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崇明学宫举办2574年“祭孔大典”,已连续举办八届

“崇德明理 礼乐瀛洲”,纪念孔子诞辰2574周年暨“祭孔大典”今天(9月23日)上午在崇明学宫举行,来自社会各界的嘉宾、在沪孔子后裔代表及上海各界尊儒爱孔市民,共同纪念缅怀至圣先师——孔子。

【姚近复】孔子诞辰纪念活动宜称「年」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在纪念孔子诞辰相关活动中多错称“周年”,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现在倘若突兀更改反而带来混乱,没有必要。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眼下,应通权达变处理这个问题,采用通行的且使用范围较大的虚岁算法,统一称呼为“年”而不宜用“周年”。

【陈赟】经学的“返本”与“开新”

六经作为中华文明的历史性精神的表达和延续,在今天面对跨文化的处境,它必须在与其他文明的经学文本中辨识自己的位置,重新认识自己。作为秩序原理与文明根基的六经,必须在应对个体问题、中国问题、人类问题和世界问题上显现自己的活力。

【杨国荣】经学的历史形态与现代走向

今天在经学研究的领域,我们往往主要看到“公羊学”“谷梁学”,或“仪礼”“周礼”的考证,这些研究与经学的以往形式并没有实质的差异,现代经学显然难以停留于这一层面。在指向传统文献或经典的过程中,应从现代理论的层面加以探索,考察其多重义理以及在回应不同的时代问题所可能具有的意义。

【蔡志栋】论中国哲学研究中华而不实的作风——暨中国哲学研究的内卷及其克服

中国哲学研究中华而不实的作风也即内卷,主要表现为研究对象和学术话语“两个陈旧”。克服研究对象的陈旧,就既要发现出土文本,又要吸收文字化程度不高的材料作为哲学的研究对象。克服学术话语的陈旧,就要结合研究对象的更新,勇于突破前辈的研究方法,在对他们表达敬意的前提下,另辟蹊径。

【孔宪宁】孔末事件

五代发生了什么,仁玉最清楚。即使否定墓志避讳,我们也不能简单以墓志为据,因陵墓容易被盗。仁玉墓早被发掘过了。仁玉在时,曲阜还有邈支人在。仁玉下葬时,墓志会是被盯上的目标。仁玉墓志不记邈事,大概既为父隐,亦为淡化邈。若末在后周造乱,那么墓志或许透露了一点信息。

【杨泽波】“性恶心善说”献疑——对荀子研究中一种新观点的检讨

“性恶心善说”是近年来针对荀子人性理论提出的一种新的诠释。这种诠释于“性恶”和“心善”两端似都有可商榷之处。以物质欲望本身的特点为恶,还是以物质欲望无限度发展的结果为恶,这是“性恶”需要讨论的问题;缺乏仁性的有力支撑,单靠智性的认知之心唱独角戏,能否保障心必然为善,这是“心善”需要讨论的问题。而是否有必要将《不苟》确定···

【吴凌杰】何以为宾:试论经学视域下“宾礼”概念的构建

经学中的“宾礼”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概念,《周礼·大宗伯》只有“朝、宗、觐、遇、会、同、问、视”八种极为简略的定义,经过郑玄、熊安生、孔颖达等人的注疏,宾礼从诸侯朝天子泛化为天子、诸侯、卿、士等贵族之间的相见聘问礼,也指代不臣服于天子的特殊群体之礼。现今学界将“宾”“客”“宾礼”“客礼”视为具有清晰内涵与外延的稳定性概念···

【陈佩辉】“美德经济学”与“哥白尼革命”:陈焕章儒家经济学的性质与定位

陈焕章认为缺乏道德根基的放任主义只给强者带来利益,必致社会分裂和崩溃。为了阻止经济的去道德化,陈焕章认为社会经济秩序应该建立在道德和经济双重动机之上,并建构了以美德为中心的儒家经济学。

中华孔子学会2023年会暨纪念张栻诞辰89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长沙召开

张栻作为道学宗师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南轩之学以传道济民、经世致用为宗旨,坚守儒学道统,阐扬天人之学,高标民族大义,知行并进,体用兼备,具有广泛的历史影响,是今天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源头活水和重要资源,值得深入研究和弘扬。

白奚 著《稷下学研究:中国古代的思想自由与百家争鸣》出版暨李慎之序言

《稷下学研究》一书于1998年由三联出版,被收入“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陈鼓应评价其“是具有相当高学术建树价值之作”,2023年崇文书局再版。

【张浩浩】《论语》中实践性内容的哲学意蕴

《论语》一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卓越代表,是中国文化精神的具体表现。它是一本“交谈”式的经典。孔子在与弟子及他人的交谈之中,创设情境,将“大道”的智慧具体化,给予人们为人处世的明确指导。

【杨希】孔子《易传》乾父坤母上帝神理与儒教文明的伦理道德价值理念

通过儒教思想根脉的溯源,可以看出儒教文明的世界图景与其他宗教圣人创教的依据一样,都是圣人“以通神明之德”领悟宇宙生命根源而开创的终极性的道德教化。

【李智福】“断所知障而不尽断烦恼障”:章太炎之孔子哲学诠释发隐

章太炎在“回真向俗”阶段给予孔子一种深度的哲学诠释,这种诠释可一言以蔽之为“断所知障而不尽断烦恼障”。章太炎的孔学诠释既在最高的意义上推崇孔学智慧不亚于佛学,又突出孔学作为世间法的儒学特色,不仅注重孔佛之同,同时观照孔佛之异。

【儒家邮报】第392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74年暨孔子2574年〔耶稣2023年〕9月18日邮发

【肖迪】从纵横两个维度探究孟子“不忍人之心”

心性论是儒家的核心内容,孟子对于心性的看法异于早期儒家的性情说,本文通过梳理先秦对心性的主张变化历史,将孟子的心性论放在同时代之“横”,历史儒学发展之“纵”两个维度进行对较分析,旨在分析孟子“不忍人之心”具体内涵。

唐文明 著《极高明与道中庸:补正沃格林对中国文明的秩序哲学分析》出版暨导论

本书聚焦沃格林的《秩序与历史》,尤其是《天下时代》,试图回答“沃格林不同时期究竟如何看待中国文明”和“我们应当如何评价沃格林的中国文明研究”这两个关键问题,在梳理其秩序哲学全貌并且高度认同其秩序哲学理路的基础上,补充沃格林原有分析的不充分性,修正不正确性,进而回应中国文明如何通过持续不断地向西方文明进行深度学习,···

【段重阳】存在论、根据律与体用论的形而上学

在中国哲学中,物并未基于“相—是”得到把握,“用”成为中国哲学对物之同一的把握方式,从而也就是作为根据的物之“如何”。从“用”把握到的存在者之规定性,即物之“体”,而这种把握在指向物的同时,更指向了对存在者之整体及其根据的把握,因而通过体用论展开的对物之“如何”的追问表明自身为以“天德”或者“天理”为根据展开的形而上学体系。

【黄玉顺】情感儒学:中国哲学现代转化的一个范例——蒙培元哲学思想研究

蒙培元在其数十年的研究工作中,不仅以其扎实的学术功力重新梳理了儒家哲学史、中国哲学史,而且以其深刻的思想洞见形成了自己独立的哲学思想体系“情感哲学”(学界称为“情感儒学”),包括其中涵摄的次级理论“心灵哲学”和“生态儒学”。

【陈嘉许】《周易》卦名原理试解

本文不揣浅陋,尝试结合古文字的有关成果,在前贤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64卦的命名原理。学力所限,不敢以为确论,只希望能对这个问题起点抛砖引玉的作用而已。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