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海岱一千里,泱泱齐风八百年。海岱之间的山水塑造了独特灿烂的淄博历史文明,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与深厚的人文底蕴。
藉由祖祖辈辈生存的联结与千百年文化的传承,中国,成就了我们共同的认同与信仰。然而,时代的风潮让我们迷失,传统的灵根亟待再植。
12月1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和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组织的“国际汉学青年齐鲁研习营”一行38人,到孔子研究院参观交流。
12月11日至14日,“古典与教化”青年学者工作坊在孔子研究院举办。此次工作坊由孔子研究院联合孟子研究院、首都师范大学主办,孔子研究院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研究基地承办,孔子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教授,孟子研究院特聘专家,山东省泰山学者孔德立召集。
钱穆先生在《学龠》一书的《谈当前学风之弊》里面,提出了“时代人物”与“学术人物”,或者说“时代人物”与“传统人物”的区分。有些人物只是在时代当中叱咤风云,一待风气潮流变化,就随之销声匿迹,而有些人物可以称得上或者说最后成为传统性、学术性人物,当时或许不显,却会对历史产生持续的积极影响。
在当代国际社会,中国王道政治与西方霸道政治的伦理分野已是昭然若揭。中国王道政治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对王道与霸道统治策略的深刻辨析,最终在秦汉王朝的斗转星移中确立了王霸结合、阳儒阴法型国家治理模式,这一模式深刻陶铸了中国后世政治的运演轨迹。
本书是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与上海古籍出版社合作推出的二〇二四年度国家古籍整理专项经费资助项目“群经单疏古钞本汇编及校理(附《论语义疏》)”成果之一。后续单疏本七种将于年底完成出版。
2024年12月13日,青海省档案馆按照有关规定对《孔子世家谱岭南派甘肃永靖支谱》的内容经过严格把关监审后同意收藏。至此,由西宁孔子文化促进会向青海省档案馆、青海省图书馆、西宁市档案馆、西宁市图书馆捐赠的《孔子世家谱岭南派甘肃永靖支谱》,被青海省和西宁市档案馆、图书馆作为珍贵的地方文献资料永久收藏,同时还向《孔子世家···
12月14日下午三点半,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山东大学曾子研究所、曾智明“曾子学术基金”、曾子研究院、中国哲学史学会曾子研究会、《曾子学刊》编辑部、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共同主办的曾子讲坛第十七讲在知新楼A座2106室举行。
12月14日,由《孔子研究》编辑部举办的第四届“社会科学视野下的儒家思想”学术研讨会在山东济南召开。
2024年12月3日上午,冬日暖阳如传统经典温润人心,圣城曲阜赖圣贤恩德万古长春。在孔子研究院国学大讲堂,曲阜论语研究会隆重举行成立大会。曲阜论语研究会首批会员以及来自社会各界的嘉宾、国学爱好者参加了会议。
春秋战国是政治上的大动乱时代,思想上却空前繁荣。在此期间,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名家、纵横家、阴阳家、杂家等纷纷登上历史舞台,提出各自的治世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
《孝经研读》系对儒家经典纲领性文献《孝经》的研究性导读。本书内容包括“导读”:介绍《孝经》的文献学、经学、目录学等内容;“集注”:汇录郑玄、唐玄宗、司马光、范祖禹关于今古文《孝经》的注解;“附录”:拟《孝经》作品《忠经》《女孝经》《廉矩》及序跋。并附影印版阮刻《孝经注疏》(选)、日本传《古文孝经孔传》。本书旨在为读···
明代乡试、会试采用三场试士的制度,其首场为经义,分为四书文与五经文两类。四书文在明代科举诸文化中处于最为重要的位置,它关涉一个时代的理学思想和意识形态。
一方面,人各有分的政治秩序在深层次被引向了向内用力的伦理生活,每个人皆有其上天赠予而人无法予夺的“性分”,人在此内在“性分”中即可上通于天,从而得以自我实现,并获得归属感;另一方面,对人情的引导和治理可使人心由离而合,这是达成天下一家的又一关键。
晚清时期,中国面临着西方列强扩张的冲击、社会问题长期累积形成的危机及严重的政府失能等层出不穷的状况。新老问题汇集,而大清帝国却如同疲惫的老马,力不从心,僵而不死,勉强维持着。经由无数小事件汇聚成的巨变,最终导致了帝国的崩溃。本书从一个独特的视角——西方传教士的进入开始,通过碰撞、叛逆者、自强、变法、开战、烽火、···
近年来,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与山东大学曾子研究所致力于推动学术交流的广泛开展、为青年学子搭建学习平台。2025年4月,我们将于山东大学中心校区隆重召开山东大学首届阳明学青年学术论坛。此次论坛旨在汇聚国内外研究阳明心学的青年学者,围绕阳明学及宋明理学的本体论、工夫论、伦理学、经典诠释及文献整理等话题展开深度交流,···
朱熹始终认为《孟子》言“性善”,不仅是就性之本体而言,而且更是“即其发见之端而言之”,因而与“未生”“已生”无关。后世引述朱熹《答严时亨》或《朱子语类》(卷74)所言,大都没有注意到朱熹对自己所言作出的更改,造成误解。
本书系统梳理和阐述西汉经学的形成和发展,辨析经籍与儒学形成的渊源,经学与儒道法等诸子的关系,按历史进程,整理了自西汉初期经学的产生,到汉武帝时期的“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经学思想;昭帝、宣帝时期经学的极盛时期;元、成、哀帝时期经学的发展以及经传、礼乐研究与两汉时期的第一次今古文之争;平帝与王莽时期重经依礼的思想···
《明刑弼教》不局限于晦涩难懂的陈条旧令,讲述中国古代法律之历史,而是抽丝剥茧,去其躯体,得其精神。全书从中国法律文化的哲学基础、地理环境与中华法律传统的关系、小农经济与中华法律传统的关系、宗法社会与中华法律传统的关系、中国法律思想的伦理属性、中国传统的法律与道德关系理论等十五个方面或角度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