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志】蒋庆先生七十寿序

先生遠出周公,姓蔣氏,諱慶,字勿恤,號盤山叟,生於貴州貴陽,後學稱盤山蔣子云。先生年至古稀,初度之辰,時在國慶。中華上下,舉國為歡。後學梅志,遙祝先生:盤山俟聖兮,反袂拭沾。思比江水兮,壽若南山!

【慕朵生】孔子实言天道论

汉儒多以“天道”关乎上帝和群神,能决定吉凶祸福,带有人格化、有意志、宰制性、神秘性的色彩,且常为之占,是为国之大事、政之要务。所以,“天道”首先是宗教命题,至少是宗教与哲学并列之命题

【尔雅台】接力正统儒家,重整山河待后生

当务之急,则是重建正统儒学,恢复经世能力。今之儒家哲学,西学也。其以西格中,从根本上解构了正统儒家的经世传统,解构了儒家士大夫精神。此即今天儒门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无所作为之根由。

新疆乌鲁木齐文庙举行祭孔大典,纪念孔子诞辰2574年

礼敬至圣先师,赓续中华文脉。9月28日上午,乌鲁木齐文庙与全球文庙同步举行2023年祭孔大典,纪念孔子诞辰2574年。孔子后裔、乌鲁木齐市第89中学师生代表及社会各界代表共300余人参加纪念活动,以简单而又庄重的仪式表达对孔子的尊崇与敬仰。

【曾海龙】十力学派的学脉传承与学理重构——杨泽波先生之牟宗三儒学思想研究述评

杨先生以《贡献与终结》为是著命名,可见其对牟先生的思想有赞有弹。所赞者,在牟先生所传承之心学尤其是十力学派的道统与学统;所弹者,在牟先生的具体立论。然学以载道,如何立论事关道统与学统的正当与传承。

《传统文化研究》2023年第1期(创刊号)出版

《传统文化研究》季刊是由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坚持正确办刊方向和舆论导向,刊载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成果,体现学科交叉特点,开拓学术新视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服务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沈松勤主编《朱彝尊全集》出版暨弁言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为有清一代少有的经史、考证、诗词、古文兼擅的博雅学者,被张之洞推为清代“第一博雅”。张宗楠说:“自宋迄今,诗文大家,代不乏人。求其无体不工,如吾郡朱太史竹垞,可称卓绝。”对于“清朝三百年之冠”这顶文坛桂冠来说,朱彝尊是当之无愧的。

石瑊 整理《周礼注》(《十三经汉魏古注丛书》本)出版暨前言

《周礼注》,东汉郑玄撰。“三礼”之一的《周礼》在内容上偏重于制度,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于王权政治中职官体系和行政运作的一种理想化设计。东汉郑玄网罗众家之说,博收约取,择善而从,撰《周礼注》十二卷,是汉代《周礼》研究之集大成者。本次整理,底本选用《四部丛刊》初编《周礼注》影印本,删去《释音》及句读,而施以现代标点。

【吴钩】如果宋朝有“李佳琦之问”,司马光与王安石会怎么回应?

假设北宋熙宁年间,有人提出一个“李佳琦之问”:“79文钱贵吗?有的时候找找自己原因,这么多年了收入涨没涨,有没有认真工作?”那么王安石、司马光会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范玉刚】尚志书院:仁义铸魂

中国书院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兴于唐、盛于宋、光裕于明清,是形成中华文明辉煌灿烂的重要支撑。其中,济南的尚志书院作为璀璨的一颗明珠,文脉绵长、名士辈出,赓续了传统文化的一瓣心香,推动了齐鲁大地的斯文繁盛、文教昌明。

【徐昌盛】陶渊明家风:勤学力耕 崇德尚廉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被称为“田园诗派之鼻祖”,其“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陶渊明一生淡泊名利、安贫乐道、躬耕田园,这种清高耿介、勤劳朴素的品格与其家风熏染是分不开的。

尼山世界青年论坛学术交流活动在曲阜师范大学举办

圣地学府喜迎八方学者,斯文在兹共话青年发展。为进一步搭建文化交流平台,共话新时代青年的文化使命与担当,9月17日上午,尼山世界青年论坛学术交流活动在曲阜师范大学举办。

《王阳明诗集全编》《跟王阳明学修心》 正式出版发行

近日,由北京阳明书院、阳明文化(贵阳)国际文献研究中心研编的《王阳明诗集全编》《跟王阳明学修心》正式在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两部著作由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阳明书院院长、阳明文化(贵阳)国际文献中心理事长连玉明主编,是王阳明诞辰550周年的献礼之作。

秦行国 著《胡安国<春秋传>在清代的遭际》出版暨前言

我在读研究生的时候,曾汎览过许多清代学术史著作,如江藩的《汉学师承记》、方东树的《汉学商兑》,以及名重一时的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对清代学术抱持着极大兴趣。当我读完这些著作以后,隐然觉得学术思想的喧阗、热闹似乎只是集中在一小部分人身上,绝大多数的普通士人是不关心的,这一问题一直盘桓在我的脑海,不知如何下手···

【乔清举】九州共贯、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大一统的文明意义

在2023年6月2日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形成了数千年“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

正己讲坛”第四讲在安吉书院举行,王三堂先生主讲《从容中道的境界值得一生追求》

9月6日,“正己讲坛”第四讲在安吉书院举行,河北省儒学会常务副会长王三堂先生以《从容中道的境界值得一生追求》为题,为到场参与者和网上听众深入分析解读中华传统文化里的“从容中道”人生处世智慧。

以情促融,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 ——四海一心,共同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几十年来两岸中华文化是此消彼长。中国台湾地区一度兴起了复兴中华文化运动,但现在的中国大陆地区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的程度超过了中国台湾地区。中华文化在台湾更多表现在百姓的生活内容与生活样式上。在大陆则更多表现在朝野大力复兴与弘扬上。台湾去中国化,大陆是再中国化。

千年书院白鹿洞 琅琅书声承古今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在白鹿洞书院,唐代诗人王贞白写下这句劝勉世人珍惜光阴的名句。历经千年文脉传承,如今的白鹿洞书院依然书声琅琅。

【许春华】孔子的文明观

历史上的春秋时代,是中国文明繁盛、转型的时代,这意味着孔子自始即面对诸种文明形态,既有纵向的三代文明,也有横向的邦国文明。孔子的文明观即体现在如何看待和判定这些文明形态。

苏成爱 校理 《王阳明评注武经七书》出版

《武经七书》是对七部兵家经典著作的合称,包括《孙子兵法》《吴子》《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由宋神宗时期武学博士何去非等编纂。之后,《武经七书》作为一个整体长期流传,出现了众多注本,明代王阳明评注、胡宗宪续评本即为其中之一。该书因流传不广,不为当下读者熟知。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