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大刚,马琛 著《<儒藏>论衡:经典儒学与大众儒学》出版

本书为舒大刚学术论集之一,选编的是作者学习经典、编纂《儒藏》、研讨儒学的论文。共31篇,分成四组。*组“儒藏论衡”6篇,第二组“经学丛考”9篇,第三组“儒史钩沉”9篇,第四组“当代儒学”7篇。四个部分既各自独立,又互相关联,反映了近20年作者所从事的主体工作的成果与心得。

陈柱著、田探编注《<大学><中庸>讲疏》出版

《<大学><中庸>讲疏》由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讲师田探选编和校注,收录了陈柱先生在高校任教时为大学生讲《大学》《中庸》的讲课稿四种,其中《大学》讲义一种(《大学通义》),《中庸》讲义三种(包括《中庸通义》、《中庸参注》、《中庸讲记》)。故而命名新书为《<大学><中庸>讲疏》。

[意]高一志著、[法]梅谦立、谭杰、 田书峰编注《修身西学今注》出版

1637—1638年,意大利耶稣会士高一志(Alfonso Vagnone)与数位中国士人在山西绛州(今新绛县)合作著译《修身西学》,完整呈現了亚里士多德主义经院伦理学的概念与理论系統,代表了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在中国的首次系统译介,早于晚清西方伦理学的东渐二百余年。

张甲子 著《通识中国儒家》出版暨前言

儒学能够成为指导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的学说,不仅在于它的理论形态与帝制体系相互的契合,更在于它的思想倾向和精神追求,符合士阶层的文化心态和人文理想。因而,儒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不仅是士人修身治国的理论基础,更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文传统和价值取向。

方孔炤、方以智 撰,郑万耕 点校《周易时论合编(易学典籍选刊·全3册)》出版

本书是明代《周易》象数之学的集大成之作,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图象几表》,共8卷,主要是100余幅各类易图,并作有解说;其二是对《周易》经传的疏解,共15卷

【谷继明】 《易学启蒙通释 周易本义启蒙翼传》点校说明

《易学启蒙通释》和《周易本义启蒙翼传》是宋末元初胡方平、胡一桂父子分别羽翼朱子《易学启蒙》、《周易本义》的易学注疏。

干春松 著 《伦理与秩序:梁漱溟政治思想中的国家与社会》出版

梁漱溟的政治关切在于如何建立一个新的国家,他基于对于中国社会的独特的社会结构和思维模式的认识,认为中国只能走由乡村起步的现代国家建构模式。在1949年之后,他对新中国现实的了解有限,但他的一系列作品,对于我们认识社会主义理想和儒家价值之间的内在关系依然有巨大的启发。

彭林著《〈周礼〉史话》出版暨自序

《周礼》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奇书,是一部通过官制体系展示治国理想的皇皇大典,体例独特,结构奇巧,体大思精,宏纤毕贯,堪称前无古人、后启来者之作。本书作者从《周礼》成书谈起,分《周官》与周代官政之法、《周官》面世、官制体系、理想国典制、治国思想、注疏与版本、历代研究述要、关于《冬官》与《考工记》、《周礼》的社会影响···

林乾 著《百年家族的秘密:林乾讲曾国藩家训》出版暨自序

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不仅体现在经史子集的文本层面,更浸润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和伦理准则当中,其中家族文化和家训传承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以曾国藩为首的曾氏家族堪称代表,曾氏家族百年来人才辈出,优秀的家族文化、家风家训也袍泽乡里,起到文化表率的作用。

[日]贝冢茂树 著《孟子读本》出版

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孟子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战国时代,诸侯混战,城市国家兴起。第二部分介绍了孟子其人的一生经历,从推行政治主张到退而讲学。第三部分为本书主体,作者选择了《孟子》中的部分内容,进行译注,并结合时代和孟子本人来讲述作品内涵。作者以一个日本学者的冷静、客观的认识,有温度地描述了乱世中的孟子···

蒙文通 著《经学抉原》出版暨序目、序、后记

本书收录蒙文通先生经学著作两种及单篇文章、论学书札九篇。其中《经学导言》原题《近二十年来汉学之平议》,分九节论述经学的相关问题,即绪论、今学、古学、鲁学、齐学、晋学、王伯、诸子、结语等。在此基础上,蒙文通先生又写成《经学抉原》,该书为先生经学代表作,分旧史、焚书、传记、今学、古学、南学北学、内学、鲁学齐学、晋···

郭齐勇 著《儒者的智慧》(“大家小书”系列)出版暨自序

本书是当代儒学大家郭齐勇先生的一部“叩其两端”之作。一方面系统解读了传世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中庸》、《礼运》、《王制》诸篇以及出土儒家文献《五行》;并博采中西,探讨了《论语》中“亲亲相隐”的伦理观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另一方面介绍了明代大儒王阳明对儒学的发展及出色的事功;对近“现代三圣“”梁漱溟、熊十力、马一浮的学···

陈勇 著《最后一位国学大师:钱穆传》出版暨引言

本书以钱穆的生平阅历为主线,将其思想、学术、人格、才情融入其中叙述,一方面展现了这位来自乡村,完全靠自学成才名家,成为大学教授、名教授,成为一代学术大师的人生历程和学术贡献,另一方面突出他为中国文化而战、为守卫中国文化而战的一生,突出他为中国文化招魂续命的精神志业,激励人们为民族复兴和中国文化承担责任。

李存山 著《范仲淹与宋学精神》出版

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是以整饬吏治为首要,以改革科举、兴办学校、砥砺士风、培养人才为本源,兼及经济和军事等领域。虽然其整饬吏治仅及一年就夭折了,但其改革科举、兴办学校、砥砺士风、培养人才则对以后宋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贺东书法集之《立身行道——儒家经典格言书法百则》出版暨序言、后记

本书作者遵从中国书法优良传统,用笔精到、规矩肃然,笔势沉雄雅健、遒劲秀美,涌动着刚毅浑厚冲和之气。尤其是内容题材选取儒家经典格言,寄意于墨,托情于纸,涵养性情,激扬志气,在欣赏把玩书法艺术的同时,可领悟立身行道之理,学习心性修养之法,起到以美怡情、以情立德、以德化人之效。

魏承思 著《荀子解读:人生修养的儒家宝典》出版

本书是作者魏承思的演讲录,其钻研《荀子》多年,以其一贯的风格,深入浅出,用明白通晓的语言,在逐一解读文本时结合现实事例,使历史与现实、经典与生活融会贯通,引导大众对《荀子》这部国学“研究生”级别的巨著有一个明晰而全面的理解。

吴飞 著《生命的深度:〈三体〉的哲学解读》出版暨序言

北大哲学系教授吴飞最新作品,从哲学角度解读刘慈欣的《三体》。全书围绕《三体》三部曲层层推进的情节设计,分别从生命与人性,死亡与不朽,社会契约与差序格局三个维度解析这部宏大史诗,认为《三体》诉诸的终极问题是“生命”,全书的关键词是“宇宙很大,生命更大”。

吴飞 主编《南菁书院与近世学术》出版暨前言

在清末民初的经学研究中,“汉宋兼采”是一股不可回避的风潮,这股风潮流行于晚清,却并非是对乾嘉汉学的反动,而是乾嘉经学的进一步发展。

吴震、肖卫民主编《儒学传统与现代社会》出版

本书为2017年第十届海峡暨香港人文社会科学论坛论集。2017年是该论坛值得纪念的十周年,论坛由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大学、“中央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轮流举办,本届由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和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共同承办。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