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辑本来应该早些出版,哪知今年1月份新冠病毒疫情突起,大敌当前,所有工作都必须让位,虽然迁延了不少时日,但也算为这一事件作了难得的见证。
全书共分四章。第一章主要是厘清概念,如拜礼的定义,坐、跪与拜,揖与拜,拱手,尚左尚右和拜之仪容等;第二章是考证《周礼》九拜,主要梳理了历代注疏家对空首、稽首、顿首、肃拜、吉拜与凶拜、振动、奇拜与褒拜的认识;第三章考证了《仪礼》中的相见仪节,如士冠礼、士昏礼、士相见礼、饮酒及诸食礼、射礼、朝聘礼、丧礼和祭礼的细···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讨论周秦之变背景下的德性政治。德性政治即道德与政制(道德与权力)合一的制度。
本书勾稽了唐代荥阳郑氏家族的世系,考察其婚姻关系。
宋仁宗究竟是平庸之主还是后世帝王效仿的对象?这个问题一直存在较大争议。
该书具有以下特点:一、研味词章,品评文学;二、以诗解《诗》,逆求性情;三、发明比兴,绎求诗志等特点。综言之,《诗志》既能涵咏于《诗》之章法、句法、字法间,会其语妙,着其声情,同时,又能不以辞害志,深悉寄托兴发之法,会通古今,绎求诗人言外之微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本书分析了国际关系主流理论,结合作者多年来对东亚秩序及中美、中日关系等问题的思考,从建构主义的视角提出了中国对国际格局和中国角色的理论和主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儒学的关系》以文献资料为依据,以现实实践问题为着眼点,采用史论结合的方式,从宏观和微观两个不同的视角,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关系的变化发展,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对儒学的态度和看法,做出历史考察和分析论述。
《唐代制定法与判例中的家族秩序》的研究对象是唐代制定法和司法判例中所涉及的家族秩序,包括婚姻秩序、刑法中的家族秩序、丧葬方面的家族秩序和家族伦理秩序四个大的方面。
孔子面对礼坏乐崩的局势,作为具体伦理规范的礼制沦为僵化的形式,这是孔子所忧心的。礼仪以参与者的真诚情感为基础,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鲜少能够充分显露内心情感,父母亡故最能触发真情。一旦真诚,人们面对父母亡故的重大事件时,如果不为父母善理后事,心里就会产生不安的强烈情感,要求人采取行动,这股源于自身的要求便是一切伦···
本书原为作者程元敏教授于四十九年间撰写之单篇论文,今集四十六篇编为论文集,以其所论悉是经学,故题书名为《程氏经学论文集》。此书略依《四库》〈经部〉分为〈周易类〉、〈尚书类〉、〈诗经类〉、〈三礼类〉、〈春秋左氏传类〉、〈四书类〉、〈谶纬类〉、〈经学史类〉八大类。程元敏教授言皆有物,有所谓而作,且书中多篇曾获国家···
本书是俞樾的全部书信之结集,是迄今爲止搜集最爲详尽、整理最爲精审的俞樾致他人书信汇编。其中反映了晚清时期的社会政治、学术文化等方面的变迁,是不可多得的文献资料,具有重要的史料和学术价值。
在华人大量涌入美国前,美国人早期的对华了解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图书、纸媒等各种印刷品文献。在这些文献涉及中国的内容中,对孔子及其思想的介绍占有相当分量。
《诗经》作为经典,产生于“人文化成”时期,建构了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和民族品格。本书以专题形式串讲、细讲《诗经》,站在古老文明何以生发的高度,再现了西周至春秋时期华夏礼乐文明的泱泱大美。关注普通人的心灵与命运,细致描摹女性婚恋心理,深具现实精神与人道精神。全书彩印,随文配有42幅今人手绘彩图,可多识鸟兽草木之名,令阅···
洪武七年(1374)孙贵妃之死,使明太祖注意到母服制度。明太祖秉持“父母等恩”观念,下令今后子为母、子为父,皆采*阶序“斩衰三年”,并御制《孝慈录》作为明代丧服制度的定本,为清代沿袭。本书探讨《孝慈录》在制定、推行与实践的过程中,父与母、礼与情、嫡与庶等因素不断关涉拉扯的过程,诉说中国丧服礼制*复杂深刻的孝道故事。
《孔子原来——被误解的孔子》特点:一,自问自答,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针对性;二,言之有据,持之成理,学术根基深厚;三,一扫长期以来的反孔偏见和无知,返本开新,彰显孔子本来风貌,又有时代高度;四,所写的孔子是可崇敬的圣人气象,又是有血有肉的、有缺点又能涵养自省的人,在平凡中蕴积着伟大;五,文章短小精粹,文字简明而又···
本书探讨了元代儒学学派与诗文流派之间的互动关系。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总论部分,对南宋金元时期学术变迁与派别分化、学术与诗文的联动、理学门派传承与诗文流派的生成加以宏观性论述;同时重点考察了许衡与元代中州文派、刘因与元代北方文派、许谦与元代金华文派、李齐贤与元代高丽文派等的儒学承传和文学创作。下编为考证部分···
本书主要讨论金末元初(1220—1300)东平府学和东平学派的情况,对东平府学兴复与发展的背景、过程和原因,府学师生及其学术渊源,东平学派的思想和学术特点逐一进行了探讨,从而厘清金末元初理学发展的脉络,揭示儒学学术思想在这个时期的发展特点。本书资料较为丰富,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多有新见,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
本书为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孔子文化奖”获得者牟钟鉴先生根据四十多年来学习中华经典积累的经验,结合古代贤哲的论述及今日道德教育建设的现实和需要,详细阐述君子人格养成路径,系统提出“君子六有”说,有仁义,立人之基;有涵养,美人之性;有操守,挺人之脊;有容量,扩人之胸;有坦诚,存人之真;有担当,尽人之责。
《美国儒学史》笔者研究美国儒学史的目的有二:一是将百多年来的美国儒学史进行疏解,通过历史维度以彰显其特定的学术特色和理路,从而促进美国儒学的下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