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海】古代家训中的廉政文化

中国人一向重视家庭建设,重视良好家风的培养与传承。作为家风的重要载体,家训历来也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古代众多著名家训中,廉政文化是所强调的重要方面之一,至今仍值得学习和借鉴。

【邵凤丽】社会治理视阈下“以礼治家”的历史实践 ——以浙江省浦江县郑氏家族祭礼为例

传统祭礼的历史传承对当代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宋元时期,浙江省浦江县“义门郑氏”在“以礼治家”思想的指导下,遵循行于今不悖于古的礼仪原则,依照朱子《家礼》制定《郑氏家仪》。在祭礼的施行过程中,不仅表达了后人对祖先的崇拜,同时也对族人的言行、思想进行规范和管控,实际上祭礼已经成为郑氏家族加强家族管理的重要···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穿越千年的苏州吴中叶氏家训

苏州吴中叶氏,源出春秋楚国叶公沈诸梁。东汉末年,叶氏子孙、光禄大夫叶望因避乱从青州渡江,居住于丹阳郡句容,成为江南叶氏始祖。叶望曾孙叶琚,任钱塘(今浙江杭州)县令,爱民如子。叶琚次子叶俭为晋散骑常侍、折冲大将军,东晋建武元年(317)任括苍(今浙江丽水)太守,后迁居松阳卯峰怀德里。叶氏传到第九代叶逵,就是吴中叶···

【冯静武】为学 为人 为官 ——李光地的家规、家训及当代启示

李光地(1642—1718),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福建泉州安溪湖头人,清初著名理学家、易学家。

【徐梓】好家训家风成就好家庭——谈家训、家风及其相互关系

中华传统文化中,历来讲究家国一体。家是国的基本元素,国则是大家,好的家庭家教家风支撑和彰显着国的风范、气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重视家庭家教家风问题做出重要指示。他指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

【激辩】儒家信仰与同性婚姻能否兼得?(方旭东 范瑞平 邓小虎 唐健 李勇 谢广宽)

同性婚姻是否应当合法化?这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也是一个伦理问题。不幸的是,伦理讨论似乎不受待见,持有不同观点的学者们乐得三缄其口。《中外医学哲学》本期所登载的三篇主题论文及十五篇回应论文生动显示,伦理讨论富有学术成效,其实大有可为。

【激辩】同性婚姻与儒家观念是否相容?(张祥龙 范瑞平 吴飞 关啟文 黄启祥 蔡祥···

同性婚姻是否应当合法化?这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也是一个伦理问题。不幸的是,伦理讨论似乎不受待见,持有不同观点的学者们乐得三缄其口。《中外医学哲学》本期所登载的三篇主题论文及十五篇回应论文生动显示,伦理讨论富有学术成效,其实大有可为。

【韩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工作

五四新文化运动,可以说是促进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一个大转机,是中华传统文化现代转换的必要环节,其最大贡献就是破坏和清除了传统文化长期以来僵化教条的思想躯壳和礼法制度。所以五四运动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已经过时,而是实际上开启了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型之路。

【田飞龙】五四运动与青春中国的再造

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官方、学界与社会甚至海外高度关注这一节点的历史意义和阐释权问题。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分水岭,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西化”取向的重要节点。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数代政治与文化精英即致力于在适应西方和学习西方的路线上救亡图存,相继经历了器物层面的“洋务运动”、制度层面的“戊戌变法”,但均未奏···

【胡忆红】邵阳魏氏:醇良温厚 襟怀家国

翻开中国近代史,“师夷长技以制夷”七个大字便会跃入眼帘,这句话开启了国人“睁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潮流,成为近代知识分子探索国家出路的先声。然而,它既非陶澍、林则徐等经世名臣之言,亦非郭嵩焘、曾纪泽等出国使臣之论,而是出自湖南邵阳偏僻山区的知识分子魏源之笔。是什么样的家族培养出如此目光敏锐、思维超前的思想家呢···

【邓秉元】哪一个“五四”?

反传统与西化固然是新文化运动所提倡的关键内容,但在何种意义上可以算作新文化运动与“五四”的基调?同样,人所艳称的所谓个性解放、反专制、反抗帝国主义云云,尽管也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应有之义,但在何种意义上与颠覆传统形成有机的联系,依然是考验史学界的重要课题。

【吴光】肯定和发扬“五四”爱国、民主真精神,摈弃全盘反传统思想逆流

有许多人的思想根深蒂固地受到这个“五四”潜流,乃至“文革”恶流的影响,把儒家传统文化等同于封建主义,把它当做维护王权的思想去反,去批,这个流毒到现在还没有肃清,很有必要正本清源,拨乱返正,实事求是地肯定和发扬“五四”的爱国、民主真精神,而摈弃“五四”以来的全盘反传统思想逆流。

【夏勇】德先生、赛先生与和女士——写在五四运动八十周年

我们通常说,五四运动为中国请来了两位先生,一位是德先生(democracy,民主),一位是赛先生(science,科学)。其实,还有一位极重要的“人物”也是那个时候请来的,这就是“和女士”(human rights,人权)。可是,不知为什么,我们却偏偏忽略了她。也是因为这个不该有的忽略,两位先生的烦恼一直得不到解决。

【马军】俭以养廉

廉,素来为人所敬。即便贪墨之人也会堂而皇之地冠以“廉”名,从而以假乱真,欺世盗名。

【李竞恒】告别五四的有色眼镜

一百年前爆发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不但深远地影响了二十世纪以来的中国历史,更是塑造起一个对中国历史的想象传统,即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文化从根子上、从基因上就是败坏的,四千年的吃人史和劣根性,体现为辫子、缠足等令人厌恶的象征符号,并进一步被延伸为“亚细亚社会”或“东方治水社会”,因此必须得到彻底的清算和涤荡。

【黄启祥】论五四时期的“孝道悖论”

在“五四”反传统的新文化运动中出现了一个奇特现象,当时的一些知识分子一方面无情地抨击孝道,一方面又深情地躬行孝道,我们将此现象称为“孝道悖论”。孝道悖论以一种耐人寻味的方式呈现了当时知识分子在孝道问题上认识与实践的矛盾以及情感与理智的冲突。

【谢遐龄】重释“五四精神”,吸收儒学思想——论“科学与民主”之本真意义及其他

“五四精神”要求科学与民主。要实现本真意义上的自由、民主、平等,则须引进西方抽象传统。抽象传统即凝聚、消辟两种势用中坚执前者,用儒学术语表达则为“坤先”。这就是说,西方传统要求阴盛阳衰。因而,无须惊奇,在近、现代中国,西方传统影响的实际效用是促成“阴盛”。中西文化接触之后果并不是把中国社会导向西方化,而是造成中国社···

【中国纪检监察报】鸣机夜课 诗书继世

清代有位著名作家蒋士铨,才华横溢,擅长诗、词、文、曲,一生创作诗两千六百余首,词二百七十余阕,文集十二卷,杂剧、传奇十六种,结集为《忠雅堂集》四十三卷。

【中国纪检监察报】忠厚立德远 诗书育廉长

“资水如带,凤岭如屏,四面尽环淑气;孝子在周,忠臣在汉,千秋无愧宗风”

【赵逵夫 赵祥延】甘肃临夏朱贵家族,为何能得到林则徐“忠规孝矩“如此高的评价?

兰州碑林中有一通内容为“欲增福寿惟善行,要好儿孙须读书”,落款为“黼堂”的石碑,在碑林里并不很显眼,来访者往往一眼而过,但实际上这是民族英雄朱贵的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