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中的中国哲学研讨会暨中国哲学史学会2025年年会在武汉大学顺利召开
由苏州大学程水龙教授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东亚《近思录》文献丛书”自2021年问世以来便引起了东亚儒学研究界和文化界的广泛关注。
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王培友教授新著《宋代理学诗研究》于2024年12月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为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项目(项目号13BZW065)的结项成果,结项等级为“优秀”(同期项目优秀率为2.66%)。
历代王朝,不管是汉、唐,还是宋、明,臣僚面对君主,都是自称“臣”,惟独清王朝是个例外,清朝人经常自称“奴才”,如果我们去读清代大臣的奏折,便会发现,许多折子都是以“奴才某某谨奏”、“奴才某某跪奏”结衔
中华民族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家训历史悠久,《尚书·无逸》是周公还政于成王之后对他所进行的告诫,已初步具有家庭教育的性质。如果将它算作家训文献,那么家庭教育可以上溯到先秦时期。至魏晋南北朝,家庭教育已经发展得十分成熟,而《颜氏家训》的出现则是一个标志性的成果。
“忠”由“中”与“心”组成,属会意字。
2025年3月21日午后三时半,北京大学礼学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三十四期礼学沙龙在静园二院208室如期举办。岭南大学中文系许子滨教授带来了题为“郑玄礼注据《论语》推明礼意探析”的精彩讲座。
不论从二十世纪中国儒学或东亚知识界的角度来看,徐复观都是一个生意盎然、活力四射的学者与思想家。本书采取比较思想史的方法,将徐复观和他的思想,放在二十世纪中国儒学史以及东亚思想史的广袤视野中加以分析,聚焦在徐复观先生对“中国文化往何处去”这个问题的探索,与胡适、傅斯年、钱穆、涩泽荣一等进行比较,他的生命情调与他同···
本书主要收录与中华传统礼学相关学术论文22篇,主题明确,内涵丰富。
廖平以研究经学、实践孔子之道为本愿,思考如何让孔子走入当下世界,以经典规划中国与世界的秩序。
3月23日,第八届浙江人人读论语启动会在杭州财通双冠大厦宝城期货公司会议室隆重举行。此次活动汇聚了众多国学爱好者及各地市代表,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论语》在浙江大地的广泛诵读与深入研习。国学汇创始人、中华传统文化诵读工程副秘书长辛豪杰出席活动,并就相关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
古代會有人問儒家是不是宗教嗎?古代人需要知道宗教嗎?神有論有的是儒家的神嗎?神滅論滅的是誰家的神呢?關儒家什麼事?
自1915年创刊以来,《船山学刊》始终以“立乎其大,着眼于远,显察于微”的情怀和精神,深耕船山思想研究,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4年12月26日晚,由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主办,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古典文明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学图书馆协办的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系列讲座第65讲、人文讲坛第一讲在成均苑4幢100报告厅举行。华东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院长杨国荣主讲,题为“作为中国哲学开端的《周易》”。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董平,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在杨国荣上海寓所的客厅里,木质书架从地板直抵天花板,仿佛一座微缩的哲学史长廊——从泛黄的《周易注疏》到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从王阳明的《传习录》到罗蒂的《哲学与自然之镜》,层层叠叠的文献间藏着一把理解中国当代哲学发展的钥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精神追求以及价值选择,是中国人民增进国家认同、社会认同以及文化认同的强大精神源泉。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之道,已成为新时代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中华民族最初的心灵历程。然而,由于距今年代久远,很多现代人对它的感受往往是字词生僻,语言晦涩,很难读懂。事实上,当我们真正进入《诗经》的世界,就会发现,虽然历经千年,它依然与我们心意相通,因为它所传达的思想、情感,它所承载的道德准则早已植根于我们的内心,成为流淌在中华民族精···
2025海峡两岸孔子文化春会3月31日在儒教圣地、孔子故里曲阜开幕。台湾地区共有500余位各界人士与会。孔子文化春会期间,除了举行斯文在兹儒家四圣家学会讲,还举办了“走进孔子”台湾青年行读儒学体验营、海峡两岸礼乐嘉年华、就道·弘道敬师礼、海峡两岸崇圣成人礼等文化活动,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守护海峡两岸共同的精神家园。
“仁”以“爱”为标识,但“爱”又非仁的全部。仁为四德之长,兼备情感和德性,与义、礼、智、信诸德既一体流行又相互并立。“义”是仁的适宜,仁又需要通过“礼”来表现,并离不开“智”的选择,仁德的实施还需要诚实守信。“仁”与“四德”“五行”的关系,是儒家的德性整体与具体德目的关系,既各有侧重又相互促发。需要认清四德五常各自的定位和内涵···
自由是人不得不承担的存在身位,如何在当下的中国经历并沉思这种身位,是中国学人的使命。我们尝试通过儒学的经典文本《中庸》探索先人所觉识到、但未曾充分展开的人的自由身位,以及这种自由身位何以重新被遮蔽在“天下(—世界)”的神圣伦理结构中。我们指出,揭开这种遮蔽的根源在于重新激活我们的天命意识,并在我们的生存中正视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