身、家庭···
本书将建构社会儒学作为儒学重建的应有之义,阐述了社会儒学的内涵、建构社会儒学的意义和如何建构社会儒学等元社会儒学问题,并立足于多元一体角度对社会儒学的本质规定、基本内容、建构的可能性和方法路径三个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本书广泛讨论了国学在当代的主要意义、国学的内容与分类、近代国学的发展过程、儒家思想在中华民族复兴时代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各种与儒学史相关的思想。本书作者以国学大家的身份,以小篇幅的学术随笔形式对这些问题加以阐发,是学术大众化的典范。
《儒学近代之境--章太炎儒学思想研究》(作者张昭军)注意整体研究与个案研究的结合。如何实现微观与宏观、整体与个案研究的结合,是学术研究的一个难点。该书没有停留在就人论人的水平上,而是把章太炎儒学思想与时代思潮的关系辩证地结合在一起,指出其政治性、时代性和社会性
对我来说,真正的经学在今天依然气若游丝,似乎已无力承担如此“重任”;但经学既然已被符号化,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言,那么这种质疑的出现便可谓“空穴来风,未必无因”。当然,对于迫在眉睫的具体事宜,文化的讨论似乎“远水解不了近渴”,但现实问题又总会传导到文化领域中来。这是因为,尽管国际国内的不少问题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从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